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感冒五大禁忌
多數人一年大概會感冒兩、三次,總以為早知曉該如何應付。
請不要這麼有把握。其實我們被灌輸的觀念多半是錯的,反而會將病毒傳染給週遭的人,並延長症狀期,讓自己更容易感染下一波的感冒。
這一季當您開始喉嚨痛、流鼻水時,請注意下列五項禁忌:
一、咳嗽或打噴嚏時‘雙手’是錯的遮口方式
遮掩或許比較禮貌,但會讓病毒留在手上,並轉移到所碰觸的每樣東西上。澳洲阿德雷德大學病毒學榮譽教授克里斯.布瑞爾說,當有人咳嗽或打噴嚏時,飛沫裡所含的病毒透過空氣傳播固然有可能被其他人吸入,但飛沫大多很快掉落地上乾掉。
然而,不穩定的感冒病毒若留在濕潤的黏液裡,也就是打噴嚏時噴到你手上的東西,那病毒存活時間就長得多。醫院的研究顯示,相較於短時間探病但東摸西碰的人,一整天坐在病人床邊反而較不易感染病毒。鼻病毒(rhinoviruses)是最常見的感冒病毒之一,在皮膚上,或電話、電腦鍵盤等物品上可存活三小時之久。因此真正危險的是您的雙手。
正確做法: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自己的手臂或面紙遮住,之後將面紙丟棄。
•若以手遮口,應立即洗手。也要經常提醒家人洗手。
•揉眼時用指節。指節不像指尖那麼容易碰觸到別人的病菌。尚未洗手前最好不要碰臉。
二、身上不必裹太多衣服
冬天總免不了得感冒或流感,但原因倒不一定是受寒。英國索爾斯伯利市有人做過一項研究,將志願者分成兩組,一組充分保暖,另一組坐在戶外,雙腳浸在冰水裡;給每個人都吸入一些鼻病毒,結果發現兩組感染率差不多。
我們在冬天比較容易感冒,原因是經常待在室內,與已受感染的人共享空氣。孩子若在太陽下跑來跑去,比較不會互相碰觸、交流病毒,反而是濕冷的天氣窩在教室裡較易感冒。
另有證據顯示,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吸入黴菌,可能使呼吸道的問題惡化。
正確做法:
‧窗戶開一點縫隙,新鮮流通的空氣可趕走病菌。
‧眼口鼻的黏膜是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暖氣別開太強,以免黏膜變得太乾。
‧去除黴菌。有些人容易因黴菌而感染呼吸道疾病。
三、別急著求醫開抗生素
這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之一,一有感冒症狀就請醫師開抗生素。過度使用抗生素不僅讓細菌產生抗藥性,而且本來就治不好感冒。抗生素是對付細菌性感染,並非病毒。此外,抗生素也會殺死好菌,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事實上,根據美國《家庭醫學期刊》去年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醫師說幾句安慰的話比藥物更能讓患者加速恢復健康。
即使感冒一週後鼻涕還是黃稠狀,也未必需要吃藥,那只是身體在排出死亡的細胞。
正確做法:
‧出現症狀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休息,必要時服用鼻塞藥、退燒止痛藥或阿斯匹靈。
‧如果一週後你懷疑胸部、鼻竇或中耳感染,去看醫師。
‧如果最後一定要吃抗生素,可考慮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內的好菌,提升抵抗力,以防再次感染。
四、「傷風宜挨餓,發燒該多吃」是錯的
老一輩傳統觀念或許在以前的年代有其道理,但現今觀念是:毋需挨餓。
生病時反而應該對自己好一點,補充睡眠與正常飲食。營養充足才能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增強免疫力。通常發燒或咳嗽、打噴嚏會流失很多水分,此時更重要的是注意液體的攝取。如果挨餓,可能水分也連帶攝取不足。
正確做法:
‧飲食正常,大量補充液體(喝水最好)。
‧多準備當季新鮮蔬果。大自然總會在我們最需要時提供特定的營養素。
‧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如β-胡蘿蔔、維生素C與E)的抗感冒食物,這些營養素都存在蔬果裡。
五、別逞強
許多藥物可幫助我們舒緩症狀,但感冒真的該吃藥嗎?保健主任說,一般而言,治感冒與流感的成藥只能壓制症狀而已,無法根治。
有人可能自認可以照常工作,但這會讓免疫系統過度勞累。您需要的是多休息,而「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有反效果。」史東表示。
此外,多項研究顯示,壓力與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力。照常上班上學不僅會傳染給別人,也恢復得較慢。
正確做法:
‧儘可能在感冒的頭三天待在家裡,這段時間感染力最強。
‧放鬆、休息,但可維持平日的運動習慣,增強免疫力。
‧好好照顧自己,別抽菸或喝酒,務必注意營養與睡眠。此時增加任何壓力都會讓免疫系統更脆弱。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慢性疲勞症候群,按那個穴?
有些人經常全身疲憊、乏力;食慾減退,對各種食物均缺乏食慾,尤其是油膩食物,看著都厭煩;經常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嗜睡、記憶力差等症狀;有時出現尿頻、尿急情況,男子出現陽痿、早洩問題,女子出現生理不調等問題;皮膚粗糙、乾燥,脫屑較多,指甲失去光滑和光澤,毛髮脫落、易斷;抵抗力低下,經常發生感冒;脾氣不好,暴躁、易怒⋯⋯這些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以極度疲勞為特徵的綜合性症狀,現代醫學手段檢查身體,往往查不出任何實質性病變,但身體卻極度不適,人往往痛苦不堪。
中醫認為這個病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肝主疏洩,肝氣不調人就會煩躁易怒;同時,肝主筋,肝功能不好的人,運動和神經系統也會出現問題,如疲乏無力等;另外,肝藏血,肝氣不順暢,人的心血管系統也會出現問題。脾是人的後天之本,主運化,脾虛一方面導致人的食慾下降,另一方面使營養物質無法正常輸送到全身,人便會出現疲勞、倦怠的問題。
腎是先天之本,與人的生命過程息息相關,腎功能不好,身體的整體功能都會出現問題。所以,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從調養肝、脾、腎入手。百會、印堂、神門、太溪、太衝、三陰交、足三里這幾個穴位,就是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重要穴位。
百會、印堂在頭部,都是督脈上的穴位。督脈通入大腦,所以用它們可以醒腦開竅、健腦提神;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兩穴原原相配,能夠交通心腎,調養心腎功能;太衝是肝經的原穴,是肝經之氣灌注的地方,善於調節肝的功能;三陰交、足三里是調理脾胃功能的常用穴位,用它們可以健脾益氣,恢復體力。
日常使用這幾個穴位,按摩最方便,可以分別對每個穴位進行按揉三至五分鐘,每天有空的時候就揉按揉按,長期堅持,身體狀況會逐步得到改善。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DHA 膽鹼 葉酸 吃出聰明來
以前小時候,上學前媽媽一定要孩子吃完早餐,說這樣上課才記得住,現在有一些證據可支持這種說法,發現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後比空腹時的記憶力好,有一項研究指出先喝含50公克葡萄糖的飲料,背的單字會比較多。
一項研究發現,早餐吃些含脂肪及蛋白質的肉類可以增加學習力,效果比單獨喝含糖飲料更好,糖分可增強短期的記憶力及增加工作的精確度,蛋白質則可使注意力較為集中。而在動物的研究中發現長期食用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卻使學習能力下降,所以飲食以均衡最重要,大約一份脂肪,一份瘦肉,配四份澱粉類,另外蔬菜水果的某些物質對維持聰明也是很重要的。
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如魚類與植物性的油脂,可使得記憶力比大量食用動物脂肪的人好,這與改善神經的傳導功能可能有關。很久以前就傳說著吃魚會聰明,現在已有不少研究支持這觀點,海水魚類含有許多DHA可能與牠們需要抵抗巨大的深海壓力有關,因為這種脂肪使得細胞變得柔軟有彈性,DHA在腦中濃度特別高,使神經細胞有彈性可能因此功能也較好。
一些研究指出,若缺乏DHA對視覺嗅覺都會有影響,DHA還可以增強腦部儲存記憶的能力,許多植物油在身體中也可轉變成DHA,吃素的人若飲食均衡也不會有缺乏的問題。有一些研究指出,老人若吃太多食物記憶力會退化得比較快,吃飯八分飽就應該停止,老的大白鼠躲避危險的能力比年輕者差,若給予較低熱量飲食則改善。一些研究指出喝酒過量記憶力會減退,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會變差,甚至發展成老人痴呆症。
最近發現有一種物質稱為膽鹼,在腦部功能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所轉變的物質就是腦神經傳導最重要的媒介,老人痴呆症患者的腦中此種物質也有缺乏的情形,腦細胞需要膽鹼,它是B族維生素中的一種,有助於大腦發揮其最佳功能。
膽鹼進入大腦之後將轉化為乙酰膽鹼,這是一種神經傳導素,負責將信息從一個大腦細胞傳遞到另一個大腦細胞。大腦內乙酰膽鹼過低將導致不同程度的記憶喪失——輕微的如:「話就在嘴邊,可我就是記不起來要說什麼」;嚴重的則可能出現健忘症。另外,形成和保持髓鞘也需要膽鹼,髓鞘具有保護神經細胞的功能,能夠保證信息快速而準確地傳遞。
膽鹼在雞蛋中含量較多,肝臟、花生、肉類、蔬菜、小扁豆和豆類產品,包括豆腐,魚子醬也有不少。吃的食物種類多則膽鹼較不易缺乏,這與多樣化的飲食減緩衰老的觀念相吻合。
一些研究指出膽鹼對胎兒腦部的發育是很重要的,膽鹼可經由母親的胎盤及乳汁供應給幼兒,攝取足量膽鹼的母鼠所生產的後代,終其一生記憶力注意力均較好,而且到老年時記憶力的退化也較慢。
媽媽的飲食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智力,若關心孩子,在寶寶未出生之前就可以做很多事。葉酸對腦部的發育很重要,若孕婦缺乏葉酸則嬰兒可能會有神經系統的缺陷,智力也可能受到影響,葉酸在一些深色蔬菜水果中含量很多,但遇熱會被破壞,青菜不要煮太久,還是綠色的時候就要拿起來。孕婦喝酒過量可能造成胎兒的智力受損,喝酒過量對後代智力的傷害可能並不侷限於女性,一項研究指出雄性鼠若長期飲酒,則它們的雄性後代成年後記憶與學習力均較差。
智力除了遺傳之外,飲食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是胎兒時要靠媽媽攝取足夠的營養,出生以後母乳的品質還是要媽媽均衡的飲食,斷奶後注意飲食則是自己保持聰明頭腦的一生大事。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何謂的五臟六腑
中醫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臟主要是貯藏精氣,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
一、心與小腸: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著主導和支配的作用。而中醫認為,心主神志,與人們的思維意識活動有關,如我們經常說“用心想一想”,就是講的心在人的思維活動中的作用。心是人體血液迴圈的動力,血液通過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從脈搏上反映出來;心主汗,開竅於舌,舌質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變化。小腸位於腹腔,通過胃消化後的飲食水穀進入小腸,進行進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排除其糟粕。小腸有了問題就會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大小便異常,如腹痛、腹瀉、少尿等症狀。心與小腸互屬表裏,心屬裏,小腸屬表,心之陽氣下降於小腸,幫助小腸區別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如果心火過盛,可移熱於小腸,出現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狀,反之,小腸有熱,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現心中煩熱,面紅,口舌生瘡等症狀。
二、肝與膽:肝具有調節某些精神情志活動、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協助脾胃消化食物。肝開竅於目,肝臟有病常會引起各種眼病。膽附於肝,膽所貯藏的膽汁是由肝分泌來的,“借肝之餘氣,溢入於膽,積聚而成”。肝膽互為表裏,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證膽汁的貯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膽汗排泄通暢,肝才能發揮其疏泄之性。肝膽發病時互相影響,所以在治療時肝膽同治。
三、脾與胃:脾胃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傳輸營養、水分,以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為後天之本”之說。此外脾還有調節水液、統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與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臟腑,二者經脈互相聯繫,構成表裏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任務。胃主降,水穀得以下行,便於消化,脾主升,水穀精微才能輸布到全身。
四、肺與大腸:肺上連氣管喉嚨,開竅於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氣,肺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和調。如果肺氣不足,則可出現呼吸減弱,身倦無力,氣短自汗等全身虛弱症狀。肺主肅降,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保持小便通利。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糟粕,肺與大腸構成表裏關係。大腸的傳導有賴於肺氣的肅降,肺氣肅降則大便傳導如常,糞便排出通暢。若大腸積滯不通,反過來也影響肺氣的肅降。
五、腎與膀胱:腎左右各一,與膀胱構成表裏。腎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稟于父母之精,稱為先天之精,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本;一是指來源於脾胃的水穀之精,稱為後天之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命門之火,命門之火不足,常導致全身陽氣虛弱,發生各種疾病。腎主水、主骨、生髓,與人體的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水液代謝有密切關係。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腎氣盛衰有密切關係。腎氣充足,尿液可以及時分泌於膀胱並排出體外。若腎氣虛而不能固攝,就會出現小便頻繁,遺尿或失禁,腎虛氣化不及,則出現尿閉或小便不暢。
六、三焦:三焦也是人體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而是指人體部位的劃分,即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等。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人體的氣化作用與水穀的運行通路。這些生理功能,實際上是肺臟宣發衛氣,散佈津液,脾胃運化,腎與膀胱調節水液和排泄尿液等幾個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而不是指單一臟腑的功能。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冬季養生注意啥?
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的前一天,通稱為冬季。古語稱,“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科學地保健養生,對提高人體耐寒能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顯得尤其重要。
提高室內空氣濕度,適時開窗通風
冬天空氣乾燥,濕度較低,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不少人感覺特別乾燥,削弱了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極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一般將室溫保持在18℃—24℃之間,濕度50%~60%為宜。為了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建議採取如下措施:在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灑水,放一盆水在室內,使用空氣增濕器或負氧離子發生器等,來增加室內空氣濕度,保持環境中的水分。
冬天很多人喜歡待在室內,而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室內又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極易引發感冒、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建議每天適時開門窗通風換氣,一般早晚各開窗通風一次,注意避免對流風,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也可在庭院或室內養些能淨化空氣、涵養水分的綠色植物。同時要定期採用食醋薰蒸、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薰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由於冬季室內外溫差大,人們離開“暖氣”環境時應立即添衣,以防寒氣侵襲而致病;進家門立即換掉厚重衣物,以適應室內的氣溫。
加強鍛練,增強體質
在冬季,人們切莫貪戀居室,應儘量多到戶外參加一些運動鍛練。進行適當的鍛練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還能在意志品質方面得到一定的鍛練。鍛練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做體操、打太極拳等。
由於冬季氣溫低,體表的血管遇冷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較差等原因,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方法進行鍛練,都必須遵循“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的原則。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運動前最好先來一杯溫水,以補充水分;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各器官保護性收縮,關節活動範圍減小,身體感覺比較僵硬,鍛練之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活動;要注意按自己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選取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活動量要適宜,運動量不易太大,要注意中間休息;注意交通安全;運動後要及時加衣,避免感冒、凍傷,可適當做放鬆恢復活動,有條件者還可進行按摩等。
應季提示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寒冷使血壓改變明顯,尤其在寒流來臨時,驟變的氣溫更使心腦血管疾病頻頻突發。對此,患者日常的血壓監測和一旦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時的急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提高室內空氣濕度,適時開窗通風
冬天空氣乾燥,濕度較低,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不少人感覺特別乾燥,削弱了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極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一般將室溫保持在18℃—24℃之間,濕度50%~60%為宜。為了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建議採取如下措施:在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灑水,放一盆水在室內,使用空氣增濕器或負氧離子發生器等,來增加室內空氣濕度,保持環境中的水分。
冬天很多人喜歡待在室內,而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室內又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極易引發感冒、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建議每天適時開門窗通風換氣,一般早晚各開窗通風一次,注意避免對流風,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也可在庭院或室內養些能淨化空氣、涵養水分的綠色植物。同時要定期採用食醋薰蒸、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薰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由於冬季室內外溫差大,人們離開“暖氣”環境時應立即添衣,以防寒氣侵襲而致病;進家門立即換掉厚重衣物,以適應室內的氣溫。
加強鍛練,增強體質
在冬季,人們切莫貪戀居室,應儘量多到戶外參加一些運動鍛練。進行適當的鍛練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還能在意志品質方面得到一定的鍛練。鍛練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做體操、打太極拳等。
由於冬季氣溫低,體表的血管遇冷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較差等原因,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方法進行鍛練,都必須遵循“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的原則。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運動前最好先來一杯溫水,以補充水分;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各器官保護性收縮,關節活動範圍減小,身體感覺比較僵硬,鍛練之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活動;要注意按自己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選取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活動量要適宜,運動量不易太大,要注意中間休息;注意交通安全;運動後要及時加衣,避免感冒、凍傷,可適當做放鬆恢復活動,有條件者還可進行按摩等。
應季提示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寒冷使血壓改變明顯,尤其在寒流來臨時,驟變的氣溫更使心腦血管疾病頻頻突發。對此,患者日常的血壓監測和一旦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時的急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性
上為陽,下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四肢為陽,軀幹為陰;背屬陽,腹屬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五臟(心、肝、脾、肺、 腎)屬陰,六腑(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屬陽。器官的功能屬陽,形體屬陰。
陰陽對立著的兩面,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其相互關係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處於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變化中。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男人為什麼比女人的壽命短?
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男性對待健康的態度。所以,想讓他跟你活得一樣長,只需讓他跟你一樣在乎健康。
台灣的一項健康調查顯示:台灣男性十大死因排行榜上的疾病,許多都是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甚至是可以預防的。「佔發達國家老年人8成以上的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都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形態而獲得良好地控制。」台北市立陽明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美國癌症學會資深醫療顧問麥克吉尼斯也說,即便是癌症,大部分都有5~10年的潛伏期,你大有時間抓到它。
所以,趕快叫你的他坐在你身邊,讓他跟你一起看完下面的文字!幫他找到了健康問題中存在的隱患,還要陪他渡過生命中的5個「魔鬼時刻」。所謂的「魔鬼時刻」是指,不少疾病的發生與惡化都具有明顯的時間特點,在某些時間段人的生命力特別脆弱,最易被病魔所擊倒。
1、最「可怕」的魔鬼時刻:每天的清晨(6~9點)
心律失常以早晨6~9時最頻繁。
清晨是最可怕的魔鬼時刻,調查顯示,全天的死亡人數中,60%的人均死於凌晨。生物鐘學家研究指出,這是因為人在黎明時分,血壓、體溫變低,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較濃稠,肌肉鬆弛,容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同時,凌晨也是新生兒誕生的高峰期,也許真的是「新舊更替」的理想時間吧!
作怪魔鬼:心臟病、中風、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癌症。
應對方案:定期體檢,關注身體的每一個訊號。增加運動,提高心肺功能;保持充足的睡眠,缺少睡眠容易導致體內激素失衡,產生對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
2、最「應季」的魔鬼時刻:每年最熱和最冷的幾個月
通常,當夏季氣溫升高到35℃以上,就可能對人體構成危險。而寒流降臨,醫院門診及住院人數都會驟增,死亡率也會上升。天氣太熱或太冷,都會導致人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抵抗力、新陳代謝降低,從而促使一些慢性疾病爆發。
作怪魔鬼:慢性疾病。
應對方案:慢性疾病的預防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注意飲食、調整作息時間、增加運動,並定期體檢。
3、最「知名」的魔鬼時刻:每週一
總是沒有來由地討厭星期一,是因為休息了兩天之後不得不繼續開始工作嗎?這個論點曾被最知名的動畫人物「加菲貓」充分表明過,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星期一了。沒錯,當我們的身體開始工作,身體裡蘊含的疾病也同時開始工作了。
芬蘭的醫學專家證明,星期一中風最多,而星期天下降至最低。星期一是心腦血管病人的危險時間,發病及死亡危險比其他幾天高出40%,在德國被稱為「黑色的星期一」。
作怪魔鬼:中風、心腦血管疾病。
應對方案:格外注意說話含糊不清、視覺問題、虛弱或身體麻痺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中風的前兆。如果出現劇烈的頭疼也要馬上就醫,這可能是出血性中風的症狀。每週一的清晨,可在起床後服1片阿司匹林,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枇杷膏要怎麼用才正確
最近溫差大,如果沒有適時添加衣物,容易感冒、咳嗽,吃藥也不見得有效,必須靠自己的抵抗力。如果咳的很嚴重,晚上常睡不好,也沒有食慾,導致整天昏沈、沒有力氣,可以喝潤喉、潤肺的茶飲。
枇杷膏不適合感冒初期時吃
但特別提醒,若感冒初期喉嚨發炎、有痰時,不建議吃枇杷膏或羅漢果、八仙果等,症狀反而會越嚴重,應該在喉嚨不痛、上呼吸道症狀已消失時再吃。
感冒初期應先化痰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黃中瑀表示,感冒初期多伴隨喉嚨痛、喉嚨發炎、有痰、鼻涕、咳嗽等症狀,咳到喉嚨很不舒服時常有人會自行服用枇杷膏、羅漢果等。
不過,枇杷膏有補藥成分,仍在發炎期不能吃;羅漢果和八仙果對於寒咳有痰的人來說更不適合,因為藥性太涼,吃了易噁心、脹氣、腹瀉,建議等感冒後期,所有上呼吸道症狀消失時再用。
而羅漢果和枇杷膏,也需視個人體質適量攝取。
★枇杷膏
適合:慢性乾咳者
不適合:體質燥熱者
★羅漢果
適合:咳到聲音沙啞者
★八仙果
不適合:體質虛冷者
正在咳嗽時可以多喝溫開水潤喉、護嗓。
喝杏仁糊 楊桃汁
若是一般食補,黃中瑀醫師建議,咳嗽期間可每天喝1碗杏仁糊,或是買1杯楊桃汁加熱後喝,有助於化痰、潤喉與潤肺。
但是正在咳嗽時,除了冰飲不能喝,太甜的食物,例如蜜紅豆或甜蛋糕等,也要儘量避免,因為糖分容易生痰,更會引起咳嗽,最好的潤喉方式就是多喝溫水。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維他命D與骨質疏鬆治療 \ 李文吉 醫師
多年來專家學者的努力,骨質疏鬆的病理機轉、診斷、治療指引 (guidelines)都已趨明確;對骨鬆的預防方面,繼鈣對骨重塑的關鍵角色被瞭解之後,攸關鈣吸收良窳的維他命D也就愈加受到重視。
維他命D【1,25(OH)2 D】是脂溶性維他命,是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當維他命D在血中濃度 (以測其代謝物25(OH)D 為準) 低於75n mol/L (30 ng/ml) 時,鈣在小腸的吸收會減緩,使血鈣濃度下掉(恆定保不住);身體會立即啟動副甲狀腺素的分泌,進行骨吸收,藉釋出骨鈣,來維持血鈣。釋出骨鈣會同時造成了骨質流失,因此,不讓維他命D低,好讓鈣吸收順利進行,也是減少骨質流失的重要措施。
能從食物攝取的維他命D只有蛋黃、一些魚油…等少量、活性很低的 D2、D3;身體大部分的維他命D是靠體內合成 (內生性endogenous synthesis)。人的皮膚內有維他命D的前驅物 (7-dehydrocholesterol ),經紫外線(日曬)照射、先合成活性低的D3,D3與從食物來的D2….等在肝臟、腎臟進行羥基化作用 (hydroxylation),轉化成活性1.000倍的維他命D,為生理所用。
成人在50歲前,每日應攝取維他命D 200 IU, 51 ~70歲 400 IU, 70歲後是 600 IU; 估計從食物來的大約只有 100 IU,因此,身體合成維他命D的角色,相形吃重;只是年齡會使皮膚的維他命D前驅物減少,使合成降低;而肝、腎的羥基化功能也會退化,加上日曬不足 (戶外活動少) …..等,都會造成維他命D不足。一項包括美國、歐洲、中東、南亞….大規模的普查 發現2/3的停經婦女,維他命D不足 (指 25(OH)D低於75nmol/L)。 而另一項針對60歲以上 (男女都有)、非外傷骨折(即骨鬆性) 的住院病人研究,則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低於 75nmol/L。 這些數據顯示維他命D與骨質疏鬆確有關連;而研究也證明補充維他命D可降低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甚至也可能因 維他命D會改善下肢肌肉、神經系統的機能,使高齡跌倒率也降低22%。
台灣日曬充足,原以為不成問題;但或因食物、或因美白觀念作祟,統計上停經婦女仍有一半以上維他命D不足。有些綜合維他命或奶製品有添加維他命D,但因添加量不夠、或因風味改變、服用性不高,成效不彰,維他命D的補充顯然須要加強。 2005年4月,美國FDA批准了骨鬆藥物結合維他命D的製劑,對極可能維他命D也是不足的骨鬆患者,作雙管齊下的治療。這式處方,再加鈣的加強攝取,的確使骨質疏鬆的治療與預防更見周詳,相信臨床成效也將更為顯著。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骨盆底肌肉鍛鍊
什麼是骨盆底肌肉?
骨盆底是由多層肌肉及其它組織構成的。這些肌肉及組織像吊床一樣,從背後的尾骨延伸至前面的恥骨。
人的骨盆底肌肉支撐其膀胱及大腸(結腸)。尿道及肛門穿過骨盆底肌層。你的骨盆底肌肉幫助你控制大小便。它們也有助於性功能。保持骨盆底肌肉強健十分重要。
我為什麼需要做骨盆底肌肉鍛鍊?
人在任何年齡都需要強有力的骨盆底肌肉。
以下原因會令骨盆底肌肉變弱:
- 治療膀胱或大腸疾病的外科手術;
- 便秘;
- 肥胖;
- 提舉重物;
- 長期持續性咳嗽(如吸菸咳嗽、患支氣管炎或哮喘);
- 或身體虛弱。
有壓力性大小便失禁的人—也就是咳嗽、打噴嚏或做運動時會尿濕褲子的人—會發現骨盆底肌肉鍛鍊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骨盆底肌肉鍛鍊對於經常因尿急需要排尿(稱為緊迫性失禁)的人同樣有用。
有大便控制障礙的人會發現骨盆底肌肉鍛鍊對肛門括約肌有作用。這塊肌肉是骨盆底肌肉群中的一塊。
我的骨盆底肌肉在哪裡?
首先要找出你需要鍛鍊哪些肌肉。
- 坐下或躺下,放鬆大腿及臀部的肌肉。用一面小鏡子觀察骨盆底肌肉收縮會有幫助。
- 收緊肛門周圍的環形肌,就像你正盡力忍著不排氣一樣。然後放鬆這塊肌肉。收緊及放鬆數次,直到確定你已經找到正確的肌肉為止。儘量不要收緊臀部。
- 當你去廁所小便時,試著中斷尿流,然後重新開始排尿。通過這樣做來瞭解該用哪些肌肉—但只能每星期做一次。如果中斷後重新開始排尿超過一次,你的膀胱可能不會以正常方式排空。
- 男性不穿衣服側身站在鏡子前。當你用力收緊骨盆底肌肉並保持收緊時,應該看到你的陰莖內縮,陰囊上提。
如果你沒有明顯感覺到骨盆底肌肉「收緊及提起」,或者如果你不能像第3點提到的那樣減慢排尿,或者完全看不到第4點提到的陰囊和陰莖上提,就要向你的醫生或護理師尋求幫助。他們會幫你令你的骨盆底肌肉正常工作。骨盆底肌肉非常弱的人將會從骨盆底肌肉鍛鍊中受益。
我如何做骨盆底肌肉鍛鍊?
既然你可以感覺到肌肉在運動,你就可以:
- 同時收緊並向內收起尿道及肛門周圍的肌肉。將這些肌肉向內向上提。每次收緊骨盆底肌肉時,你應該有「提起」的感覺。儘量一邊用力保持收緊一邊數到8。然後放鬆這些肌肉並讓自己鬆弛下來。你應該有明顯的「放鬆」感覺。
- 重複(收緊及提起)然後放鬆。最好在每次提起肌肉之間休息8秒左右。如果你收緊不能堅持數到8,只需量力而為。
- 儘量多次重複這種「收緊及提起」鍛鍊,每組最多收緊8至12次。
- 儘量做3組8至12次收緊,每組之間要休息。
- 每天在躺下、坐下或站立時做完整套鍛鍊計劃(3組8至12次收緊)。
進行骨盆底肌肉鍛鍊時:
- 保持正常呼吸;
- 只收緊及提起;
- 不要繃緊臀部;
- 以及保持大腿放鬆。
認真進行骨盆底肌肉鍛鍊
認真地做幾次收緊鍛鍊比馬馬虎虎地做很多次效果好!如果你不確定你的收緊鍛鍊做得是否正確,或者3個月之後症狀未改變,就要向你的醫生或護理師尋求幫助。
讓鍛鍊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你一旦學會瞭如何做骨盆底肌肉收緊鍛鍊,就要進行鍛鍊。最好是每天都做。你應該全心全意地做每一組鍛鍊。你應該定時做骨盆底肌肉收緊鍛鍊,可以在去廁所之後,喝東西時,或者躺在床上時鍛鍊。
其它對加強骨盆底肌肉有幫助的做法:
- 不要自己一人提舉重物。
- 每天吃水果及蔬菜,並喝6至8杯水。
- 排大便時不要過度用力。
- 向你的醫生查詢花粉症、哮喘及支氣管炎的治療,以緩解打噴嚏及咳嗽。
- 保持你的體重處於符合你的身高及年齡的範圍內。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身體某些部位肌肉跳動是怎麼回事?
良性肌束顫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身體局部肌肉出現不自主的肌束顫動,即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肉跳」。最多見於面部以及四肢,當然可以發生於人體任何一個部位。
肉跳可以僅發生在局部一小群肌肉,如眼皮不自主跳動,也可以是廣泛地累及肢體或全身。大多數人的一生中都經歷過一定程度上這種肉跳,然而並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當這種肉跳廣泛而持續時才會引起人們注意而去就醫。
其發生的原因至今還不是很明確,但是臨床試驗證明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運動,急性病毒感染,焦慮及藥物使用。其中,長時間運動是造成肉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常見可引起肉跳的藥物有:利尿劑,皮質激素、雌激素以及過量的咖啡因。
良性肌束顫綜合徵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關鍵的處理方法是讓患者心理和生理上放鬆休息,正確地疏導患者,減輕其心理上的焦慮和緊張。對于于部分患者來說,給予小量的鎮靜劑可能會有效。
另外,可以攝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藥物或食物,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預防肉跳方法。平時食用富含上述抗氧化物質的西紅柿,藍莓,海藻,捲心菜、甘藍以及花椰菜,柚子,洋蔥,菠菜,山楂等等食物將於益於減少肉跳。
良性肌束顫綜合徵需要與運動神經元的肉跳相鑑別,運動神經元的肉跳多為持續性的,在運動和安靜的情況下均可發生,多存在肌肉萎縮和無力,且在肌電圖檢查時有著特徵性的改變。具體如何鑑別請諮詢醫院神經科的醫生。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無效且易傷害脊椎 - 外力拉扯增高
勉強以外力拉扯關節來增高,容易傷害脊椎,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指出,脊椎本來就是S型的,以增高機或任何外力硬要拉直或拉長,都不恰當,很容易受傷。
中醫師吳建東指出,中醫不主張利用外力拉扯來增高。適度伸展、拉筋雖然促進柔軟度,但想藉拉扯脊椎尋求增高,不可能有效,且容易受傷。中醫師指出,生長板閉合後,外力拉扯,或任何藥物的刺激,都無法再長高。
有些民眾運動時特別賣力,常挑戰極限,甚至誤認為拉筋時要出現疼痛感才有效果。中醫師表示,運動別太勉強,部分運動老師或教練過度要求學員,或民眾自己求好心切,常引發運動傷害。臨床上可見有些民眾因為過度拉扯、伸展傷及腰椎,不少是練習時太勉強所致。
醫師提醒,任何想要快速進步,一步到位的運動方式,都易導致傷害,拉筋伸展時實不宜過度拉扯產生疼痛。而痠痛時過度用力的活動扭轉反而讓原本緊繃的肌肉更緊張,症狀雪上加霜,故推拿或自行活動時最好講究「慢」與「輕」的原則。醫師指出,平常活動筋骨時以不疼痛為原則,適當地拉筋對活絡氣血有幫助,但勉強拉扯筋肉,對健康並無益處。
父母常想幫孩子進補,促進長高,又擔心藥材是否適用。吳建東醫師指出,使用中藥仍建議由中醫師來把關,依照中藥特性來看,補腎陽的藥材如附子、肉桂等,不建議孩童過早服用。吳建東指出,補腎藥常用於輔助孩童成長發育,但青春期以前,中醫師通常不會給予補腎陽的藥方,以免促使孩子過早發育;補腎陰的藥較無這類的問題。一般建議開始變聲或月經剛來時,再考慮請中醫輔助給方。
醫師提醒,中醫並非一開始就給予補腎藥,大都會先了解孩子的胃口,或詢問腸胃道的健康狀況,如經常有便秘、腹瀉,腹脹,先予調理。胃口不佳多給予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方加減,以免胃口不開影響轉大人的時間。胃口不錯,健康正常,但到國中一、二時,發現發育較慢時,才會考慮轉骨方,但應用藥物仍需留意來源、品質與適用性,不妨由中醫師處方,把關。
此外,有些孩童胃口其實不錯,但到了青春期怕胖,過度節食,也是後來造成發育不佳的因素之一。有些少男、少女以不吃澱粉或正餐方式減肥,可能造成月經及荷爾蒙紊亂失調,建議父母留意。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中.港.越腸病毒續強 假期出國須留意
儘管已經入冬,但最近民眾如果要到香港、大陸和東南亞地區一定要特別注意,根據國際監測資料;
今年國內腸病毒疫情入冬後也未見趨緩,統計今年至今,已有46例腸病毒71型重症,其中3人不幸死亡,在越南今年也出現腸病毒71型大流行,截至10月中 已累計通報8萬例手足口病病例,有137例死亡,而且多數為兒童。此外,大陸今年至11月共報告150多萬例,其中有470例死亡,香港今年截至12/8 共累計234件手足口病群聚感染,有68例腸病毒71型病例,其中4例重症,並有1例死亡。
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中、學校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其中又以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疾管局也提醒家長,孩子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出國旅遊也要勤洗手,以免感染。
今年國內腸病毒疫情入冬後也未見趨緩,統計今年至今,已有46例腸病毒71型重症,其中3人不幸死亡,在越南今年也出現腸病毒71型大流行,截至10月中 已累計通報8萬例手足口病病例,有137例死亡,而且多數為兒童。此外,大陸今年至11月共報告150多萬例,其中有470例死亡,香港今年截至12/8 共累計234件手足口病群聚感染,有68例腸病毒71型病例,其中4例重症,並有1例死亡。
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中、學校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其中又以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疾管局也提醒家長,孩子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出國旅遊也要勤洗手,以免感染。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揮別慢性疲勞症候群 六大妙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謝瀛華醫師指出,很多人在長時間休假後會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會讓人活力盡失,持續疲勞外,還可能伴隨著心理和身體上的不適,例如輕度發燒、淋巴結疼痛、肌肉無力與疼痛、畏光和易怒、沮喪等。
很多醫學報告也指出,休了長假或生活調適不良而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者,體內的免疫系統也會有異常現象,有段時間,人們把慢性疲勞症候群稱為「自然殺手細胞缺乏症候群」。
對於慢性疲勞者,謝瀛華醫師建議,多攝取富含營養的食物,像是維生素、鎂、鐵質(如包心菜、豆腐、堅果穀物、肝臟及肉類食物等),或蘑菇等多糖類食物,並且要避免攝取任何有損體力的有害食物,如咖啡因、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可購置並多使用果汁機,並訂定健康的飲食計劃,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還有,輪流攝取各種食物,可以避免產生過敏的現象。
至於想早日擺脫慢性疲勞症候群,恢復蠻牛般體能,謝瀛華醫師要提供您六大原則以及六大妙招。
六大原則如下:
一、每天早晨多給自己十五分鐘,使你不會感到匆忙及倦怠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二、服用綜合維他命。如果你因為錯失一餐、節食,或飲食不正常而感到不安,不妨每天服用一錠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因為營養不良可能引起疲勞,若使用適當補充品可以補救缺乏的營養素,但別期待任何維他命能立刻賜予你能量。
三、戒菸。抽菸會阻礙氧氣輸送到各組織,其結果便是疲勞。剛開始戒菸時,不要期待體能能立刻復甦,因為菸裡的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戒菸可能會引起暫時的疲勞,但對長時間倦怠者則相當有效。
四、減肥。如果過年後體重過重(須要減輕二○%的體重),則減肥將有很大的助益,最好是從飲食及運動雙管齊下,並且少吃甜食,因糖分多會過度激活胰島素,使血糖變化,讓人精神疲勞,坐立難安。
五、勤泡澡。沐浴有助恢復體力,沐浴時的水流會散發陰離子於空氣中,圍繞著你的身體,而陰離子會讓人感到較快樂及較有活力。
六、小睡片刻,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小睡片刻,但這對年紀較大又睡得不安穩的人有幫助。另外,對工作繁忙且睡眠不足的年輕人,可能也需要小睡一會兒。如果你需要小睡,最好能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且不超過一小時。
至於六大妙招:
一、快步走路。每週三到五次,一次廿到卅分鐘,且最遲不在睡前兩小時內運動。
二、用溫熱水洗腳。慢慢浸洗五到十分鐘,用手反覆按摩腳心、腳腕。因為洗腳不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疲勞,還可清除腳上污物、臭味及預防微生物感染。
三、自我放鬆術。可仰臥床上,放鬆腰帶,做深長緩慢的腹式呼吸,同時默念「放鬆」二字,讓四肢、軀幹、頭頸各部的肌肉都能放鬆下來,約十到廿分鐘即可。千萬不要入睡,若有睡意應馬上坐起來清醒一下。
四、舒適坐下,慢慢喝開水。若天氣炎熱可適量用些冷飲料,進餐最好吃米飯、麵條,細嚼慢嚥,飯後散步。
五、特別疲勞時可以在飯後漱口完畢後,早些入睡,但一定要寬衣解帶,和衣而眠不易解除疲勞。
六、旅遊回來可多洗一次熱水澡。不僅能清除身上的汗水塵垢,使毛孔和汗腺暢通,還能增強血液循環、調節神經系統,改善組織營養,以及較快地緩解身心疲勞等作用。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人體衰老與疾病的主要原因
人類的正常壽命應該是多少歲? 按照生物學原理,哺乳動物的生理壽命應該是生長期的5~6倍。 以人的生長期——最後一顆牙齒長出的時間( 20~25歲)計算,人的壽命最短應為100歲,最長應為150歲,平均壽命理應在120歲以上。
研究發現,人體的水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胎兒的水分約佔體重的90% ,為斷奶的嬰兒佔80% ,成年人佔60%~70% ,老年人則佔60%以下,可見人體衰老的過程既是水分不斷喪失(約30% )的過程。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肌肉組織萎縮,脂肪組織比例擴大,水分無法進入脂肪組織中,體內的水分逐漸減少,導致皮下組織萎縮,皺紋產生;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作用逐漸衰退,導致內生水減少;同時腎血流量隨之減少,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導致尿量增加,由此加劇體內的水分丟失;再加之老年人對口渴的反應比較遲鈍,即使身體有需要也不會及時補充水分,因此更加導致體內的水分不足。
人體衰老的過程就是體內水分逐漸喪失的過程,及時地供給人體所必需的好水則是維持內環境平衡及預防人體過早衰老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體平均70%是水,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加起來總和才佔30% 。 因此,如果充滿人體的水有了問題,那麼人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想獲得健康,卻忽視水的重要性,不改善我們的飲水質量,無異於緣木求魚。
我們再來看看體內各組織與器官含水的比例:血液的含水量為83% ;腎臟為81.7% ;心臟為79.2% ;肺臟為79% ;脾臟為75.8% ;肌肉為75.6% ;胃腸為74.5 % ;皮膚為72% ;肝臟為68.3% ;腦組織的74.8%是水……我們身體的任何一部分都充滿著水,甚至連骨骼都有22%是水。 如果我們身體的某個臟器的功能不好(例如腎臟),僅一味地改善食物或者大量服用藥品和保健品,而對佔腎臟80%之多的水不加改善,那麼腎臟的功能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的,只要飲用「壞水」,體內就會充滿了「壞水」,破壞了內環境的平衡,疾病就會產生。
日本醫學博士林秀光在1989年2月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環境醫學研究會」中發表了《疾病治癒的七個原則》指出:
1 、生物是有組織和細胞所組成;
2 、各個組織的細胞會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即衰老細胞不斷凋亡,被新生的細胞取代;
3 、在細胞增生之時,會努力維持著正常的生理功能;
4 、細胞的增生必須依賴DNA的代謝;
5 、 DNA的代謝是由細胞內的水所調節;
6 、所謂的疾病就是細胞內水的非正常化而導致DNA的代謝異常狀態;
7 、治療疾病的根本在於調整細胞內的水,使其正常化,從而毛正細胞和組織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造成人體細胞老化,過早衰老,產生病症的根源是與飲用水的不正常狀態密切相關,生命因水而生,也會因水而死! 林秀光博士告誡人們:「你每天飲用不潔的水是造成所有疾病的原因」,「不改變水的質量,人類會因水而滅亡」。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放鬆心情的基本3色
水藍色系--水藍色系的藍色象徵理性.沉著.幸福.和平.
此系列的顏色對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會起作用,具有降低脈搏.血壓.體溫.以及抑制神經高漲的效果。選用水藍色系被單具有安眠效果。
粉紅色系--粉紅色象徵穩定.柔軟.溫柔.
此系列的顏色給人安心感,具有鎮定情緒的效果。浴室的小東西使用粉紅色的看看。
青綠色系--青綠色象徵和平.休息.親愛.成長.
此系列的顏色可緩和壓力,提振精神。辦公室放置觀賞葉植物,輕鬆一下。
用顏色醫治心理的疾病是有用的,不論什麼顏色都有它的力量,可以將合適的顏色收納於生活中~
修行人或欲開發自我能量者適用
透明 / 水色:
幫助內在無盡的受苦和眼淚的消失。
平衡七輪,可用以深層洗滌和排毒,消除業障。
受無形或負面能量干擾時更適用。
金色:
歸於中心並帶來智慧之光。解除驚嚇與創傷,釋放依賴的需求。增加智慧、自我價值,解除非理性的恐懼、很深的混亂和自我懷疑。
血色:
支持與來自上天的愛的連結。神性的愛,超越熱情而昇華為慈悲。
支持整合知識及瞭解自我深度。快樂。釋放焦慮和控制。
無條件的真愛,溫暖和滋養,適用彼此需要關愛時。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體重不變 心臟、糖尿病風險一樣增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副教授克里斯汀娜‧雪(Christina Shay)研究團隊以近四千兩百位男女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喝飲料的習慣與健康狀況,這群男女年齡介於四十五歲到八十四歲。研究追蹤時間為五年。
研究發現,女性一天喝兩瓶以上含糖飲料,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風險,體重沒有變化也是一樣。研究顯示,和一天喝一杯以下含糖飲料者相比,中年婦女喝兩瓶以上,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濃度容易上升,高血脂風險增加近三倍,血糖也會出現異常反應;女性一天喝兩瓶以上的汽水,雖然體重不見得會增加,但比較容易產生腹部脂肪。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女性新陳代謝所需熱量比男性少,腹部脂肪常分泌荷爾蒙和一些有害物質,對血壓、血脂、胰島素造成不利影響。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心臟醫學會年會。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下巴運動
頸與下巴的活動
放鬆頸部的肌肉,有助益讓頭與身體的循環,不讓毒素廢物堆積在下巴部位。
次數:
動作1互壓6秒,動作2維持10秒,。反覆2~5回。
動作:
1.兩手交叉放腦後,頭微微向後,臉部稍微向上仰起。手肘橫向張開,手和頭彼此輕輕互壓,讓頸後用力感覺緊繃。
2.然後,一面吐氣,一面用手掌將頭部向前壓,至感覺舒適的位置,維持10秒,伸展後頸肌肉。
日本電視推薦的雙下巴運動
日本電視台節目上推薦的消除雙下巴運動,藉由頭往上抬及吐舌的動作,來運動平少極少動到的下頦肌肉,加強緊實度。
次數:
早晚各做3次。
動作:
1.首先,站姿或坐姿皆可,背嵴挺直,視線朝正前方。
2.然後,慢慢地將頭上抬,仰望天花板。
3.再伸出舌頭朝上,維持此一姿勢約5秒鐘,以鍛鍊下頦肌肉。
消除雙下巴手技
在下巴到肩頸的這塊區域,很容易因為平常錯誤的姿勢或是疲累,而造成淋巴循環的不良,而堆積水份與肉肉,想要消除雙下巴,可以從肩膀到下巴一起保養。
次數:
動作1~3為一回,每次做六回。
動作:
1.從下顎到頸部位置塗上緊膚霜。
2.用食指和中指或拇指夾下巴的邊緣,將皮下肌肉往上夾。
3.然後,再用雙手手背,將下顎多餘的肌肉由下往上推。
放鬆頸部的肌肉,有助益讓頭與身體的循環,不讓毒素廢物堆積在下巴部位。
次數:
動作1互壓6秒,動作2維持10秒,。反覆2~5回。
動作:
1.兩手交叉放腦後,頭微微向後,臉部稍微向上仰起。手肘橫向張開,手和頭彼此輕輕互壓,讓頸後用力感覺緊繃。
2.然後,一面吐氣,一面用手掌將頭部向前壓,至感覺舒適的位置,維持10秒,伸展後頸肌肉。
日本電視推薦的雙下巴運動
日本電視台節目上推薦的消除雙下巴運動,藉由頭往上抬及吐舌的動作,來運動平少極少動到的下頦肌肉,加強緊實度。
次數:
早晚各做3次。
動作:
1.首先,站姿或坐姿皆可,背嵴挺直,視線朝正前方。
2.然後,慢慢地將頭上抬,仰望天花板。
3.再伸出舌頭朝上,維持此一姿勢約5秒鐘,以鍛鍊下頦肌肉。
消除雙下巴手技
在下巴到肩頸的這塊區域,很容易因為平常錯誤的姿勢或是疲累,而造成淋巴循環的不良,而堆積水份與肉肉,想要消除雙下巴,可以從肩膀到下巴一起保養。
次數:
動作1~3為一回,每次做六回。
動作:
1.從下顎到頸部位置塗上緊膚霜。
2.用食指和中指或拇指夾下巴的邊緣,將皮下肌肉往上夾。
3.然後,再用雙手手背,將下顎多餘的肌肉由下往上推。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家長睡眠不足易導致子女肥胖
非營利法人組織「日本大腦健康協會(Brain Health)」之「睡眠改善委員會」調查指出,在家長沒有得到充分睡眠的情況下,小孩子會出現睡眠不足、睡過頭、吃太多等問題傾向。
委員會定義對於睡眠品質感到不滿意,或者輕視睡眠者,雖然不屬於慢性失眠,但是屬於「隱性失眠」。該研究是在今年8月透過網絡,針對擁有小學生子女的父母,調查隱性失眠家長209人、好眠家長210人。
調查顯示,有41.6%隱性失眠者和19%好眠者的小孩「就寢時間偏晚」;16.7%隱性失眠者、7.1%好眠者的小孩「經常睡過頭」。
此外,19.1%的隱性失眠者、11.9%好眠者的小孩「經常過食」;20.6%的隱性失眠者、12.9%好眠者的小孩「過重」。
委員會分析,「睡眠品質不佳的家長會影響小孩的就寢時間延遲,導致孩子睡眠不足」。另外,家長過食,也會導致家人飲食均衡失調,結果造成小孩的過重問題。因此,該會奉勸家長,應該正視自己的睡眠問題,以期改善全家的睡眠品質。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預防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戒菸是第一步!
由於90%的COPD是吸菸或二手菸暴露所造成,每四位吸菸者就有一位會罹患COPD,罹患COPD後,無法治癒,透過治療可以減緩COPD的惡化;吸菸愈久,對肺部不可逆的傷害愈大,儘早戒菸才是預防COPD病徵惡化,最經濟與根本的方法。所以,今年的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特別強調戒菸對預防與治療COPD的重要性,呼籲「戒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的第一步」(Quit Smoking is the first step in COP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PD是健康與醫療資源沈重的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十分之一的40歲以上成人罹患COPD,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COPD(約全球死亡人數 5%),COPD造成的直接耗費如醫療、住院與相關照護,與間接耗費如因生病不能工作及其他相關照顧等負擔。歐盟的直接耗費約達386億歐元,2005年美國的直接耗費約達2,180萬美元,間接耗費約達170億美元。我國91年至98年間,因COPD的死亡人數每年約在5,000人,99年因COPD死亡人數達5,197人,為當年主要死因之第7位(男性3,823人、女性1,374人,男女死亡比約為2.8)。
以99年我國全民健康保險COPD (門診、住院)的醫療費用資料估算,利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的COPD門診與住院個案達707,184人,主診斷及次診斷碼含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碼 ICD-9CM: 490~496)的申報件數達668.2萬件,醫療點數達209.4億點,其中門診約647.78萬件,住院20.46萬件,門診醫療費用點數約為82.27億點,住院費用為127.17億點;住院件數為門診的1/30,但費用卻為門診的1.55倍。
COPD是可以預防、診斷及治療的疾病
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會出現肺氣腫或支氣管炎兩種主要的肺部氣流阻塞病況,兩者經常同時存在。造成COPD主要原因是長期吸菸習慣(含二手菸)、室內外空氣污染、職場危害暴露(粉塵化學物質)、感染及老化等。COPD患者有呼吸系統不適之病徵,如「長期咳嗽」、「多痰」及「呼吸困難」等且逐漸加劇,嚴重者需依賴呼吸器或導致死亡,影響日常活動之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
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說明,我國成年男性吸菸率於99年下降到35.0%,但仍為美英加等先進國家的1.6倍,且美英等國的吸菸者超過五成已戒菸,但我國吸菸的成年男性僅三成已戒菸;成年女吸菸率雖為4.1%,但家庭二手菸暴露卻高達24.9%。COPD是緩慢持續進行的病程,假如沒有戒菸或避免二手菸暴露,並接受妥善的治療及照護,可能會反覆發作,使肺功能快速惡化,造成日常生活不論是工作、活動、進食等諸多不便,對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都是一大煎熬;COPD末期病患幾乎離不開呼吸器,嚴重者可能致命。
戒菸是預防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步
戒菸與避免二手菸暴露是預防與減輕COPD惡化的唯一選擇。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呼籲,目前約有1,9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門診戒菸服務,吸菸者可接受醫師的諮詢及戒菸的藥物(如貼片、嚼錠等),政府也補助每人每週250元的費用,民眾可上網查詢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就近多加利用(網址:http://ttc.bhp.doh.gov.tw/quit/)。在戒菸專線方面,週一至週六上午9時-下午9時,使用市內電話、公用電話及手機打免付費專線0800-63-63-63,就可由專業諮詢人員安排一對一電話訪談,協助來電者規劃個人戒菸計畫,透過戒菸專線協助(網址:http://www.tsh.org.tw/)。只要不吸菸及沒有二手菸之暴露,將可減少自己罹患COPD的風險與減少家人朋友的二手菸危害。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糖尿病患者不怕死!不到三成進行減重運動
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依據國民健康局九十八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十八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將近七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男性糖尿病患者有百分之五十四點二的人體重過重、肥胖,女性肥胖、過重比率則佔百分之四十五點八,男性糖尿病患者肥胖、過重比率比女性患者高。調查結果發現,體重過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只有不到三成進行減重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每八秒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國民健康局說台灣約八%盛行率,且未來也會引起併發症,包括失明、截肢、心血管疾病等。 國健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長陳姿伶指出,國內糖尿病患肥胖比例不低,但94年及98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更顯示,近半數糖尿病患過去兩週沒有運動,顯示患者在規律運動的養成仍待加強。
陳姿伶表示,運動不見得要一次連續長時間,研究已證實,每天運動累積30分鐘也能達到體重控制效果,建議民眾不妨分早中晚各10分鐘活動筋骨。國健局長邱淑媞也呼籲,要遠離糖尿病威脅,應先從打擊肥胖著手。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江怡德表示,糖尿病的合併症多與血糖、血壓、血脂即「三高」控制息息相關,糖尿病患體重沒控制好,三高通常也較難達標,但糖尿病患若能將三高、體重維持在健康指標內,發生失明、洗腎、心肌梗塞、腦中風、截肢等糖尿病5大併發症的風險,可望降低1/5到1/10。
糖尿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5位,依衛生署調查,推估全國20歲以上約有143萬人有高血糖,但國內卻有23%的民眾患有高血糖不自知,且7成糖尿病患體重過重或肥胖。糖尿病是國人洗腎的首要原發原因,國內調查更顯示,高血糖者未來5年內發生心臟病、中風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1.5倍、2.9倍及2.4倍。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據國健局調查,糖尿病患就有7成體重過重及肥胖,但卻只有不到3成進行減重。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女性有乳房疾病家族史 宜忌酒
年輕女孩若有乳房疾病家族病史,最好不要喝酒。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警告,年輕女性如果有家人曾得乳房疾病,無論是乳癌還是良性病變,未來這位年輕女性罹患乳房疾病機率會比他人高。而這族群一旦喝酒,更容易出現乳房疾病,罹病風險會直線上升。
流行病學家葛拉漢‧柯帝茲表示,有乳房疾病家族史的女性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躲過乳癌侵襲,這項近日發表於「癌症」期刊的研究顯示,要減少乳癌風險,最好能限制酒精攝取。柯帝茲醫師在本月初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研究,研究指出,不管有沒有家族病史,成年女性若一週喝酒喝三到六杯,罹患乳癌風險會稍微增加。
這次最新研究是從一九九六年開始進行,以九千多位年輕女性為研究對象,年齡介於九歲到十五歲。她們要先完成一份問卷,然後研究團隊在二OO三、二OO五、二OO七年再做追蹤,詢問家族病史、飲酒量、身高、體重、腰圍等資訊。研究結果顯示,年輕女孩的母親、阿姨若曾得乳癌、良性病變,這位女孩得良性乳房疾病的風險是其他女孩的兩倍。有家族病史的年輕女性酒喝得越多,得乳房疾病的機率也越高。
研究人員也發現,沒有家族病史的女孩喝酒不會增加乳房疾病風險,但沒有家族病史者罹病風險卻與童年身體質量指數(BMI)、青春期腰圍尺寸與成年身高有關。柯帝茲醫師指出,有些研究數據發現,女性生長速度較快,往後較容易罹癌,可能是受荷爾蒙作用、飲食影響而導致這樣的結果。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感冒失聲多 副流感疑是主嫌
感冒喉嚨痛到像被掐住了一樣,只能勉強擠出粗啞聲音說話,讓不少人深感困擾。氣溫降低,感冒病人明顯增多,醫師表示,近三週感冒聲音沙啞、幾乎講不出話來的病人有增加趨勢。醫師懷疑,副流感病毒是最可能的頭號嫌疑犯。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統計,近三週感冒、聲音沙啞病患明顯增加。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也發現,一、二周來平均十個病人就有二、三位咽喉發炎、說不出話就診。但這波感冒連感染科醫師也「中鏢」!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上週因喉嚨痛到說不出話來,只好停診一天。他研判禍首可能是最容易侵襲聲帶的「副流感病毒」,由於人說話靠聲帶,病毒感染造成聲帶附近發炎、腫脹,才會失聲。
邱南昌指出,副流感與流感名稱相似,卻是不同病毒,症狀、死亡率都有別,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見,秋冬好發。幼童一旦氣管變窄,容易出現「哮喉」,呼吸喘、咳嗽沙啞如狗吠等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有潛在危險。
潘俊伸說,感染副流感病毒通常只會輕微發燒,喉嚨痛到失聲的嚴重狀況,約會持續一、二天,但咳嗽、喉嚨痛通常還會持續一陣子。近來氣溫低,病毒易伺機而動,待在密閉空間易感染。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優質蛋白質
不論男女,要有足夠的肌肉組織,才可以擁有緊緻優美的線條。
飲食中的優質蛋白質是必備的材料,所有新鮮去皮的肉類如豬、牛、羊、魚、蝦、雞、鴨都是很好的選擇,動物性蛋白要比植物性蛋白(如豆腐)更易被人體吸收及利用。除非是全素食者,否則絕不建議只吃豆腐,尤其是女士,更需要肉類提供的鐵質和維他命B群等營養素。
中醫認為適當吃肉是培補氣血的良好手段,治療脂肪肝也不是叫人少吃肉,而是把優質的肉類當作藥物來吃。
另外控制五穀和甜食是飲食調整的關鍵。西醫認為吃太多澱粉會擾亂內分泌水平,影響脂肪的正常代謝;在中醫看來,脾胃不好的人大量吃澱粉和甜食無異是雪上加霜,不但吸收不了,還會加重病情。所以在飲食調整的前兩週儘量控制澱粉,不多於掌心份量,並增加優質蛋白食品,配合正確進餐程序,有利於氣血的恢復。
澱粉宜選些粗糧、雜糧,少吃三白(白米、白麵和白麵包)。
人體需要蛋白質才能生存,蛋白質是肌肉和身體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體細胞增長和維護,免疫系統功能和其他身體系統非常重要。食用優質蛋白質加上適當的負重運動,更可以幫助減肥,改善身體成份、血糖和胰島素的平衡。
身體獲得蛋白質的方式是通過飲食。在消化過程中,蛋白質被分解成叫做氨基酸的分子。氨基酸是人體組織的一部份,在蛋白質代謝為氨基酸的過程中,身體會產生熱量,每克蛋白質含有4個卡路里,因此具有能量來源的替代功能。這不但增加了轉化為體溫和熱能的工作量,更增加身體脂肪的燃燒代謝率。
足量且品質好的蛋白質可以造成肌肉的生長,同時會讓人有飽足感;而少量的優質澱粉,可以在體內轉化成醣類,是人體代謝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否則脂肪容易代謝成酮酸而造成脫水兼傷身。
飲食中包括優質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這是由於蛋白質消化慢,會在胃裡呆的時間更長,讓人有飽的感覺,從而幫助減肥者攝入相對較少的澱粉質。此外,蛋白質還可以誘發叫做酪酪肽(PYY)的自然減肥激素。
蛋白質在身體的脂肪燃燒及葡萄糖代謝機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攝入的優質蛋白質越多,便可以發展更多的肌肉組織,增加肌肉品質又會導致更好的脂肪燃燒及葡萄糖代謝。減肥者傾向於在燃燒肌肉前先燃燒脂肪。
身體的不同系統都需要蛋白質,建議的每日攝入量是自己拳頭份量。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胸肉、火雞胸肉、魚肉、雞蛋白,各類瘦肉和小麥蛋白粉,還有螺旋藻。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但低脂肪。此外,應該避免含有牛奶蛋白或添加了人工甜味劑的蛋白粉及乳酪,因為它們通常含有高飽和脂肪。
若能配合水果、綠色蔬菜及優質澱粉,食用高蛋白質食物已被證明是安全的。特別是在配合負重運動的情況下,優質蛋白質不僅幫助減肥,還將有助於發展肌肉。
運動過程裡,肌肉中的蛋白質被擷取出來作為能量而耗損。因為當肌肉肝醣耗盡時,人體會轉而將氨基酸作為能量的來源,但是肌肉也同時需要這些氨基酸來建立肌肉群並維持肌肉的強度,一旦氨基酸被轉去當成能量消耗掉,就會造成肌肉生長速率減緩,甚至會影響運動時的表現。所以,運動後一定要補充優質澱粉與蛋白質,這樣一來才能夠重新建立肌肉群。
另一方面,運動時全身會變得緊繃起來,一旦緊繃,你體內的腎上腺便會自然地分泌出賀爾蒙可體松 (cortisol),同時可體松會從你的肌肉組織中搾取出蛋白質,以讓人體有更多的能源可供使用。於是,運動時間持續得愈久,肌肉組織中就會有愈來愈多的蛋白質被搾取出來作為能量,如此一來,運動後所要攝取的蛋白質量也要跟著增加;因為補充優質澱粉與蛋白質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這時荷爾蒙可體松便不再繼續分泌。
胰島素是幫助人體中蛋白質合成的一個重要元素,它可以促使氨基酸進入肌肉細胞,並在那裡合成蛋白質作為建構肌肉組織之用。研究報告證實,運動後補充優質澱粉和蛋白質是二者缺一不可的,這有助於蛋白質的合成,因為補充這兩樣東西可提供人體一個優質的環境,在此環境內,肌肉可以有效地生長,若單單只補充碳水化合物是無法達成此效果的。
可是通常在高強度運動之後,食慾會大大地減低,即使你心裡清楚知道運動後一定要馬上補充碳水化合物以迅速恢復肝醣的貯量,此時你可能也不太想吞嚥固體的食物,那麼以同時含有優質澱粉和蛋白質的trimshake作為運動後的補充品,它不僅有助於幫助體內水化合物的再度合成,還可以增加肝醣的存量,並重建肌肉的蛋白質。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睡不好 易纖維肌痛
挪威一項十年研究指出,中年、年長女性睡眠習慣不好、有睡眠障礙,比較容易產生纖維肌痛困擾。睡眠障礙越嚴重,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也越高。
上述研究已發表於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出版的「關節炎與風濕病」醫學期刊。纖維肌痛是一種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症狀,在美國,纖維肌痛症候群盛行率約百三之三到百分之五,患者以中年人居多,九成患者為女性。在台灣,曾有醫師推估,台灣纖維肌痛患者約有四十萬人左右。
過去研究顯示,纖維肌痛患者常有失眠、夜間睡眠中斷、疲勞等症狀。挪威科技大學的保羅‧摩爾克醫師與湯姆‧尼爾森醫師以一萬兩千三百五十位女性為研究對象,這群女性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肌肉骨骼疼痛,也沒有運動障礙。研究人員請她們填寫問卷,回答一些健康相關問題。在十年當中,共有三百二十七位女性出現纖維肌痛。
研究顯示,女性越常抱怨睡不好,睡眠障礙越嚴重,越容易出現纖維肌痛。挪威研究人員表示,不知道治療睡眠障礙能不能減少女性纖維肌痛風險,這還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欲得長生 腸中常清
古代養生家對保持大便通暢,以求延年益壽頗為重視。漢代王充在《論衡》中就指出:「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道學文化也有一門保健功法,稱之為「倒倉法」,就是講究每日通大便,或多通大便,以求長壽。
大便是人體中可以看得見的垃圾。漢代大醫學家張仲景在其醫著中將長時間留在人體內的大便稱為「宿食」,並指出其許多併發症。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糞便長時間積存腸中會產生亞硝基化合物、甲基吲哚、苯並芘等毒物,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長期便秘的人,由於腸內糞便發酵後易產生有害氣體,促使靜脈回流受阻,便會出現食慾減退、舌苔厚膩、口苦口臭、噁心腹脹、頭暈乏力、煩躁易怒、失眠等症狀。長期便秘,不僅可引起或加重痔瘡、肛裂、脫肛等疾患,還可誘發高血壓、心肌梗死、腦中風和腸癌等病症。
何為「便秘」?中醫說,排便只要不爽,就謂之為「秘」。西醫也說,不管大便是乾 還是稀,只要超過48小時不排,就算便秘。
目前由於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較多,患便秘者已有日趨增多之勢。防治便秘,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思想重視。每天不管多忙,大便是大事,要養成定時入廁的習慣。
2.注重飲水。每日飲水不得少於8杯(約1500毫升),夏季酌增。
3.選擇飲食。除了食用多纖維食物,如菠菜、芹菜、蒿菜以外,還應多食富含膠質纖維性質的食物,如番茄、南瓜、胡蘿蔔、紅薯、芋頭、木耳、銀耳、香蕉、木瓜等。
4.增強運動。特別應選擇收腹、彎腰、下蹲站立等促進腸蠕動的動作。
5.按摩。飯後2小時後,或睡前、晨起前,以雙手交疊在一起,以手心用力向肚臍部位壓下,向左、右方向各旋轉揉按30~50次。注意手心位置應固定,不要隨意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便秘期間,切忌擅自亂用瀉藥。若上述防治方法不能緩解,即需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診治。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人體衰老十大主因
一、慢性炎症。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器官發炎越來越多,例如關節炎。患病的不只是關節,還有腦細胞、動脈壁、心瓣…梗死和中風等也跟炎症有關。
二、基因突變。許多自然的和人為的因素能引起基因突變。隨著年齡增長,細胞「處理」機制越來越不規律,從而引起基因惡性退化變質。
三、細胞能量枯竭。細胞的「電站」———線粒體需要一定的化學物質來保證細胞的活力和清除細胞的毒素。如果這個「充電」過程減弱,心梗化、肌肉組織衰退、慢性疲勞、神經性疾病等就會發展。
四、激素失衡。我們身體裡的億萬個細胞正是有了激素,才能準確地同步工作。隨著衰老,這種平衡變得不規則,從而引起各種疾病,包括抑鬱症、骨質疏鬆、冠狀動脈硬化…
五、鈣化作用。通過細胞膜裡的特殊管道,鈣離子進出細胞。身體衰老,鈣離子進出的通道遭到破壞,導致腦細胞、心瓣、血管壁裡積聚過多的鈣。
六、脂肪酸不平衡。為了產生能量,身體需要脂肪酸。年齡越來越大,脂肪酸離不開的酶開始不足,結果,心律不齊、關節退化、容易疲勞、皮膚發乾…
七、非消化酶不平衡。細胞內經常進行多種同步的酶反應。年復一年,漸漸失去平衡,首先發生在腦部和肝臟。這是造成神經學疾病\中毒性組織損傷的原因。
八、消化酶不足。胰腺漸漸枯竭,無法產生足夠的酶,結果,消化系統慢性機能不全。
九、血液循環衰竭。多年之後,毛細血管的滲透性遭到破壞—包括大腦、眼睛和皮膚。由此,引起大、小中風,視力減退,出現皺紋。
十、氧化應激反應。給任何年齡的人們帶來不少麻煩的自由基給已過中年的人帶來的麻煩更多。它影響許多生理過程的正常流向,從而加重身體負擔,引起各種疾病。只有掌握衰老的規律,才有可能應對各種麻煩。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防癌四部曲的意義 \ 梅襄陽醫師
壹、『一九八八年,英屬哥倫比亞、維多利亞大學的哈洛德佛期特(Harold Foster)教授,重新審查二百件癌症患者癌細胞突減的情形,發現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在突然好轉的現象發生之前曾改變飲食習慣。他們的改變通常包括吃全素,不吃白麵、糖以及過度加工過的食物。同時有許多人以維他命、礦物質等來做食物的補充,並飲用藥草茶。這項訊息告訴我們『改變生活型態,不吃什麼,不僅在預防癌症有用,在癌症患者上也有其功效。
貳、在新世紀飲食一書 171頁,讓我們瞭解蛋白質神話的繆誤。根據公正專家的意見我們所需的蛋白質只占身體卡洛裡消耗量2.5%~8%,換算成1公斤的體重只需要0.5~0.8公克的優質蛋白質。人類母乳裡蛋白質的含量只佔5%,牛奶則足足超過兩倍達15%;羊乳為17%。若小兒吃了過多蛋白質,就易產生鼻涕、痰等黏液;若黏液排不出則產生淋巴系統堵塞、造成過敏症。而成人腫瘤形成的兩大因素,一為壓力點、二則為高蛋白,隨著防癌長鏈的形成,這些真相已為愈來愈多人的明白。故在『中醫治癌八法』72頁;孫大夫起元之治療腫瘤患者皆囑其患者實行基本素食,即四低一高的飲食(低蛋白、低油脂、低糖、低鹽、高纖維)而為療癒打下基礎。
參、腫瘤產生的時間性和蛀牙很像。小孩天天吃糖果、餅乾、碳酸飲料,不知好好清潔,半年一年後牙蛀了,家長都不覺得意外。那麼『肉、蛋、乳製品』大吃大喝4年到20年得了些腫瘤,站在防癌的立場也屬意料之中的事,所以請大家注意身體的徵兆,到了第二階段不平衡就快點調整,可以免受許多痛苦。中醫有所謂『怪病多痰』;偏偏許多的現代人咳嗽都是乾咳,連痰都排不出來,切莫疏忽,這可是個警訊,排黏液的管道被堵住了。所以正確的醫理和醫道是合於自然之道,大家應該下點功夫來學習,就能體悟『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痊癒之鑰在自己』。
肆、既然身體因『脂肪』、『黏液』、『毒素』、『壓力』堆積干擾而產生病狀,要好也非難事,『去其害病者也』。除了吃對東西以外,還要瞭解身體本身充滿智慧,除非我們心慌意亂,瞎搞一通將智慧系統搞亂,亂象才會不斷增加,否則請諸君好好地休息,身體的康復力啟動後,智慧系統自然會去控制亂象,這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是『生命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一個不同點。在邁向健康之路的同時,提醒大家要『坦然接受排毒』,因為排毒徹底才能恢復健康。相關資料請參考『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及『不生病的真法』。
伍、結語 二千五百年前於希臘時代,醫學就分為兩派Asklepios和Hygeia,現代醫者只知其一,難免以管窺天,以致連自己家人的健康都照顧不了。殊不知醫學史有這樣一段記載:巴斯德(Lauis Pasteur)與伯納德(Claude Bernard)是十九世紀生物學界的兩位大師;他倆一生都爭論著在疾病究竟那個因素最重要-是人的身體?或是細菌?巴斯德在臨死時,終於承認伯納德是正確的,他宣稱:『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能瞭解真相就會害了別人也會害了自己家人,如今醫界裡真正像姜淑惠醫師這樣貫通醫道的醫家隱而不顯,實非大眾之福。故請大家支持防癌長鏈、莫等待、莫依賴。請將講座所建議書籍仔細閱讀,只要能知行合一,相信必能達到人人袪病延年的理想境界。
小記 在中國的周禮裡『食醫』排在『瘍醫』-外科、『疾醫』-內科之前。至於脈學之祖-扁鵲,那又是另外一段有趣的故事了。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身體的健康應從“清腸”開始
清腸、清肝、清腦袋,養生智慧三寶_梅襄陽醫師
梅醫師自33歲那年罹患肝癌,經過不斷的蒐集資料及思索問題的根源,研究過營養醫學的奧秘後,不但解決了自身腫瘤的問題擺脫了癌症的陰影,更成立防癌長鏈工作室,舉辦無數場健康講座幫助許多癌症腫瘤、慢性病患重獲健康。
如何雙口齊下百病不生?
吃不對、喝不對、拉不出是健康的大敵,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需雙口齊下,百病不生,首先從飲食先做調整,飲食應多攝取穀類、薯類、豆類、海藻、蔬菜等食物以及蜂蜜、核桃等潤腸,用糙米代替白米,黑麵包代替白麵包;傳統食物海帶、綠豆、黑木耳、胡蘿蔔等及茶葉具有清腸解毒的功效。
除此之外,每天喝足夠的水也能做好腸內環保,水的選擇需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水分子小讓細胞容易吸收的好水來幫助體內代謝。每人每天足夠喝水量須是體重×40c.c.,正確的喝水法是早上起床喝500c.c.潤滑腸道,下午兩餐間喝500c.c.,晚上睡前一小時喝500cc.可幫助血液暢通預防心血疾病,其他時間想到就喝,喝足身體所須的水份,代謝出體內廢物清潔腸道。
腸胃道不健康對身體的影響?
有言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屎,這是漢代王充在『論衡』一書中的至理名言。這與西方醫學的大腸中毒論述(1908年提出)不謀而合,該學說認為腸中毒是導致人體衰老的三大主因之一。
大腸是人體的下水道約有150-180公分長,分成生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等;正常的胃是橫置的,當橫結腸下墜時會造成胃下垂、胃酸;甚至影響女性生理機能,子宮彎曲、導致不孕,卵巢囊腫;男性則壓迫攝護腺。大腸急燥症會導致便秘,健康排便要注意形狀、顏色、氣味。飲食應以植物性佔85%、動物性佔15%,並喝夠對身體有益的好水,滋潤腸道幫助排便。
宿便是萬病之源,糞便停留在體內的時間越長,跟據醫學報告,大腸會衍生二十三種致病毒素及致癌物質,大腸中毒論認為人體腸腔內存在大量細菌食物,經咀嚼和胃腸消化成為食糜,其在腸道細菌發酵分解代謝後產生一系列有毒物質,日久造成人體中毒引發疾病,如毒素被「腸道吸收」吸收引發的疾病有: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如毒素被「皮膚」吸收會引發蕁麻疹、濕疹、牛皮癬等皮膚病;大腸癌、乳腺癌等癌症與便秘有關,因便秘而來症狀的有頭痛、上火、腹脹、腹痛等不是病的症狀。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髖關節的功能鍛鍊及注意事項
針對髖關節患者有二十二種復健動作的鍛鍊:
一、踏空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髖關節與膝關節同時屈曲,小腿懸於空中,做髖關節交替屈伸運動。每次運動3-5分鐘,每日鍛鍊3-5次。
【適應症】
股骨頭塌陷期,患者臥床休息肌肉萎縮,髖關節軟組織粘連,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或者拄雙拐不能負重行走的患者。
二、直腿抬高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膝關節伸直緩慢向上抬起下肢,下肢懸於空中停留1分鐘左右,緩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下肢肌肉無力,或者下肢肌肉萎縮,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拄雙拐不能負重行走的患者。
三、勾足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膝關節伸直,足尖用力向內勾,每次持續用力1分鐘左右。緩慢放下,雙足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患肢小腿肌肉無力,或者小腿與大腿肌肉萎縮,拄雙拐不能負重行走的患者。
四、內外旋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足尖向外用力旋轉,持續用力1分鐘左右,雙足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髖關節外展功能受限,以及做外展功能時髖關節疼痛。
五、外展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下腹,患者向外進盡力展開雙腿,持續用力1分鐘左右,緩慢回收。每次鍛鍊3-5下,每天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髖關節外展功能受限。
六、臥式4字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外旋,左足搭於右膝關節上部,膝關節外展下壓,持續用力,待肌肉疲勞,繼續用力,左右互換,每天持續2-3分鐘,每次做3-5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外展功能受限,外展時疼痛。
七、抱膝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雙手交叉,抱住膝關節,用力向胸部拉,持續用力,待肌肉疲勞,繼續用力,左右交換,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
八、內收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抬起向右持續用力,待肌肉疲勞持續用力,左右互換,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內收功能受限,內收時疼痛。
九、腰腹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膝關節屈曲,雙肘關節屈曲,雙足雙肘同時用力,使腰腹離開床面,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久病臥床,腰部疼痛,腰肌無力。
十、擴胸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上臂外展,深呼吸,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久病臥床,肺功能低下。
十一、扶物前後踢腿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左足著地,右腿上抬,膝關節微屈曲,前後緩慢擺動,持續用力,左右交替,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二、髖關節的扶物內屈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左腿上抬,膝關節微屈曲,向右前側用力緩慢持續用力,左右交替,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三、扶物內收外展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右腿上抬,膝關節微屈曲,向左側緩慢持續用力內收,再向外側緩慢持續用力外展,左右交換,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四、扶物前屈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背靠物體,膝關節屈曲,向上緩慢持續用力抬起,左右交換,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五、關節坐式4字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屈曲,小腿放於另一條腿的膝關節上部,用同一側手或肘關節下壓膝關節,每次緩慢下壓,每個動作持續1-5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外展功能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十六、坐式抱膝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屈曲,雙手交叉抱於膝關節,每次持續慢用力,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十七、左右屈髖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左髖關節屈曲向上內收抬起,每次持續緩慢用力,每個動作持續1-2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十八、坐式加壓屈膝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屈曲,雙手抓住布帶向里拉,每次持續緩慢用力,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屈曲功能嚴重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
十九、下蹲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緩慢下蹲,每次持續緩慢用力下蹲,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屈曲功能嚴重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二十、髖關節扶物下蹲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緩慢下蹲,每次持續緩慢用力下蹲,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屈曲功能嚴重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二十一、坐式抬腿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位,雙下肢自然下垂,右小腿向上抬起伸直,持續用力向上抬起,待肌肉疲勞,繼續用力,左右互換,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患者大腿肌肉群萎縮,行走無力。
二十二、走路鍛鍊
【動作要領】
去掉雙枴杖,緩慢平地行走,每次20-100米,必須原地休息5分鐘,每次行走鍛鍊1-3段,每日鍛鍊3-5次,行走距離逐漸加長,每日次數逐漸增多。
【適應症】
股骨頭壞死治療1-3個月後,剛剛開始鍛鍊的患者。
髖關節功能鍛鍊的注意事項:
(1)鍛鍊必須動作緩慢,持續有力,逐漸有力。
(2)鍛鍊應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時間從短到長,次數從少到多,力量逐漸加大。
(3)每個鍛鍊方法禁止動作過大,用力過猛,禁止強行鍛鍊,以免造成骨橋骨折,筋腱損傷。
(4)股骨頭肥大,關節間隙消失的患者,應禁止該關節功能鍛鍊,避免造成損傷。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任重而道遠 髖關節易退化/風濕免疫科張棋楨主任
髖關節是人體中最穩定的關節,肌肉層深且厚,髖關節每天負載我們的體重,平常站立時,承載人全部體重的一半,若蹲馬步則為一倍體重,單腳站立約為兩倍半體重,走路時為七倍體重,快跑時可高達體重十倍以上,可謂是「任重而道遠」。然而,日積月累後它將成為一種容易退化的關節。
根據國外風濕病雜誌調查報告,荷蘭每一千人有兩人罹患退化性髖關節炎,好發年齡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症狀是逐漸出現大腿與鼠蹊部前面的疼痛及僵硬感,有些病人的疼痛會出現在臀部或大腿外側,甚至放射到大腿的下半部與膝關節。
此病初期的症狀通常在運動後才會產生,接著髖關節疼痛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甚至休息或睡覺時也會痛。疾病繼續進行時可使病人有跛行的現象。臨床症狀嚴重程度可依表,來評量。
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典型特徵為關節中的軟骨磨損退化,產生贅骨或骨刺,這種情況叫做原發性關節炎。
以前有過發炎性髖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創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關節感染、孩童時期的髖關節病變或其他狀況,這種情形稱為次發性關節炎。
一般而言,診斷要靠X光的檢查幫忙瞭解病情,典型的骨關節炎變化是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囊腫的形成(X光上會呈現黑色的空洞)、以及軟骨下的骨硬化(X光片上會變得很白)。
而磁振造影或高頻率骨骼肌肉系統超音波可檢查髖關節附近軟組織病變及關節內是否有積水、滑膜增生等情況。
髖關節炎是會持續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的過程是漸進式的,換句話說,只是惡化的速度不同。傳統上多給予復健物理治療或口服消炎藥止痛劑,以及注射類固醇來減輕症狀、緩解疼痛,其他的關節保養藥品如葡萄糖胺與軟骨素亦有幫助。
雖然近年來國外有一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能有效治療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小型臨床報告,但仍需累積更多的證據才能應用在臨床。
此外,鼓勵肥胖病人減重及適當運動,如果關節嚴重磨損或變形時,可能就要考慮換個新的人工關節以徹底改善病情。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活動腳趾 增強小腦平衡力/洪康遠
中醫理論證實,腳趾頭雖然距離心臟最遠,但每一個點都是五臟六腑的反射區,小趾頭對應著人的小腦,第二、第三腳趾頭對應著人的腸胃……正所謂十指連心,身體的任何一點變化都會很快地反應到腳趾上。
中醫「望診」就經常通過腳趾頭的情況來診治疾病,比如腳趾甲青紫,很可能是身體經常出現循環系統的障礙;而身體貧血的患者,大多腳趾甲蒼白;腳趾經常發麻的人,多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很多病症表現的部位在常人看來完全不相干,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會有「上病下治」的說法。古人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小小腳趾的一點動作,都會導致身體的變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運動腳趾頭,原本對於青年人來說是一項極好的活動,不管是坐在電腦前,還是躺在沙發,或者車上,都可以隨便轉動幾下腳趾頭,或者用手捏幾下。可惜我認識的年輕人,若非「志存高遠」,便是對於這種「彫蟲小技」不屑一顧,因此,雖然常常告誡,卻是收效甚微。
倒是有一次,遇到一位老人家,喜氣洋洋地告訴我說,自從練習腳趾操之後,血壓平穩了,整個人平衡能力也強了很多,非但走路不會氣喘吁吁,而且前段時間還和老友們一起去爬山了。
腳趾操運動主要是針對上了年紀的人,人老之後身體機能會逐步下降,所以一定要多多運動腳趾頭,刺激小腦,因為人的平衡中樞在小腦,如果小腦萎縮,人就容易摔倒,這也是為什麼老人運動腳趾頭之後,平衡能力增強的原因。
腳趾操不用刻意為之,平時沒事可抓起腳來捏幾下,在早上鍛鍊或者傍晚活動時,先找一棵粗大的樹,或平整的牆面作為扶手,運動幾下腳趾頭,平衡感好,搭配其他的鍛鍊也會進行得更加順利。
學著看腳丫臉色
●腳趾時常感覺發麻小心心血管方面疾病。
●腳趾甲顏色蒼白可能有貧血問題。
●腳趾甲呈青紫色血液循環出現障礙。
●腳趾彎曲和疼痛鞋款不對,或走路姿勢不平衡。
●腳趾周邊起小水泡身體濕滯循環不佳,或鞋子悶熱不透氣。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義大利松子麵 [奶素食]
材料:
1. 義大利麵(500g) 1包
2. 九層塔葉 2杯
3. 橄欖油 適量
4. 鹽、胡椒 適量
5. 松子(先烤過) 適量
6. 乳酪粉(parmesan cheese) 適量
作法:
一、煮麵=
1. 取一深鍋裝約5公升以上的水煮開。加2~3大匙的鹽至沸水中,再放入麵條煮熟,煮的時間可參考包裝上的說明,熟後撈起瀝乾水份。
2. 為防止麵條黏住可加點橄欖油拌一拌。
3. 麵不要煮得過久,跟醬汁攪拌時,味道才會滲入麵中,能調整麵的軟硬。
二、醬汁=
1. 在煮麵的同時準備醬料。將松子放入烤箱烤香,或用鍋子乾炒至香味溢出,放置一旁待涼。
2. 九層塔只用葉子部份,以鹽水泡10分鐘,再以清水沖洗乾淨備用。
3. 將九層塔葉、松子、橄欖油放入果汁機中打勻,再加鹽、胡椒及乳酪粉,打成醬汁。
4. 趁麵尚溫熱時,加入醬汁拌勻後盛盤,再灑上少許松子及乳酪粉,即完成。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冬天來 泡溫泉去
有心血管疾病、末梢感覺異常者,泡溫泉應注意。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中醫認為,泡溫泉有助於氣血經絡的循環,冬天怕冷者,經常四肢冰冷者,可多泡溫泉,改善四肢循環。但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問題,或末梢感覺異常者,泡溫泉應注意,以免產生不良影響。
林醫師表示,泡溫泉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功能,加速血液回流。有腰痛問題者,泡碳酸泉,也有不錯的改善作用。不過,有些族群較不適合久泡溫泉,應該注意防範可能的危險。如有心臟病問題者,在泡溫泉時,一下血流量太大,容易造成心臟的耗氧增加。還有高血壓毛病患者,泡溫泉也容易造成血壓升高,血液反應較差,血流量異常,影響末梢循環機能,造成頭暈等現象。還有,糖尿病患,或是怕冷的雷諾氏症候群患者,多有末梢循環感覺較異常的現象,對冷熱感覺較差,若有傷口,不易察覺,也可能在泡湯時,造成傷口傷害。
林醫師表示,體質偏熱者;出現平常容易嘴乾、嘴破,睡眠不好的狀況,都不適合經常泡溫泉。改善氣血循環,促進四肢循環增加,改善怕冷藥方,像是針對雷諾氏症候群,常見手腳冰冷,遇冷腫脹,末梢循環差,手顏色呈現無血色現象,藥方可用陽和湯調理。
「陰虛火旺」者常見嘴破,五心煩熱,睡眠差,四肢冰冷,可配合養陰藥調理,如知柏地黃丸、甘露飲、甘露消毒丹調養。另外,穴道調理部分,可針灸取合谷、曲池、三陰交、血海、陽陵泉等穴道,改善循環力。也建議,浸溫泉之前,可先用水擦拭再逐步泡,避免一下子就浸泡影響血管的收縮。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小兒便秘怎麼辦?
小兒便秘和腹瀉一樣,也是一個較常見症狀。怎樣判斷小兒是否便秘,主要從大便的量和質來確定。
正常小兒每日排便次數可有較大差別,有的可一天幾次大便,有的則可每5-3日一次大使,只要大便有一定數量,不十分乾燥又不稀,同時又無不適症狀,就均屬正常。即使大使次數較少,但大便質和量無不正常情況,又無症狀,亦不能認為是不正常現象。如果大便燥,量少又較難排出,雖然一天可有2-3次,但總量可能比平時一次還少,亦應視為便秘。特別是同時有食慾減低、腹部脹滿、便意頻頻,更應視為便秘。如果平時排便較規則,突然二天以上不解大便,尤其是伴有腹痛或腹脹,即應視為便秘,要及時尋找原因。
便秘可由腸道病變引起,也可由飲食、精神及習慣等諸因素引起。新生兒生後24-36小時應有正常胎便,如無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胎便,均屬不正常情況,應注意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胎便性腹膜炎等疾病。 許多腸道病變均可導致便秘或無便,常見的有腸套疊、各種原因腸梗阻、嵌頓疝和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等。 先天性巨結腸是由於結腸神經支配不正常引起的另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幾天甚至1周至1個月無大便,腹部膨脹如鼓,嘔吐。患兒雖然可以進食,但大多營養狀況差,並常有浮腫和貧血發生。一旦患兒排便,則量極多,腹脹也隨之消失,但以後又反覆發生。嚴重病例新生兒期即發生便秘,生後2-3日內無胎便;並出現嘔吐和腹脹,經灌腸後排出胎便,但1-2日後便秘、腹脹又重新出現。本病大多需手術治療。
小兒食物不足可以出現便秘,此時小兒常因飢餓而啼哭,且同時體重不增。曾見到有的家長因不瞭解奶粉用法,每月僅給孩子吃奶粉半公斤,結果導致營養不良和便秘。如果小兒飲水太少,尤其是夏季,也可使大便太乾操而發生便秘。發燒可引起飲食減少及水分由呼吸道損失增多,可引起暫時性便秘。食物太精,缺乏纖維素,如食精米、精面、肉、蛋和巧克力,缺少粗糧和含纖維素較多的水果、蔬菜,亦可引起便秘。
排便要靠神經系統支配,直腸內存積糞便後刺激腸壁末梢神經,產生衝動,傳入神經中樞,最後由大腦發出信號,才能出現排便動作。成人如果由於工作或者無適宜場所,排便動作可暫時被抑制。平時排便有一個正常習慣,一般均能按時而形成規律。兒童應該通過訓練,養成定時排便 的習慣。如果平時未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或者幼兒園老師家長不讓孩子及時排便,或者由於過分貪玩而有意識地抑制便意,久而久之,便會使腸道內末梢神經對糞便刺激敏感度減低,糞便堆積在腸內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多吸收,而形成便秘。經常發生的,被稱為習慣性便秘。
小兒因為飲食、精神及習慣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可以臨時用肥皂頭或甘油栓置於肛門內,並用手捏住肛門兩側臀部,使肥皂或甘油栓溶化後,即可有糞便排出。還可使用開塞露注入肛門通便。亦可服用液體石蠟或加熱消毒的香油,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毫升,在睡前服。不要輕易使用其它瀉藥,因為小兒消化和神經系統功能不如成人健全,服瀉藥後有時導致腹瀉。
在較難解決時,醫院可採用肥皂水或生理鹽水清洗灌腸的方法,將糞便洗出。由於飲食原因引起的便秘,應調整飲食為了不使嬰兒飢餓,飲水量要夠嬰兒需要,兒童飲食增加一些粗糧、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等。從嬰兒時期就要訓練定時排便的習慣,幼兒園老師和家長不要讓孩子憋屎、憋尿。
小兒便秘食療方
- 熱結便秘
大便乾結難解,口乾,口臭,臉紅,腹脹痛,小便黃短,舌紅,苔黃乾,脈滑數。
治法:清熱潤腸。
(1)馬蹄海蜇湯:馬蹄60克,海蜇50克。煎水飲用。
(2)香蕉煮冰糖:香蕉2條,冰糖適量,加水煮湯食。
(3)菠菜湯:菠菜150克,麻油適量,將菠菜煮熟,加鹽調味,用麻油拌食。
(4)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半杯拌勻,每日早晚空腹飲。
(5)沙葛汁:沙葛去皮,搗爛絞汁,蜂蜜適量。用涼開水沖服。
(6)大黃泡水:大黃3~5克,放入杯內,用沸水(約半杯)泡15分鐘,加入蜂蜜少許服用。適用熱結較甚。但不宜長期服用。
- 氣虛便秘
大便不一定乾結,雖有便意,即無力努掙,掙則汗出氣短,面色蒼白,神疲懶言,舌質淡,苔白,脈虛。
治法:益氣潤下。
(1)紅薯蘸蜂蜜:紅薯半斤,蜂蜜適量。將紅薯洗淨煮熟,蘸蜂蜜食,可常服。
(2)牛奶粳米粥:牛乳15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煮成粥,入牛乳及白糖,再煮片刻,空腹服食。
(3)杏仁芝麻粥:杏仁10克,黑芝麻20克,大米50克,冰糖適量。前三味加水煮成粥,入冰糖溶化後服食。
(4)蓮藕粳米粥:蓮藕250克,大米30克。將蓮藕洗淨切碎,入沸米粥中煮熟,加油鹽等,早晨空腹服食。
(5)黃芪玉竹煲兔肉:黃芪15克,玉竹12克,兔肉適量。加水煮熟,用鹽調味服食。
- 血虛便秘
大便秘結難解,面色萎黃無華,口乾不欲飲,唇舌淡,脈細。 治法:養血潤腸。
(1)首烏紅棗粥:首烏20克,大米30克,紅棗5枚,冰糖適量。將首烏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去渣,入大米及紅棗,煮成粥,入冰糖溶化後食。
(2)紅薯葉炒豬瘦肉:鮮紅薯葉200克,豬瘦肉50克。將紅薯葉洗淨,瘦豬肉切碎,用武火炒熟,入少許油鹽調味服食。
(3)柏子仁粥:柏子仁10克,大米30克,蜂蜜適量。前二味一起加水煮熟,入蜂蜜調勻服食。
(4)芝麻粥:黑芝麻15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芝麻炒熟研末,大米煮成粥,入白糖和黑芝麻末調勻,再煮片刻即成,空腹服食。
(5)牛奶蜂蜜:牛奶250克,蜂蜜30克,將牛奶煮沸,調入蜂蜜服用。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產後復原運動
產後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媽媽們迅速恢復身體的功能以及體態,在做產後運動時,媽媽們記得要穿著輕鬆、舒適的衣服,以不累為原則,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傷口不舒服就必須停止。這裡介紹幾個復原運動,讓媽媽們可以照著做。
1. 胸部運動
開始時間:產後第1天
動作重複次數:5次
進行方式:
(1) 平躺仰臥,全身肌肉放鬆,手腳伸直。
(2) 用腹部慢慢吸氣,儘量擴張胸部。
(3) 收縮小腹,將氣慢慢吐出。
(4) 屏氣,繼續收縮小腹,下背部緊貼床面,再放鬆。
2. 乳部運動
開始時間:產後第3~7天
動作重複次數:5次
進行方式:
(1) 躺著面向上,兩手臂向左右伸展至與肩部對齊。
(2) 將兩手慢慢上舉合攏,再慢慢回覆原位。
這個運動可增強乳部肌肉張力,預防乳房鬆弛、下垂。
3. 頸部運動
開始時間:產後第4~7天
動作重複次數:5次
進行方式:
(1) 仰臥床上,全身放平,手腳伸直,手掌貼近身體。
(2) 將頭仰起,儘量向前彎,使下巴貼近胸部再還原。
4. 腿部運動
開始時間: 產後第5~10天開始,有會陰縫補者須延至2
週之後才開始
動作重複次數:5次
進行方式:
(1) 平躺仰臥,手腳伸直。
(2) 將左右腳輪流向上舉起,膝蓋挺直,腳尖伸直,各做5次。
(3) 再將雙腳一起舉起。
這個運動可促進四肢血液循環,幫助子宮收縮。
5. 臀部收縮運動
開始時間:產後第5~10天
動作重複次數:兩腿各5次
進行方式:
(1) 平躺仰臥,手腳伸直,手掌貼近身體。
(2) 將一腿舉起,使足部貼近臀部,大腿靠近腹部,再伸直放回床前,換另一腿重複同樣動作。
這個運動可以促進腹部、臀部及骨盆底肌肉收縮,幫助子宮恢復。
6. 陰部收縮運動
開始時間:產後第7~14天
進行方式:
(1)仰臥床上,雙手伸直平貼近床面。
(2)兩腳彎曲分散與肩同寬,腳跟後縮,將臀部抬離床面。
(3)兩膝合併同時收縮臀部肌肉,保持此姿勢約1~2分鐘。
7. 子宮收縮運動
開始時間:產後第14天
進行方式:
(1)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跪伏床上。
(2)胸與肩儘量貼近床面,腰部挺直,臀部高舉收縮肛門。
(3)每天由不到1分鐘開始,至保持此姿勢1~2分鐘。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泌尿道感染 自行服藥 險喪命
新光醫院日前連續接獲兩名年輕女性,分別因工作忙碌、諱疾忌醫,在出現頻尿症狀時,自行到藥局購買藥物服用,沒想到原本只是單純的尿道、膀胱發炎,卻因感染未獲控制,竟引發敗血性休克,險些喪命。
醫師提醒女性,身體不適還是應該就醫診治,以免小毛病變成大問題!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呂理哲表示,不少女性在出現頻尿、尿灼熱感及血尿等尿道、膀胱發炎症狀時,習慣到藥局買藥吃,卻不知道引發感染的細菌有很多種,如果「猜對」了,就沒事,但萬一「猜錯」細菌種類,就可能引發致命危機。
兩名險些喪命的女病患分別是一名25歲年輕的上班族(簡稱OL),及女大學生。該名OL起初只是頻尿,但因為工作實在太忙了,於是就近到藥局買藥吃,就這樣過了一星期,後來因敗血性休克緊急送到醫院急診。經檢查發現,病患的腎臟已出現膿瘍,且肋膜有積水,瀕臨插管,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經施打抗生素治療後,病患住院快一個月,才出院。
另一名女大學生一開始也是頻尿,但她也是不以為意,自行到藥局買藥吃,結果因為意識不清,被家人送到醫院急診,才知道已經出現初期的敗血性休克,經給予抗生素治療及大量的點滴,病患住院半個月後,才康復出院。
呂理哲表示,年輕人因為抵抗力較好,臨床上因尿道、膀胱發炎出現敗血性休克的案例並不多見,但是抵抗力差的銀髮族或慢性病患易因此出現嚴重併發症。
尿道、膀胱發炎多因遭細菌感染,如果不及時處理治療,細菌會由尿道、膀胱等下泌尿道系統,順著輸尿管往上感染到腎臟,由於腎臟擁有豐富的血管,細菌會在腎臟經由交換,擴散到全身,進而引發敗血性休克。
多喝水 避免尿道、膀胱發炎
呂理哲表示,抗生素依規定要由醫師開立,但國內民眾習慣自行使用未經醫師開立的抗生素,反而易出現抗藥性,增加治療的困難。
要避免尿道、膀胱發炎等泌尿道疾病的發生,呂理哲表示,多喝水相當重要。因為尿有沖刷力,可以沖掉細菌,建議女性一天最好喝2500cc到3000cc的水,尤其是夏天,更要有補充充足水分的習慣,同時不要憋尿。
另外,上完廁所後,要由尿道往肛門方向擦拭,避免將肛門的細菌帶到尿道;夫妻行房後,女性最好上個廁所,並適度清潔比較好。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如何預防癌症 \ 潘懷宗教授
要瞭解並預防癌症,首先必須瞭解癌細胞的特性。
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最大的不同在於:
1.正常細胞有生長調控基因,不會大量複製,但癌細胞因為破壞了生長基因,因此會不斷的分化複製;
2.正常細胞有其壽命週期,到了一定的時間會自然死亡,但癌細胞卻因為破壞了細胞的壽命基因,因此不會自然死亡;
3.正常的細胞不會一直分化複製,因為其DNA內有剎車基因,會自動踩剎車,但癌細胞因為破壞了細胞的剎車基因,因此會不斷的複製分化;
4.正常的細胞會有自動毀滅機制,如果細胞不正常複製,它會啟動細胞死亡程式(aptocis),但癌細胞因為也破壞了細胞自動死亡機制,因此才會不斷坐大。
由以上的說明,我們知道,癌細胞的形成,是要經過重重的關卡,首先身體必須有讓致癌因子接近的機會(可能是病毒、幅射線、致癌毒素,如黃麴毒素等),這些致癌因子插入正常細胞,破壞細胞的生長調控基因、壽命基因、正常剎車機制及自我死亡機制,使DNA產生錯誤,而導致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因此癌細胞不是無中生有,從無到有的,而是由正常細胞變化而來的。
但是我們身體也不是如此不堪一擊,因為我們正常的細胞都會有自動修復功能,每當我們睡覺時細胞就會針對長串的DNA進行修復,因此睡眠時間一定要充足,讓我們的細胞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動修復功能,假如每天睡眠都不充足,則久而久之,就有讓身體的癌細胞據地為王的機會。
而運動也是抗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活習慣,因為癌細胞一開始的出現,都是躲在組織深部末端的小血管,因為那時候它還沒有足夠的軍隊去抵抗白血球的巡查。一般而言,如果血液循環較不好,血液中的白血球無法循環到末端的小血管,則躲在組織深部的癌細胞,就可能躲過白血球而逐漸坐大,等到它軍隊夠強大後,就會蔓延到大血管吸取更大的養份,不斷分裂。因此一定要每天固定運動20至30分鐘,促進身體週邊血液的循環,才能在癌細胞還很弱的時候,就有效纖滅它,否則等它坐大時就來不及了。
保持心情的愉快對於防癌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壓力大或情緒不佳,容易使身體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就會去攻擊正常的細胞,使其產生變化,因此要減少身體自由基的產生,一定要保持情緒愉快,不要壓力過大。其它會產生自由基的因子尚有油炸物、燒烤物、油煙、廢氣等。
接下來我們也要瞭解癌症的三大致因:
1.生物性致癌:起因是病毒(亦稱噬菌體)插入正常細胞,導致DNA產生錯誤,而產生癌細胞。例如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癌。
2.化學性致癌:抽菸、農業殘留、黃麴毒素等。例如尼古丁引起的肺癌。
3.物理性致癌:幅射線、日光等。例如皮膚癌。(每人每年可接受幅射線的上限為5個毫西弗,一般日常生活接受的自然幅射為3個毫西弗,因此,剩下2個毫西弗,建議不要過量。一般人接受X光檢查一次,約0.01個毫西弗,因此照X光片,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做一次電腦斷層約為15個毫西弗,因此建議電腦斷層除非必要,建議儘量不要做,改選擇其他替代的檢查方式。另外空姐亦很容易有物理性致癌的危險,因為雲層上的幅射量非常強,長期飛行的空姐風險亦非常高。)
癌細胞的形成絕非短暫的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長期累積而成的,因為癌細胞的形成非常不容易,首先必須有致癌因子進入體內攻擊正常細胞,使其生長基因、壽命基因、剎車基因、自動死亡基因全數癱瘓,當致癌因子破壞DNA的同時,細胞的自動修復能力還要失靈(例如每天睡眠不足,導致細胞沒有時間自我修復),就算細胞無法自我修復,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出動。我們身體內有一種很厲害的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它只佔白血球的1%,但是可以說是精銳的特種部隊,非常厲害,因此亦能給癌細胞致命的一擊,但假設癌細胞在形成時,剛好你的身體免疫系統又很弱,那就難逃厄運了。因此癌細胞的形成是非常不容易,如果我們能有效遠離致癌因子,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緒,加上吃得健康,就可有效降低致癌風險。
綜上所述,防癌的標準如下:
1.遠離致癌因子,讓它沒有機會破壞正常細胞的DNA(病毒性、化學性、物理性致癌因子)
2.睡眠充足,讓身體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細胞的自我修復。
3.保持心情愉快,不要有太大壓力,才能有效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4.運動,讓身體週邊血液循環活絡,才能使血液中的白血球有效打擊躲在組織深部尚未形成勢力的癌細胞。
5.吃的健康,有的人吃得非常健康,總是嚴格管控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但是還是得了癌症,結果這些人反過來說吃的健康沒有用,其實是因為他們不瞭解致癌的成因。假設一個人總是心情不愉快,又不運動,或是長期睡眠不足,那麼就算吃得再健康,也無法有效防癌。因此防癌的ABC每一項都要做到。
6.健康檢查
推薦8大類超級防癌食物包括:
洋蔥類:大蒜、洋蔥、韭菜、蘆筍、青蔥等。
十字花科:花椰菜、甘藍菜、芥菜、蘿蔔等。
堅果和種子:核桃、松子、開心果、芝麻、杏仁、胡桃、番瓜子等。
穀類:玉米、燕麥、米、小麥等。
莢豆類:黃豆、青豆、豌豆等。
水果:柳橙、橘子、蘋果、哈密瓜、奇異果、西瓜、檸檬、葡萄、葡萄柚、草莓、鳳梨、檸檬等各種水果。
茄科:蕃茄、馬鈴薯、蕃薯、甜菜。
傘狀花科:胡蘿蔔、芹菜、荷蘭芹、胡荽、蒔蘿等。
其他重要食物:小黃瓜、番瓜、萵苣、青椒、紅椒、菠菜、薑、薑黃等。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讓腳遷就鞋 穿鞋大忌
骨科主治醫師蔡凱宙說,鞋子很重要,多走路、爬山,或足底已隱隱作痛者,皆應穿著包覆性的氣墊鞋或慢跑鞋;而扁平足者,最好使用適合的鞋墊,可至骨科或復健科諮詢適宜的鞋墊及鞋子,不僅能良好支撐雙腳,也可減少腳起水泡、雞眼。
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說,腳趾變形的問題,如拇趾外翻、足趾滑液囊腫一定得更留心鞋子,不應該以雙腳「遷就」鞋子,拇趾外翻者就應該穿著鞋頭較寬、鞋跟不宜過高的鞋子;要登山、遠行,更不能忽視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太薄的鞋底穩定度不足。
總之,拇趾外翻等腳趾變形,與足底筋膜炎等足底問題,都應該在平時勤練腳趾、掌的足部運動,浸泡熱水紓緩壓力,已經出現紅、腫、痛症狀時,千萬別硬撐。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適合週末的六種戶外運動
1.登山
適宜人群:在暗無天日的電腦機房工作的IT族。
理由:IT人終日在密不透風的電腦房裡,整天被電腦散發的混濁氣體和輻射困擾,頭腦昏沉,如果週末還泡在健身房裡,你那久未呼吸到新鮮空氣的皮膚和身體都會向你發出強烈的抗議。週末登山,讓自己置身於大自然中,盡情呼吸,痛快流汗,把一週的煩悶和疲勞通通丟掉。
效果:登山是極佳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還可以提高耐力和腿部力量,增強心肺功能。
2.慢跑
適宜人群:工作從來都在久坐中度過,落下一大堆諸如腰疼、頸椎病等,如編輯、自由撰稿人等。
理由:按理說慢跑對這類人比較適用,但在週末集中跑兩天,不但效果不大,而且跑步是較劇烈的活動,不宜在週末進行,自由自在的水中慢跑已成為當今國外最新的一項健身運動,而且是一項理想的運動。因為在水中慢跑,能平均分配身體負載,比陸地跑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在深水中,跑步者下肢不受震盪,因而不易受傷,運動後會有通體舒暢的感覺。
效果:水的阻力是空氣阻力的12倍,在水中跑45分鐘相當於陸地跑兩小時,水中慢跑對肥胖者尤其適用。由於水的密度和傳熱性比空氣大,水中慢跑消耗的能量也比陸地多,可以逐漸去掉體內過多的脂肪。
3.逛街
適宜人群:從早到晚都呆在辦公室裡的女性。
理由:這是最受女性歡迎的休閒方式之一,也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運動,與健身房裡枯燥的器械訓練相比,逛街不僅讓女性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身體,還愉悅了心情,是兩全其美的健身方法,如果順便還能買到好東西就是額外的收穫。
效果:女性逛街少則兩三個小時,多則一天,不停的運動可以增加腿部力量,消耗體內大量的熱量,達到健身的效果。
4.滑直排輪
適宜人群:平時活動少,即使週末也懶得鍛鍊的人。
理由:滑直排輪是集鍛鍊、娛樂於一身的健身項目,對懶人來說,是最輕鬆的、說說笑笑就能達到健身效果的運動,滑直排輪主要鍛鍊腿部肌肉,並能提高肢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效果:滑直排輪每半小時消耗熱量175卡路里,可增強全身靈活性和身體各部位力量。
5.騎單車
適宜人群:工作壓力非常大,且有一定風險,如自己開公司者或公司的管理層等。
理由:神經終日繃得很緊,真的很累。想想週末做個鐵馬人,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地馳騁,不是比打高爾夫更能滿足你那顆想飛的心嗎?天地之大,畢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圈子只是世界的一隅,我們渴望脫離開那個小圈子,渴望更廣闊的天地,也許在騎車的時候,在飛馳的剎那間,我們心中的夢想已實現了一半。
健身效果:騎車可以鍛鍊你的敏捷性與協調性,並且可以使你的全身肌肉都得到鍛鍊,尤其是腿部肌肉。騎車一小時消耗的熱量達570卡路里,與打半天高爾夫的運動量相同。
6.潛水
適宜人群:天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工作,沒有什麼變化的人群,如政府公務員、文書員等。
理由:生活的一成不變,你已經煩了, 也許在你的心底早已渴望變化和刺激,只是不敢嘗試。潛水將會滿足你對刺激和自由自在生活的期盼,在遠離人群的水底,你彷彿來到一個與現實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這裡,你可以不管不顧,好似一條自由自在的魚,那份感覺真是快樂似神仙。從水底回到現實世界,你會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原本羈絆在心底的那些癥結、煩惱也變得那麼無足輕重。
效果:潛水是全身運動,其運動效果和游泳不相上下。另外不會游泳的人也可以噢。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熱門運動消耗熱量排行榜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專家以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為例,計算出了參與各項健身活動消耗的熱量數目。體重不及70公斤的人,可根據體重及相應比率,計算出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數量。
跑步(或者慢跑)。跑30分鐘可以消耗295卡路里的熱量,跑1小時消耗的熱量則達到590卡路里。
自由泳。以自由式游泳鍛鍊,30分鐘消耗255卡路里熱量,1小時則為510卡路里。
打籃球。打30分鐘籃球可以消耗220卡路里熱量,1小時則可消耗440卡路里。
舉重。30分鐘可消耗220卡路里熱量,1小時消耗440卡路里。
徒步旅行。30分鐘的越野遠足等徒步運動,可以消耗185卡路里熱量,1小時則是370卡路里。
跳舞。跳30分鐘消耗熱量為165卡路里,跳1小時則消耗330卡路里。
輕量家務。30分鐘的輕量級家務,如種花、除草等,可以消耗165卡路里熱量,1小時330卡路里。
騎自行車。時速低於16公里,騎30分鐘消耗145卡路里(每小時290卡路里);時速高於16公里,則消耗295卡路里(每小時590卡路里)。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每天下蹲運動5分鐘 可少得病
做下蹲運動好處很多,通過運動可增加腰、髖、膝、踝關節的活動範圍,滑利關節,延緩關節蛻變,增加背、腰、腿部肌肉的力量,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及神經功能,促進靜脈回流以及減輕靜脈壓。做下蹲運動時,大腿與腹部肌肉碰撞,臀部肌肉收縮舒張運動,腰部屈伸運動,對腹部疾病、痔瘡、前列腺疾病、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習慣性便秘、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腰椎退行性病變都有很好的預防和保健作用。同時,下蹲運動又是一種很好的內臟按摩,它對改善心、腦血管功能,穩定血壓,調整內分泌紊亂,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等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下蹲運動還可緩解動脈硬化、降低血脂、消耗脂肪,因此,它也是一項很好的減肥方式,特別是腰、臀部、腹部減肥。此外,這種運動對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傳統醫學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性善行而數變。"這句話說出了風寒之邪所致疾病的重要性及其遊走不定的特點:堅持下蹲鍛鍊可以使下肢血脈通暢,筋脈得到濡養,故有"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之說。
下蹲動作簡單,做起來也有一定講究,鍛鍊者向後背手下蹲或抱肘下蹲。年齡較大的朋友可扶住床頭或門把手進行鍛鍊。運動時,兩腳併攏或呈小外八字或略平行分開,挺胸收腹,目平視。
下蹲能從以下方面改善身體機能:改善腿部的血液迴圈,人的老化從腿開始,很多老年人跌倒、骨折和臥床不起都是因為腿腳無力。而下蹲運動就像按摩一樣,能促進下肢血脈相通,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在穩定血壓、調整內分泌、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等方面有積極作用;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延緩關節老化;對痔瘡、前列腺炎、腎結石、便秘、腰肌勞損等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下蹲運動的方法:兩腿分開,略比肩寬,自然站立;腳尖的方向基本是倒八字形,以腳的第二趾方向為準。下蹲時,膝蓋的方向要在第二趾的延長線上,這樣做起來比較自然,不吃力。下蹲時軀幹要保持筆直狀態,臀部向身後撅起。下蹲的速度大致是10秒鐘1個上下。下蹲時吸氣,站起來時呼氣。老人下蹲時,最好不要深蹲,膝關節彎曲的角度不要小於60度,否則起身時容易頭暈眼花。動作不要過猛,膝關節彎曲的角度可以由大到小,循序漸進。鍛鍊的次數以1天做30次為宜。體弱的人開始少做,有體力的人可多做。
初練下蹲時可做半蹲練習,隨著時間的延長,循序漸進,逐漸將大腿與小腿蹲靠。下蹲次數要視自己身體狀況、年齡大小而決定,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以免出現身體不適。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嚴重心臟病患者,千萬不要超負荷運動。為了平衡上肢及胸腹部肌肉的鍛鍊,可配合做俯臥撐(老年人可扶床做俯臥撐)、仰臥起坐、啞鈴操等運動項目。患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不能做下蹲運動,關節有問題的人也不宜多做。下蹲時,老年人應手扶床頭或者門框進行鍛鍊,速度不能太快,應緩慢平穩。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瘦身最快的睡前健身操
覺得全身胖的朋友要減肥,局部胖的朋友要塑身,今天這兩款倒是很適合睡前躺在床時做,把它拿來當睡前操,讓自己對塑身能夠持續下去而又沒有心理負擔!
塑身操一
動作:仰臥躺在床兩腳併攏慢慢抬起,抬到與身體成90度時慢慢放下(膝蓋不可彎曲,肩膀和手臂不可用力)。在離床面30公分處停下來,靜候1分鐘,做10次。
ps:一開始停止的時間約15~30秒即可,逐漸的把時間拉長到2分鐘。
效果:可使膝蓋變小,提臀,腰變結實,下腹部和胃部贅肉消失。
塑身操二
動作:身體躺於床,雙膝微彎,雙手抱頭(吸氣),將身體慢慢抬離床面,收腹吐氣,到最高點時停約10秒。慢慢將身體放平,繼續動作做20次。
效果:這組運動可加強修飾腰、消除腹部贅肉,達到減肥健美的效果。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馬鈴薯燉金瓜
材料:
1. 馬鈴薯
2. 南瓜
3. 大豆蛋白
4. 青椒
5. 紅椒
6. 薑絲
7. 醬油
8. 鹽
9. 咖哩
10. 香菇精
作法:
1、馬鈴薯、南瓜去皮,切塊;大豆蛋白用水泡軟後擠乾水分,切塊;青椒、紅椒切段。
2、起鍋熱油,爆香薑絲,先放入馬鈴薯塊翻炒幾下後,加少許水,蓋上蓋子燜五分鐘左右。
3、再放南瓜和大豆蛋白,並加醬油、鹽、咖哩油,翻炒均勻,再次加入適量水(一次不能太多,否則會讓菜失去香味),並蓋上蓋子繼續燜至馬鈴薯和南瓜都熟透為止(喜歡爛爛的,就多煮些時間,中間如果燒乾了就加水)
4、出鍋前,放青椒、紅椒、香菇精,翻炒均勻,待鍋中剩下少許湯汁後,出鍋。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初冬健身運動:賴床三式
進入初冬時季,天氣轉涼變冷,早上起來還不想動,賴在被窩裡,賴床慢慢變得理所當然了,然而健身還是不能停止,維持身材體型,保持運動鍛鍊又該如何進行呢?
賴床,其實並不一定是壞毛病。我們經過一夜的睡眠,全身肌肉和韌帶大都處於鬆弛狀態,各個器官也都懶洋洋的。這時候,你就可以試試這三個賴床的健身法了。
如果一覺醒來,馬上猛地起身,缺少從非常平靜的狀態向活動狀態過渡的時間,有時便會出現問題,如血壓波動引起頭暈,患有腰腿痛、頸椎或腰椎骨質增生的病人疼痛加劇等。
因此,先賴一賴床,在床上做一點運動,既可以避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又可以增加一次健身機會。
賴床笫一式:使勁伸懶腰
早上起床時,先伸伸懶腰,可以使身體從抑制狀態平穩過渡到興奮狀態。但這並不夠,建議大家主動加強一下伸懶腰的保健功效,養成使勁伸懶腰的新習慣。
具體做法:在自然伸懶腰後,將雙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置於頭頂,雙腳尖交替伸直與上鉤,四肢儘量伸展的同時,逐漸用力,輪流向左右轉體,大約持續 10~20秒鐘。做這樣一點改進,增加一點花樣,伸展身體、擴張胸廓,那麼,全身肌肉的收縮和呼吸運動都會進一步加強,並且對加速清醒也很有利。
賴床笫二式:左右大扭身
下一步,在起床前,做一下賴床笫二式——左右大扭身。左右大扭身可以加強腰背肌和頸肌的牽拉作用,並使各個方位的肌力恢復平衡,對預防或緩解腰腿痛、頸背疼痛有積極的意義。
具體做法:在強化伸懶腰的動作結束後,取左側臥位,左側下肢伸直,右側下肢彎曲從左腿上方跨過,並儘量遠離左腿置於床緣,雙臂水平張開,上身向右側儘量有節奏地扭轉10~20次,同時將右膝儘量往左側床面貼近,在扭轉的最大幅度上靜止10秒鐘。然後,變換方向成右側臥位,重複一下這個動作。
賴床笫三式:團身滾一滾
這個動作,主要作用是促使各部分肌力恢復平衡,緩解疲勞。
具體做法:在上面的動作結束後,於仰臥位將身體團起來,儘量彎腰、埋頭、雙手抱膝或抱頭,靜止10秒鐘,接著緩緩上下滾動10~20次。結束後,再伸伸懶腰,這才起床。
提醒:以上三種運動,都應視自身情況酌情安排,都應做到適可而止,不可勉強。
應對不同季度不同環境因素健身運動的方式越來越多,只要有心保持健身結合適當有效的運動,體型慢慢塑出來,在初冬也能更顯好身材。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膝關節養護重點
長期坐辦公室的男人傷不起,還不到不惑之年,骨頭就開始鬧罷工。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成年人中有1/15以上的人在忍受膝蓋疼痛或遭遇過關節受傷。如果你熱愛運動,那麼你膝關節受到損傷的概率還會增加,如何正確處理這一和我們「膝膝相關」的問題呢?
除了踢足球的時候,那些被對方飛鏟到膝蓋,而疼得哇哇大叫的職業運動員。大多數普通大眾的膝蓋損傷,主要來自於非接觸性損傷(風濕等症狀),以及膝蓋骨的勞損性損傷。比如,許多人強調自己愛運動,崇尚健康,每天爬樓梯上班。這其實就是在拿自己的膝蓋做研磨……因為膝關節在過度運動中最容易損傷,特別是在膝關節屈曲成130度左右的位置,這時髕骨負擔最重、最容易引起膝關節疼痛的角度,爬台階或者樓梯,正好是這個動作。
登山或者遠距離的行走,也會導致關節的磨損比平常劇烈得多,如果許多入的關節已經處於「亞健康」的狀態,那麼過度的磨損就會使關節腫脹、疼痛不堪。假如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護和治療,還會逐漸出現關節畸形,或者是腿不能伸直等情況。而且,夏天的空調房裡面及冬天穿著很少的時尚潮人,他們也往往是最容易被風濕「潮」流光顧的,關節長時間受涼和巨大的溫差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秋天,冷暖交替之際,低溫或巨大的溫差會導致肌肉和血管收縮,引起關節疼痛。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儘可能地保暖,其次就是降低運動量,讓關節得到休息。
【膝關節脂肪墊勞損】
脂肪墊充填於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一旦損傷,會讓人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並不受到限制,勞累後症狀更明顯。
損傷類型:接觸性損傷/勞損性損傷。
預防重點:脂肪墊勞損多發生於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主要是由於外傷或者是膝蓋長期過度運動,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並發生炎症,與髕韌帶髮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因此,對於這種損傷的預防,在於運動強度的調整。
養護指南:如果你有慢性的膝蓋問題,你應該改變體能訓練的項目或者日常的膝蓋使用度。放棄強度運動,放棄跑步機,嘗試游泳或划船,這些運動有益健康,且不會壓迫膝蓋。沒有必要停止一切活動,只需避免會引起膝蓋痛的活動。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會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並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損傷類型:接觸性損傷,勞損性損傷。
預防重點:主要是突然性的超強度動作引發,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一般是守門員撲球或者跑著過馬路翻欄杆時候,容易引發這種損傷,如果你不是被高價僱傭的專業運動員,就儘量不要做這類高危險動作。
養護指南:運動前的暖身運動是很重要的,花10分鐘作些輕鬆的體操,不必做到拉筋或過度伸展,到結束整個運動後,再做些伸展操,以抵制運動期間膝部所經歷的壓力。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滑膜能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但由於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引起關節粘連,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
損傷類型:接觸性損傷/傷勞損性損傷。
預防重點:這種損傷以傷傷性為主,重點在於膝蓋受到損傷後,及時進行診療,在產生積液前進行調整。
養護指南: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最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因此在休養期間,儘量避免有強度的活動。
【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損傷後的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後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損傷類型:接觸性損傷。
預防重點:發生運動損傷後,應該立即採取休息、冰塊冰敷及抬高。在活動間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患部,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30分鐘。
養護指南:勿低估冰塊的效力。在受到損失的當天晚間,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確實有助於減輕膝蓋痛。不過,不要長期使用冰塊,以免產生風濕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這種病症多見於肥胖人群,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並伴有內側疼痛。
損傷類型:勞損性損傷。
預防重點:降低勞動強度,而且,減輕體重是關鍵,體重是膝蓋問題的主因。每超重1公斤,膝蓋部位就得承受6倍的勢能壓力。
養護指南:有些冬青樹(wintergreen)乳液能產生熱,這熱可以緩解解膝關節病痛發作,用乳液搓揉完畢膝關節後,覆上一層塑料膜,并包紮起來,可使這擦涂劑更發揮熱效,但要小心皮膚灼傷或引起過敏。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瑜珈腿部運動,幫助您增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
一般人出門,總習慣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或騎車/開車,真正養成運動習慣並持之以恆的人少之又少,到了辦公室又習慣久坐,久而久之,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良,易有水腫現象。
女性朋友尤其有這方面的困擾:早上起床時,感覺小腿較細,穿鞋子較鬆;但到了下午或晚上,就感到小腿發脹,穿鞋子較緊。其實,都是因為坐久了,沒有起身動一動的關係。
學生族群也會有這方面的困擾──因學生多於教室裡上課,長時間久坐,同樣易引起下半身水腫現象。
以下教大家3個初學者輕鬆易做的瑜珈腿部運動,您可在下班(放學)後或假日閒暇時,做個三、五分鐘,既能幫助您伸展腿部肌肉,又可以增進血液循環,讓您的關節不再僵硬喔!
腿部運動1
目的:增加腿部肌肉的靈活度與持久力。
做法:
1.平躺仰臥,放鬆身體,將雙手重疊墊在頭部底下。
2.緩緩抬起左腿,彎曲,腳部碰觸臀部,再放鬆伸直平躺。
3.右腿重複此動作。
4.手部伸直,輕鬆地放在身體兩側。
好處:幫助您伸展腿部的肌肉。
腿部運動2
目的:增加腿部肌肉的靈活度與持久力。
做法:
1.平躺仰臥,身體放鬆,將手放在身體兩側。
2.提起左腳離地面約30-40度,緩慢地往順時分方向轉動,膝蓋不要彎曲。
3.右腳重複此動作。
好處:伸展腿部肌肉,增進血液循環,增加靈活度。
腿部運動3
目的:增加腿部肌肉的靈活度與持久力。
做法:
1.平躺仰臥,身體放鬆,雙手伸直,與肩膀平行。
2.舉起左腳,往身體右邊轉動,儘可能接觸右邊的地面。
3.右腳往身體左邊轉動,重複此動作。
4.慢慢將雙手放至身體兩側。
好處:幫助您伸展腿部的肌肉,讓關節不再僵硬。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要瘦身、年輕,就要強化腿部肌肉群
腿部肌肉群的重要性:
在臨床上我們發現:腿部肌肉群較不發達者,愈容易囤積脂肪在腹部,形成中廣型的身材;而這種上大下小體型(倒三角形身材)的人,最常抱怨的就是:膝蓋痠痛、站久了腳很酸、腳力較差,無法走較遠的路、甚至腳無力、酸麻等症,這是由於腿部肌肉群不發達,上半身較肥大,導致膝關節負荷過大,引發膝關節疼痛,故無法久站;上大下小的比例懸殊愈大,膝關節負擔就愈大、磨損的更嚴重,誘發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也愈高。
臨床上同時也發現:45歲過後,骨骼與肌肉開始老化,特別是大腿肌群。所以我們常發現:上了年紀的老者,年紀愈大,腿部肌肉與骨質流失愈嚴重。所以腿部肌肉群的流失也是老化的表徵;故保留較多的大腿肌肉群,可說是保有較年輕的本錢。
而腹部脂肪愈多,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愈高;因為腹部是大多臟器的所在之處,所以腹部脂肪愈多,則內臟脂肪也有隨之增加的風險,進而造成胰島素抗性上升,影響到血糖、血壓、甚至血脂肪;長期下來,變成糖尿病、高血壓、心藏血管方面的疾病。
腹部脂肪增加-->內臟脂肪增加-->胰島素抗性增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高
腿部肌肉群與瘦身的相關性:
所以想要瘦身,就要強化腿部肌肉群,特別是大腿肌肉群;大腿肌肉群是人體的第2顆心臟,故言之:腿部肌肉群愈發達者,較不容易有心藏、血管方面的疾病;而腿部肌肉群愈發達者,體脂肪也愈不容易上身,因為腿部肌肉群佔全身肌肉群60-70%以上,而肌肉較發達者,基礎代謝率也較高;代謝高,自然容易甩掉過多的體脂肪。
如何增加腿部肌肉群?想要增強腿部肌肉群,一定要透過飲食與運動一起來。
增加身體肌肉量的飲食:
攝取充分的蔬菜、水果,搭配足夠的蛋白質與適度的澱粉,才能增加身體肌肉的生成合成身體肌肉最主要的飲食來源就是蛋白質,蛋白質飲食透過消化吸收後轉變成胺基酸,胺基酸再經同化作用轉變成身體的肌肉、器官組織,這個過程需要酵素與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6)的協同作用,而蔬菜、水果就是提供酵素與維生素的最佳食物來源,並達到酸鹼平衡;若在澱粉攝取不足下,身體反而會利用肌肉的肝醣產生能量,如此便會耗損身體的肌肉量;所以想要合成身體的肌肉群,澱粉就需補充得宜,不宜攝取過少。
增加身體肌肉量的運動:
走路時大腿會承載身體的重量,這種負重運動對肌肉合成的效益最好;當然有健身房,針對重量訓練的器材,更好。正確的走路姿勢不僅可以強化身體肌肉群,更可以紓解肌肉的疲憊;而且健走又是較方便、隨時想做就可以做的運動。如果只是單純想要強化身體的肌肉量,則每天累計的健走時間達30分鐘即可,如此還可以強化心肺功能但如果還想要甩掉身體的脂肪(特別是腹部的脂肪),則建議持續走1小時,每週至少走3次。
正確的健走姿勢:
1. 抬頭挺胸、縮小腹、收下巴、雙手抱拳於身體兩側自然擺動、肩膀放鬆。
2. 留心腳步:雙足平行、離地時腳跟先提起、觸地時腳跟先著地,向前走時膝蓋自然彎曲。
3. 健走的速度,以微喘為上限:也就是可以自然的呼吸,但跟人講話就會喘,保持這樣的速度就可以囉~
請注意:呼吸愈急促、心跳愈快,愈燒不到油喔~
貼心小叮嚀:
1. 走路運動時,請穿著合宜的步行鞋(如:專業走路或慢跑鞋)與吸汗透氣的棉襪;勿穿著涼鞋、拖鞋,以免運動傷害或扭傷腳踝。
2. 請勿空腹運動!!請用過餐(需包含適量的全麥五穀雜糧、蔬菜、蛋白質,特別是五穀的澱粉類)後,並讓胃休息1-2小時再運動。
3. 運動時請注意水分的補充:少量多次補充最好!
4. 走路最好!勿跑!因為跑步會讓膝蓋承受過大的壓力,造成膝蓋的傷害。走路時也切記:勿甩手或拍手,這樣也容易傷到膝蓋或腰。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搭機健康須知
搭乘現代化先進的商用飛機雖然快速、便捷又安全;但由於客艙環境先天上受到飛機設計上的限制,而與地面運輸工具環境有著若干的差異,如高空低壓的的影響(客艙內低壓造成的低氧及氣體壓力效應)、客艙環境的特性(艙內空氣品質、低濕度)、時差調適、暈機現象,以及長時間處於客艙狹窄的空間,還是會對一般身體不適的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值得您適當的關注與防範。
一、常見小症狀與預防方法
1. 下降時若耳部及鼻竇感到不適時,可利用張口動作、咀嚼或吞嚥來協助氣體的流通。幼童則可以給他們喝飲料或讓嬰兒吃奶嘴,協助通氣、消除不適。
2. 潛水後24小時內不建議搭乘飛機。
3. 如果會暈機,可預訂機翼附近的座位。
4. 機上飲食要清淡,多喝水及果汁;少喝酒精及含咖啡因飲料。
5. 當低氧、酒精、低活動與睡眠等因素在一起時,會讓剛睡醒的人在猛然站起時產生暈眩,建議旅客在睡醒起身前,先做些手臂及腿部運動。
6. 客艙空氣品質遠高過一般辦公室與家庭標準;但身處在客艙內就有如一般公共場所有遭受感染的可能,所以患有傳染性疾病的人絕對不可搭機。
7. 有需要請配戴一般眼鏡,不要戴隱形眼鏡。
8. 建議使用保濕乳液塗抹肌膚。
二、疾病注意事項
(1) 氣喘病:氣喘病患者搭機前請確認攜帶了常用的助吸器,要避開任何引起氣喘發作的原因。
(2) 心臟病:在空中心臟病發作的機會是地面的兩倍,如果近期曾發生心臟病情形,建議最好不要搭機。
(3) 糖尿病:飛行途中服藥請根據啟程地的時間計算,搭機訂位時應先訂特別餐。
個人手提行李應隨時放置所需藥物;個人隨身應攜有一封解說自己病情的信,以備不時之需。
(4) 深部靜脈血栓症:長時間踡坐在狹窄空間,容易使得下肢血液難以順暢流動,導致腿部深部靜脈血栓症產生,這對一般健康的旅客影響不大,但對心臟病患、近期接受過腿部靜脈手術、患靜脈血管炎或抗凝血機能異常等病症高危險群旅客就有較嚴重影響。
如要避免上述症狀產生,下列是搭機時的一些建議:
1. 多喝水及果汁,避免抽菸、喝酒及含咖啡因飲料。
2. 穿較寬鬆的衣服。
3. 做適合機上的舒展活動,尤其是腿部肌肉的運動。
4. 高危險群旅客,宜在搭機前聽取醫生的建議。
三、懷孕旅客注意事項
多數航空公司在懷孕32週後均禁止旅客搭機;各國移民局對懷孕後期都有不同的限制,建議出國前查清楚相關規定,以免到時無法入境。
四、關懷的叮嚀
空中旅遊本是安全而又愉悅的經歷;只要能瞭解客艙環境特性,做好醫療諮詢及必要的醫護安排,當能享受愉快的旅程。搭機健康需知及建議陳列如下所示。
行前準備要點:
1. 確認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無礙,如有任何不舒服,等情況復元良好再搭機。
2. 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搭機。
3. 任何健康上的問題,請徵詢醫師意見,於搭機前主動告知病情,以做安排。
4. 個人藥物隨身攜帶,預防萬一。
5.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動,在座位上應多做些腿部肌肉關節之運動。
6. 飛機下降階段,應維持清醒,並儘早排除中耳或鼻竇氣脹之不適。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上班族好發膏肓痛
膏肓痛症狀
現代人勞心勞力的結果,多數人都有膏肓痛的經驗。膏肓並不是病入膏肓的膏肓,而是指上背部和肩胛骨之間,在膏肓俞附近的疼痛。嚴重時,疼痛處還會腫起,有明顯的腫塊,按壓時甚至可能痛徹心扉,前胸透後背。
中醫認為這個地方若出現疼痛,就歸類為膏肓痛。膏肓痛常伴隨著頭痛、肩頸痛及下背痛,嚴重時還會併發胸悶欲喘、心悸心慌及耳鳴等症狀。
膏肓痛合適的運動
在經驗上,膏肓痛常伴隨著肩胛骨些許移位,兩邊肩胛骨高低不同,因此如果有膏肓痛的狀況,首先要先活動肩關節,可以先聳肩,然後肩關節交互向後、向前畫立圓,先使肩背部肌肉放鬆,並利用熱敷等方法暖身後,再進行緩解運動:
(1)雙手往前伸,手心朝上
(2)雙手手心往肩膀移動,放在肩上(左手放左肩、右手放右肩)
(3)手指放在肩上不動, 雙手手肘往上抬,直到手肘朝向天花板(上臂貼住你的耳朵)
(4)手指放在肩上不動,雙手手肘往左右兩邊打開(右手往右,左手往左)
(5)此時感覺到肩胛骨之間的肌肉被擠壓,就對了!
(6)手肘循原路依序回到原來的定點,最後自然放下。
導致膏肓痛的原因不少,最常見的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大都是肌肉筋骨姿勢不當所引起,比如整天窩在沙發上,且很少改變姿勢,時間久了,肌肉就會痠痛麻木。至於那些整天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如果沒有獲得充分休息,肌膜也易受傷。
出現膏肓痛後,除要尋求醫師診斷治療外,更要留意日常自我保健,一是維持正確姿勢,二是適度做些舒展運動。正確姿勢在於避免彎腰駝背,或少讓上肢過度懸空。舒展運動則以自我簡易運動為主,主要是讓肌肉放鬆,若能輔以熱敷,效果更好。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5分鐘肩頸放鬆 \ 林宜昭
累了吧!壓壓自己的肩膀,是不是硬梆梆,像背著一層厚厚的盔甲?維持一個姿勢太久,肩膀僵,脖子痠,實在不舒服。
很多人都是這樣子,扛著硬梆梆的肩,僵得很不舒服!30歲的丹丹,如同往常地對著電腦工作,「我一天坐在電腦前的時間就要8∼9小時,肩膀肌肉總是很緊,脖子常常會扭到,連轉頭都疼,落枕更是稀鬆平常……,不知道怎麼辦,反正也習慣了。」
肌肉緊繃就不舒服
肩膀僵、頸部痠痛,多半是肌肉緊繃的問題。
身體維持同一姿勢太久,肌肉就會「彈性疲乏」,長時間伏案、打電腦,或舉臂、聳肩工作的人,容易導致肩頸部分的頸肌、斜方肌、闊背肌等,持續在緊繃狀態,久了自然會不舒服。
生活中壓力太大,肩、頸部也容易緊繃,健身中心教練王池貞就說:「不少人因為換新工作、新職務,或者一下子工作負擔太重,肩膀肌肉會僵得又累又難受。」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任謝霖芬指出,肩膀僵硬、肌肉痠痛,屬於醫學上所稱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造成肌肉缺血、缺氧或疲勞,嚴重的甚至會演變成慢性拉傷。
總而言之,肌肉像彈簧,需要收縮、放鬆交替,新陳代謝才會好。休息一會兒,運動運動,短短5分鐘,肩膀輕輕鬆鬆。
第一要務:姿勢正確
預防始終重於治療,避免肩頸僵硬,首先坐姿要正確。
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科副護理長高秀鳳表示,坐時上半身要挺直,背要靠緊椅背,脖子不要彎。坐椅的選擇以堅硬、有靠背最理想,坐下時,膝關節略高於髖關節,雙腳平放地上,坐椅要夠寬,才足以支撐大腿。
謝霖芬主任則強調,閱讀時,最好有書架斜放,視線不要低於30度,比較理想。
開車時也一樣。座椅要調整到使膝彎高過於髖部,腰部應貼靠在椅背,保持上身直挺,不要前傾;長途開車時,最好每小時停車,下來走動走動。
休息,換個姿勢動一動
根據研究,人的注意力大約在半小時之後開始減弱,適度的休息,不但可以提升專注力,更可以讓你改變一個已經持續很久的姿勢。當然,休息也包括換一件事做做,比如運動一下。對付肌肉緊繃,運動時要「反其道而行」。國立體育學院運動保健系教授黃啟煌指出,這時候,要把肌肉拉長,讓它們伸展、放鬆。
許多人說:「肩膀緊繃時,我就轉轉頭,感覺會好得多。」其實,繞頸動作沒多大用處,因為轉動關節只是讓膠質分泌多一點,可以保護關節,對放鬆肩、頸部肌肉卻沒有助益。
不想肩膀帶著「盔甲」過日子,試試以下放鬆操,短短幾分鐘,肩頸就能變輕鬆!
簡易肩頸放鬆操
肩側肌肉伸展
1.右手輕扶耳朵,將頭下壓,左肩放鬆,停住約15秒。
2.換邊做,維持姿勢約15秒。
3.重複2∼3次。
肩部壓迫法
1.雙手舉起,自然向後,中間三指併攏,在頸邊定點下壓。
2.手肘自然往下扣,扣緊身體,停約15秒。
3.重複2∼3次。
聳肩(活動肩關節)
1.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輕握拳,聳肩,停約15秒後放下。
2.重複2∼3次
頸部肌肉伸展
1.慢慢低下頭,收下巴,眼睛看肚子,維持自然呼吸,15秒。
2.雙手四指併攏,扶著下巴往上托,肩膀儘量放鬆,眼睛往上看,15秒。
3.低頭、仰頭交換做,重複2∼3次。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如何緩解肩部痠痛?
快節奏都市生活、長時期伏案工作、「過於隨意」的睡姿以及料峭輕寒的氣候都悄無聲息地侵襲著現代人肩頸部,造成肩膀酸脹、脊背疼痛。而這些人中有相當比重是25-35歲年輕族群。難道傳說中的「五十肩」(肩周炎)已經變成了「二十肩」、「三十肩」?
推薦五招緩解肩膀痠痛的方法
1.|有意識地放鬆
人們平時經常不自覺地緊鎖肩膀,要時常提醒自己注意放鬆,特別是睡覺的時候,有意識地放鬆肩部,對治療失眠也很有好處。
2.|睡覺時護住肩膀
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蓋住肩膀。很多年輕的媽媽為了照顧孩子,跟孩子一起睡,蓋一床被子,這就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孩子身體小,一床被子往往蓋不住孩子的肩膀,導致孩子的缺盆處受風,引起肩背痛。所以,做家長的要注意這個問題。
3.|按摩缺盆
缺盆,人吸氣時兩肩的鎖骨處會形成一個窩,這個窩的中間就是缺盆穴。我們把手心貼在缺盆處,輕輕地蠕動,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勁道採取「落雁勁」,就好像是大雁落沙灘那樣,看似輕柔,但內帶勁力。沒事的時候多做這個動作,就可緩解肩膀疼痛。
4.|點肩井三至五分鐘
肩井,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肩的最高處,前直乳中。在人體膽經上,是非常重要的強身穴。點按它對人體非常有益。如果感冒背痛,就抓揉提拿肩井穴三次,然後拍拍全身,會很有效。
5.|開膏肓
膏肓位於背部,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吋,膏肓穴正好位於兩個肩胛骨的中間,是人體最不容易活動到的地方。有一個動作可以開膏肓。兩手像抱椅背那樣先前撐,然後再拚命地向後擠壓脊柱,反覆做幾遍。人就會周身清爽,病痛就會明顯減輕。
枕頭高度有學問
夜間休息也是防護或導致肩頸肌筋膜炎的關鍵時段,睡姿正確可以預防肩部病症,睡姿錯誤便會招來「肩痛之憂」。過高的枕頭會潛移默化地刺激到肩、頸、背部的椎骨和肌肉,甚至一夜之後就會變得肩酸頸痛。
建議:將枕頭的高度和位置,儘量調節到符合人體肩頸部的椎骨生理彎度,令肩頸部肌肉放鬆。可選用略呈圓柱形的枕頭橫置於脖頸處睡眠。
按小時起身活動
尤指長期面對電腦、書本、遊戲等伏案狀態,而造成的肩部筋膜勞損。當長時間保持低頭或持平等單一姿勢不變時,肩頸部的肌筋膜會因長期保持收縮狀態而導致酸脹、疼痛等炎症。
建議:改善不良坐姿,伏案工作或其他時,應該每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挺胸抬頭並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旋轉脖頸,伸展雙臂並儘量向後拉以擴展肩部,或雙手撐腰向後仰身。每次時間不少於3分鐘。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在最短時間內消除肩膀痠痛
首先平躺下來,雙手抱胸。
接著,以「肩膀」和「腳跟」為兩個支點,將身體「挺」起來,也就是說現在你的身體只有「肩膀」、「頭」和「腳跟」是著地的。
然後維持著這個姿勢,將身體慢慢傾斜,將身體的重心移往痠痛的肩膀,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右邊肩膀痠痛,你的身體現在只有頭、右邊肩膀和兩腳腳跟著地。
維持著這個姿勢十秒
1、2、3....7、8、9、10!
接著,慢慢的回到兩邊肩膀都著地的狀態,最後慢慢回覆到平躺的姿勢。
這樣算做過一輪。
大概做個三輪,肩膀就會不可思議的,不痠痛了!
請注意喔,雖然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做完之後依然感到痠痛的,請去看醫生!有可能是肩膀發炎了!這個動作可不是仙丹,沒辦法治療所有的病痛,只對大部分的肩膀痠痛有效!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超簡單頸部運動 隨時動動 遠離痠痛 / 黃睦升
人體頸椎常因長期勞損、退化及姿勢不良,造成頸部痠痛,更進一步會造成深層頸部肌群功能被抑制,進而失去穩定及保護頸椎的功能。
除了配合熱敷及頸椎牽引等物理治療,平常更應注意自己的姿勢,並做適當的居家運動。
◎以下為簡易的頸部運動,幫助你改善頸部痠痛症狀。
●壓毛巾伸展操:針對尺神經根病變患者(手臂內側及第四、第五根手指掌側有麻木現象),採坐姿,背部靠牆,毛巾捲成約5公分厚,與肩膀平行墊在背部,做挺胸伸展動作,注意下巴不可抬起。
此動作對頸椎與胸椎的交界處有延展作用,改善尺神經根壓迫的症狀。
●毛巾旋轉操:上班族長時間緊盯電腦螢幕,脖子固定不動,突然要轉頭接電話時,易造成頸部無法旋轉、甚至扭傷。
可採坐姿或站姿,甚至平躺,用兩手拉住長毛巾或皮帶,固定在較僵硬的頸後部位下方,再做脖子旋轉動作,可逐漸增加旋轉的角度。
●壓脈帶穩定運動:將血壓計的壓脈帶,放置在頸椎下方,先加壓到20毫米汞柱,做收下巴動作,眼睛注視著血壓計壓力表,至少維持10秒鐘,並讓壓力表維持在20毫米汞柱。每回做10次。接著可將壓力再逐步加壓到22、24、26、28毫米汞柱,增加困難度。可強化頸部深層肌肉,進而減少頸部疼痛的復發率。
◎每個動作做10次,每天可做3至5回。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增強手力護肝養身
嬰兒為師
小孩子出生後,人們觀察到他們的手存在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都是把大拇指攥在四指裡。這是因為無名指的指根處為肝的風竅,所以大拇指掐在無名指的指根處,小孩子出生時肝氣特別足。如果我們要想長壽,應該經常鍛鍊手力。
指力鍛鍊:
指力最有效的辦法是找到一種小口的罈子,單手五指正好抓住罈口,然後裡面裝上適量的水就可以用手指的力量抓住拎起,這是過去練分筋錯骨手的方法。
如果罈子不好找,可以用結實的點的網球代替,如果每次將網球一捏到底,那你的指力就很驚人了。更簡便的辦法是掐自行車的輪胎,這是哪都能找到的東西,效果亦佳。
握力鍛鍊:
還有不借助器械的練法「千斤神力手」練握力很有效,就是保持握拳的姿勢不變,由輕到重捏拳頭,連做49次,直到用力最重。重複若干次。
腕力鍛鍊:
腕力可以用啞鈴進行翻腕和繞環訓練,強度和次數自己掌握,但要注意循序漸進,更不能一曝十寒。
太極拳推手介紹一種非常高深的腕力訓練法,練的不是明勁,是暗勁,就是盡最大範圍空繞手腕,用意不用力。這種方法練出的腕力對方很難控制。
由易到難分為:
一、提重物。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提東西的運動,這些看似好像對腕力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提高自己的握力是為將來發展強大的腕力的基礎。
二、指臥撐。用十個指頭著地的方法做俯臥撐。這是鍛鍊握力和腕力的第一步。在這一環節上堅持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
三、單槓懸垂。時間越長握力越大。
四、「卷千斤腕」。這種辦法對握力是很大的提高而且可以增強手的持握耐力,但鍛鍊起來相當費力。必須持之以恆而且每次鍛鍊完以後需要徹底放對前臂進行放鬆練習。可以將繩子所繫的重物加重,以提高強度。所吊重物為5公斤時,繩長1.2米,可一口氣卷2個來回,此時右手握力可捏碎普通的茶杯。
五、雙手側握舉體。即用雙手握住一個垂直於地的槓子,將身體舉起,至與地面平行。初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不難,大約能一口氣做100個指臥撐的時候,就有能力做雙手側握舉體了,時間越長鍛鍊強度越大,此法是鍛鍊腕部爆發力的。
無論以上任何方法,根據自身條件和環境限制,任選其一維持一段時間,都可以增強腕力,但若想有所成,必須持之以恆從易到難,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手部運動 - 防止腕隧症(電腦手)
來來來!大家一起做做手部運動,讓我們擺脫腕隧症(電腦手)的困擾,可說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喔!
這套手部運動一共包含三個主要步驟:
第一步驟:
一、伸開手,掌心向上
二、使用另一隻手用力把手掌往下壓
三、手臂伸直繼續往下壓
◎做兩次,每次維持 10 秒鐘
第二步驟:
一、把手放置成「招財貓」姿勢
二、用另一隻手用力把「招財貓」 姿勢手往下壓
三、手臂伸直繼續往下壓
◎做兩次,每次維持 10 秒鐘
第三步驟:
一、舉起手
二、左右旋轉
◎至少要做 20 下
打一小時電腦鍵盤就要休息十分鐘! 要記得喔!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瑜珈手部運動
您是否總是背著繁重的公事包(書包),每天不厭其煩的在公車、捷運上奔波;日子久了,頸部和肩膀的肌肉好僵硬,不知道該怎麼辦?
下面教您三個簡單的瑜珈手部運動,幫助您伸展頸部及肩部的肌肉,每天花個三、五分鐘輕鬆做,很快地,頸部與肩部就不再僵硬囉!
目的:增加手及肩部肌肉的靈活性及持久力。
做法1:身體放鬆平躺,兩腿分離,保持約12吋的距離;手放鬆擺在身體兩旁,與身體保持約6吋的距離。然後提起您的雙手,離地面約1~1.5吋的距離,慢慢地移往頭部──不要彎曲手肘,與地面保持平行。雙手在頭部上方交會,再慢往下移至原來的位置。維持此動作向上向下伸展數次。
做法2:身體放鬆平躺,兩腿分離,保持約12吋的距離。手放鬆擺在身體兩旁,與身體保持約6吋的距離。舉起您的雙手慢慢移往天空的方向──不要彎曲手肘──越過最高點後繼續往頭部的方嚮往下移動。雙手在頭部上方交會,再慢慢往往下移至原來的位置。維持此動作向上向下伸展數次。
做法3:身體放鬆平躺,兩腿分離,保持約12吋的距離。手放鬆擺在身體兩旁,與身體保持約6吋的距離。提起您的雙手,離地面約1~1.5吋的距離,慢慢地移往頭部──不要彎曲手肘,與地面保持平行──直至雙手在頭部上方交會。再提起雙手,移往天空的方向,再漸漸往下,雙手在腹部約胃的上方交錯,再慢慢移至原來的位置。維持此動作向上向下伸展數次。
好處:這瑜珈手部運動可增加頸部及肩部的力量,舒展您的肌肉,並幫助您保持正確的體態及姿勢。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學好搓搓腳 久站沒煩擾
功效:
可以紓解小腿腫脹。
準備:
最好先洗腳再搓,否則仙丹會掉滿床。哈哈哈!
功法:
躺在床上,兩腳互搓。招式自行變化!可仰臥、側臥、俯臥。臥法不同,招式也就不同。膝蓋可水平彎曲、垂直彎曲。可用一隻腳的拇指、腳根、腳踝尖、腳掌前端、腳背前端、膝蓋,使力去推、頂、壓、敲、揉另一隻腳。
例如:
側臥,略微俯臥,用上面那隻腳的拇指使力去推按下面那隻腳的小腿肚,由上而下一路推,然後再用力頂委中、委陽穴。
仰臥,膝蓋垂直彎曲,用另一腳的腳跟使力去推按足背。
仰臥,膝蓋垂直彎曲,用膝蓋去按摩另一腳的小腿肚。
仰臥,膝蓋水平彎曲,用另一腳的腳跟使力去按摩足底。
仰臥,膝蓋水平彎曲,用另一腳的腳掌或腳根使力按壓小腿肚(脾經)。
仰臥,小腿伸直,用另一腳的外踝尖或腳根使力去推按胃經。
範圍:
按摩區域可涵蓋足背、足底、整條小腿(三陽經、三陰經、委中、委陽、承山、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等穴位)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改善健康的抬腳功
只要你想要健康,只要你願意在連續二、三個月,在睡前的十五分鐘抬抬腳,只花你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讓你精神倍增、改善體質!
在此簡單介紹述這個功法的做法與反應:
一、在抬腳時前、後,需各喝300西西溫開水,心平氣和,保持輕鬆,自然呼吸、不可憋氣,靠腰力及丹田氣力來支撐身體下半部所受之酸,使身體與大腿成九十度、大腿與小腿成九十度。
支撐至少十五分鐘以上。
二、在抬腳時血液會迅速流回肝、腎,給予重新解毒排毒,此時新陳代謝增加,腰部以下會有強烈極酸的反應,為了排解瞬間增加毒素,人體腦下垂體自會分泌激素,激發潛能,加強排毒,最後在流汗中,將毒素予以排出。
三、在抬腳時可引濁氣下行排出,升清降濁,正氣倍增,體內正常細胞大盛活躍,癌細胞自然死亡。
四、在抬腳時神闕(肚臍)及命門同時運氣,打通任督二脈,氣血暢行無阻,毛細孔擴張,加皮膚呼吸及代謝作用,因丹田訓練呼吸,減少肺部負擔胸腔之濁氣自可順利排出,解決心胸之鬱悶、心胸開朗氣沉丹田、心臟恢復正常功能,心理壓力大大降低、血壓隨之穩定。
五、在抬腳時因流汗,自可將體內酸性毒素排出,血脂肪自然燃燒。脾主四肢,所以血糖可以穩定,改善脾的功能,人的性情自然溫順和譪可親。
六、在抬腳時,大小腸自然會蠕動,膀胱更有力,男女生理功能更是增強奏效,何來便秘、月事不順、攝護腺腫大等失調症?胃腸消化、排便正常,何來肥瘦不均,胃口不開呢?
七、在抬腳時,脊椎保持水平,全身肌肉富有彈性,氣血順暢,各關節自會增生骨髓,脊椎兩旁 神經恢復平常傳導作用,何來關節退化,或長骨刺的名稱,壓迫神經的病痛呢?
八、在抬腳時,因內臟全身運作,腦內革命,心理生理調適正常,何來睡眠障礙症?頭腦清醒、智慧、記憶力當然會增加,這是真善美的表現。激發意志力及吃苦耐力,方能突破酸的痛楚、障礙,達到流汗的過程,發揮抬腳的最終目的:抬的愈久,活的愈久!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腳部運動四法
這個腳部運動,是強身保健用的運動。尤其長坐辦公室或無暇運動的女士、先生們於每天早晚不仿一試。
(一)平臥正躺姿勢,雙腳掌向外側外展,然後內收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二)同樣姿勢,雙腳掌向前方按下,然後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三)同樣姿勢,雙腳腳趾向前向下方按下,然後輕輕放鬆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四)平臥正躺姿勢,雙腳同時或單腳輪留屈膝後,再向前伸直,然後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六十四下。
重點提示
以上的運動可於晚睡前或早上起床之前各做一次,尤以早上這一次效果最好。
持續2-3天等熟練以後;開始配合吐吶呼吸法,一呼一個動作,一吸一個動作,放鬆並逐漸用意念帶著氣環繞全身一週,並持續著,越慢、越鬆者效果越好,10分鐘做完者,比5分鐘完成者有效果,15分鐘做完者效果又更好,持之以恆後,會覺得功效如神。
趕時間者可以減少只做三十二次也無訪;凡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腰背痛、膝蓋痛或屈膝不利者、平常腳跟痛、腳踝痛者、或到傍晚時,雙腳會浮腫者、腳氣者,鍊完十天後會覺得改善。也可防止或治療成人病如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腸胃虛弱、便祕、婦科疾病或五臟六腑毛病,還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長機體達到長壽的功效。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中風前兆自我檢查3招搞定!!
根據統計,過去三年的中風病患當中,有高達十八%急性但症狀較輕的中風患者,延誤三、五天後才就醫,顯示一般民眾對輕度中風的認識不足,恐怕會延誤就醫, 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特別提供自我檢查小撇步,讓民眾在家自行檢測。
其實輕微中風的自我檢查很容易,可以透過三種檢查方式:
其一,民眾可先對著鏡子,做出裂嘴大笑、嘟嘴及伸出舌頭的動作,如果出現臉歪嘴斜,舌頭偏一邊,便是異常。
其次,雙手水平伸直,然後閉眼數二十秒,再張眼看,如發現一側下垂,便可能是無力。
最後是,用牙箋輕刺身體,比較兩側包括面、手、腳及身體的感覺是否相同,如果一側感覺遲鈍,便是異常。
以上三項檢查如果其中之一出現異常現象,便可能是中風發生,應及早就醫,尤其是中風高危險群的血壓、血糖、血脂三高病患,在這天氣變冷的時刻,要多加注意。
而曾經中風的病患,則需與上次中風穩定後做比較,看看是否有新的症狀出現。
不過,要注意的是,天冷時,曾中風的一側會變得僵硬,與中風發生時的乏力是不同的,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分辨。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香菸及肺癌 /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楊志新
世界衛生組職(WHO)在5月31日對外發佈報告。其內容直指在公元2020年,因煙害致死的人數將超過因愛滋病(AIDS)、結核病、交通事故、自殺,殺人及死於生產相關的婦女人數之總和。
又根據中華民國衛生署的公佈,台灣地區肺癌乃佔主要癌症的死因之第二位。一年大約有將近5500個國人死於肺癌,平均一天有15個肺癌死亡病例,相較於其他國家或地區,男性肺癌死亡率較女性高,台灣地區男性肺癌死亡率大約是女性的2倍。
肺癌是一個幾乎完全是因為吸菸所引起的疾病。的確,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與吸菸的歷史(何時開始吸菸及吸菸量)有直接的關聯。美國衛生部曾指出,近90%之肺癌是因吸食菸草或其相關產品而來的,例如吸菸、煙斗,雪茄及吸入二手菸。其他10%肺癌的起因可能是暴露在氡或石棉。回顧這一個世紀以來,在1900年時,肺癌是一稀有的疾病,然而在今日,肺癌變成人類主要的疾病之一。這種演化與菸草製品的大量製造有極大的關聯。在1900年每人每年約消費54根香菸,但到了1963年,每個成人每年消耗4345根香菸,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了菸商的促銷技術,如提供免費香菸試用與抽菸首先普及於男性,後來女人也加入吸菸的行列。以美國為例:在189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37-1945),約有70-80%的男性抽菸。這些人是終其一生的吸菸者,而且煙量很大。相反的在1900年以前,極少數的女性是一輩子抽菸的。只有10-20%的女性曾經吸過煙。雖然女性抽菸的歷史較男性晚,然而女性的抽菸人口卻快連地增加。到了1935-1944年,女性抽菸人數高達55%。以開始抽菸的年紀來比較,1900年的女性,抽菸的年齡大於30歲,反之男性在20歲以前就已開始吸菸了。
由於吸菸和肺癌的發生期約有20-50年的時差,因此,在本世紀的前半世紀,急連增加的吸菸人數明顯造成後半世紀,肺癌及其他菸草相關癌症的發生率上升。
的確,如前段所述,男性的抽菸歷史比女性來得早,因此男性肺癌發生率也先於女人。近年來男性肺癌的死亡率趨平緩下降,而女人的肺癌罹患率則漸漸增加。雖然據最新的統計資料,美國男性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1990年後已逐漸下降,但和抽菸關聯性較低的肺腺癌卻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另一個不好的現象是雪茄的消耗量與日俱增。歐美國家近年來抽雪茄形成一種流行的風尚,許多人認為抽雪茄和肺癌無關,事實上研究報導指出,抽雪茄照樣會增加得肺癌的機會。同樣的誤解發生在使用低焦油的香菸,有些人認為抽這類煙比較安全吧。但根據研究,抽低焦油煙的人,為了吸足尼古丁,反而會更用力而久的吸入香菸,照樣危害健康。
另一個警訊是青少年的吸菸人口逐漸地增加。以美國高中生為例,約有50%的青少年,吸食一種或數種菸草製品,的確,為了替代每年因死亡或戒菸所流失的消費者,菸商推出促銷香菸的廣告,使得更多的青少年成為新的香菸使用者,而這些新新人類將是未來因吸菸導致肺癌的受害者,除非目前可以針對降低青少年吸菸率,否則未來將會有另一個肺癌的高峰期。
也許有人認為台灣的肺癌發生率仍低於歐美,而且煙和肺癌的關聯性不若歐美國家那麼高。但事實上台灣地區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正不斷的攀升,和美國的趨勢相反。這和台灣地區近幾十年來抽菸的人口逐漸增加有關。至於抽菸和肺癌的關聯性較低,可能是因二手菸過多,環境擁擠,使背景值增加的緣故。
其實亞洲地區煙害正在逐漸加溫中,除了肺癌不斷上升,跨國煙廠因在歐美的市場無法擴張,轉而向第三世界國家推銷香菸。例如全球五十億人中有十億人抽菸人口,而中國大陸大多數抽菸的人完全不知道抽菸和肺癌有關,若沒有適當防範之方,肺癌及其他因香菸引起的疾病將不斷升高。
有什麼解決之法呢?在國家方面,一定要立法強迫香菸公司節制廣告及清楚的標示危害健康的警語。二是提高香菸稅,三是使高危險群的人,如礦工或工廠工人不易取得香菸,四是加強小學生青少年禁菸的教育及建立正確的形象。五是推廣及使用戒菸的藥物及訓練班。總之要避免煙害,必須政府民間同心協力,採取有效的手段消滅尼古丁。
期許未來,我們的社會不再有煙癌的毒害,屆時,我們才有較乾淨的肺,呼吸較乾淨的空氣。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口腔癌的症狀與自我檢查 \ 台大牙醫李正喆醫師
口腔癌臨床表現的症狀呈現多樣性。在初始臨床狀上可能是以白斑(含紅白斑)、紅斑、表面不規則菜花型之外突腫塊、疣狀型腫塊或以潰瘍型病變等四種型態呈現。不過它們的共同特徵是病變長期無法自行癒合,且範圍持續擴大。剛開始發生時,這些病變並不一定會伴隨有疼痛或出血的情形,而使得患者輕忽,躭誤病情。但隨著病變的持續進展,一些明顯的症狀就會出現,而引起患者的注意。這些症狀隨著侵犯的部位而有不同,包括隨著病變擴展侵犯鄰近組織如深部肌肉、血管、神經、顎骨、鼻竇腔、鼻腔時,會陸續產生麻木、疼痛感、舌運動困難、開口、吞嚥或講話障礙、流血、牙齒鬆動、鼻塞、痰或唾液中帶血、病理性骨折、臉頰皮膚穿孔等病徵的產生。病情再進行時,進一步口腔癌細胞可能會產生淋巴轉移,常會在頸側觸摸到無痛,不動性的腫大淋巴結;此時若再延誤治療,癌細胞最後會轉移至肺、肝、骨髓等全身部位,這時已到癌症的末期,藥石罔效了。
因此,為了早期診斷出口腔癌病變,我們建議民眾,不妨利用每天刷牙的機會,順便做口腔的自我檢查,除了用眼睛觀察外,也用手去觸摸,檢查的重點,包括:
(1) 口腔黏膜顏色改變- 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除。
(2) 潰瘍- 超過二週以上而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就應作活體組織切片檢查。
(3) 硬塊- 口內或頸部不明原因之腫塊。
自我檢查是一種防癌的好方法,以下即針對各部位口腔癌的臨床症狀加以介紹,並照著鏡子做口腔自我檢查的方法:
(1) 臉部的對稱性
先看臉部左右是否對稱,包括表面皮膚及上下顎骨。某些發生在顎骨內的口 腔癌,初期並不會造成表面口腔黏膜之潰瘍,而是造成顎骨的局部性腫大,有時合併有顎骨知覺異常或其上之牙齒動搖等症狀。在表面皮膚的檢查上,先觀察顏色是否相同,注意突出的地方如痣、硬塊是否比先前變大、變厚或顏色改變。另外需注意表面皮膚是否有瘻管產生。
(2) 唇
下唇之鱗狀細胞癌常無痛,生長緩慢,且很少向深層侵犯及遠處轉移。檢查時以手將上下唇均往外翻,注意這部份每一地方之顏色或某些部位構造有異常情形如潰瘍或突起、白斑。長期抽雪茄者,雪茄放置位常與腫瘤位相關聯。
(3) 牙齦
由於牙齦癌常會造成牙齦組織之喪失與齒槽骨之暴露,甚或造成牙齒動搖,因此患者與醫師皆須與慢性牙周疾病做正確之區別診斷,以免誤拔牙齒而造成癌細胞之擴散或耽誤治療時機。一般牙周炎較少造成潰瘍及表面壞死,牙齦癌常會疼痛,且刷牙時易造成流血,常以潰瘍形式存於附著牙齦上,並易侵犯至其下之齒槽骨,下顎骨比上顎骨發生率高。檢查時將唇往外翻,使牙齦部份露出,同時注意頰側及舌側,查看顏色是否有異,注意表面是否有腫塊、潰瘍、出血及不正常之牙齒動搖;由於腫塊的產生,少數患者最初的主訴是較易咬到牙肉,特別在無牙區;另外牙齦鱗狀細胞癌較易對其下顎骨產生侵犯,至下顎管下齒槽神經時,會有感覺麻木情形出現。
(4) 兩頰黏膜
在台灣,頰部內面是口腔癌好發之部位,表面常呈乳頭狀或潰瘍狀,近咬合面處常易被牙齒咬到。前期常以白斑病變存在,癌病變本身有時會痛,但並不顯著,有時會有燒灼感。檢查時以兩手指頭撐開頰部,使露出此處黏膜,此部位平常較易被遮掩住,因此較不易注意到其變化。
(5) 舌及口底肌肉
舌部亦是口腔癌常發生之處,且預後很差。舌癌初期常以小潰瘍表現,並逐漸向深層及遠處侵犯使舌失去其正常之活動性,造成吞嚥及講話之困難。舌癌初期常表現疼痛症狀,隨著病程進展而疼痛加劇,甚至會傳導至頸部、喉嚨及耳部。舌癌常發生於舌側面,舌腹面次之,而舌背面較少。某些疾病由於會導致舌背味蕾萎縮,而導致此區易產白斑病及口腔癌機會增高,,如嚴重鐵質缺乏、維生素B缺乏、Plummer- Vinson 症候群、第三期梅毒及扁平苔癬等。由於位於舌下,口底部之口腔癌需仔細檢查後才能發現,檢查時須將舌頭伸出嘴外,左右擺動,查看舌頭的活動性,正常情形應很靈活,否則要注意舌根或邊緣是否長了腫塊。接著將舌頭捲起,查看舌腹面,看左右舌緣、口腔底部組織,用手指觸摸口腔底部有無突起。
(6) 顎部
對抽菸者而言,此處為易發口腔癌之處,起先多以白斑症表示,隨後再發生癌病變;腫瘤本身為乳突狀或外生性,較少扁平或潰瘍。檢查時將頭向後傾,口張開即可見到(也就是舌在嘴裡往上翹,所接觸到的平面即是),注意有無任何潰瘍、粗糙表面或突起之處。
(7) 頸部兩側
由於頭頸部有豐富之淋巴網路,因此癌細胞常易沿此造成局部頸部轉移,而有頸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質地硬,並因固著於鄰近組織而缺乏可動性。除口腔癌外,華人最好發之鼻咽癌也常表現此症狀。檢查時以手觸摸兩側頸部看有無硬塊,包括頸部各區大於2公分之淋巴結群。不過需注意的是,一般上呼吸道感染、齒源性感染、肺結核或兒童也常會發現頸部淋巴結之發炎性或非特異性腫大,故需做區別診斷。
除了定期做自我檢查外,更應養成定期至醫療院所做口腔檢查的習慣。如有上述可疑症狀,或發現有超過二星期以上仍未癒合的口腔病變,也應立即就醫,必要時應進一步接受切片手術,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台灣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已躍居第四位
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是治療關鍵
對於口腔癌及咽喉癌,該如何有效的預防其發生及避免其為害?首先需定期的自我篩檢口腔和頸部、均衡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及運動、並戒除檳榔、菸和酗酒的不良習慣。
其次若有以下的症狀,則須趕快就醫進一步檢查,包括:
- 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頸部發現腫脹和硬塊、口腔黏膜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口腔內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和牙關緊閉等症狀。
- 咽喉癌常見的症狀:咽喉異物感或疼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頸部腫塊和久治不癒的咳嗽或咳血等症狀。
-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連景峰表示,一旦發現在口腔或咽喉有惡性腫瘤,需盡速就醫,因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治癒率就越高,且造成顏面醜形、吞嚥障礙和語言障礙等殘障的機率就越低。
解剖學上,口腔包括上下唇、頰黏膜、齒齦、硬顎、舌前三分之二、口腔底和臼齒後三角區域。口咽則包括軟顎、顎扁桃腺、口咽壁及舌後三分之一。下嚥又稱為喉咽,上從舌骨下達環狀軟骨下緣所形成,包含梨狀窩、下嚥後壁和環狀軟骨後區。喉頭則上從會厭頂下至環狀軟骨下緣,內部細分為聲門、聲門上區及聲門下區。
其中,下嚥的主要功能是吞嚥,承接由口嚥下來的食物,經由梨狀窩導流至食道。喉頭的功能包括呼吸、發聲和保護下呼吸道,然因喉頭與下嚥相鄰,致使下嚥疾病影響喉頭的功能。
對台灣男性而言,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已躍居第四位,且男性口腔癌的平均死亡年齡為55歲,這對家庭及社會的生產力,會產生很大的衝擊。民國97年,咽喉惡性腫瘤發生個案575人,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的0.72%,而死亡人數241人,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0.59%,其發生及死亡人數遠低於口腔癌。
從民國70~97年間,口腔癌(含口咽和下嚥癌)個案發生人數,已由470人攀升到5,781人,達12.3倍;而喉癌僅由207人升至575人,僅達2.8倍,同時間台灣人口僅從一千八百多萬增加到兩千三百多萬人。
其中,口腔癌死亡率最高縣市分佈在中南部與東部,這與台灣紅唇族人口的分佈似乎呈正相關。國際癌症研究總署也已於民國92年將檳榔視為一級致癌物,可見嚼食檳榔的戒除已是刻不容緩。
口腔癌的治療,原則上以手術為主,切除原發腫瘤,並保留安全距離1~2公分,部分病人需要頸部淋巴廓清手術和自由皮瓣重建手術,由術後病理報告所呈現的危險因子來決定術後是否需要追加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輔助療法,五年存活率早期多在70%以上,而晚期則較差約40%以下。
咽喉癌的治療較為複雜,早期可以部分(咽)喉切除手術、二氧化碳雷射手術或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晚期則需全(咽)喉切除、頸部廓清、氣管造口及部分病人需要的咽部皮瓣重建手術,加上術後放射或術後同步放射化學治療。
晚期的咽喉癌也可直接以保留喉功能的合併放射和化學治療的另一種療法。因全喉切除後,日後的發聲需仰賴的包括:氣動式的人工發聲器、食道語、裝於氣管食道間似鈕扣的Brom-Singer prosthesis、或新喉部所留下的肌肉黏膜發聲組織。
咽喉癌的預後中,早期的咽喉癌五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而晚期的喉癌可達50%,下嚥癌則只有30~40%。預後的結果,由好到壞分別是喉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嚥癌。
由存活率和功能保留的觀點來看,晚期的癌病人明顯較早期的癌病人有較差的5年存活率,且喉功能的保留也明顯較為困難,日後的生活品質影響極大。故為了提高存活率及保留喉功能,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預防癌症的發生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策略。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口腔癌元兇 抽菸、喝酒及嚼檳榔
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攀升,根據國健局最新資料顯示,98年口腔癌死亡率躍升為為十大癌症的第6名,平均每天有近16人罹患口腔癌,近7人死於口腔癌,平均3.8小時就有一人死於口腔癌。有鑑於此,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昨(18)日表示,已持續舉辦三年的口愛特攻隊今年將以口腔癌作為重要宣導,藉由活動來呼籲民眾重視口腔癌嚴重性,並鼓勵民眾積極響應活動,培養全家大小正確的保健觀念。
有抽菸、喝酒、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但,也有不抽菸、不喝酒、不嚼檳榔者,因輕忽嘴破為火氣大造成而不以為意,反而罹患口腔癌的案例。87歲陳柏伯,10年前因為吃東西時 不慎造成牙齒斷裂,2週後唇齒磨擦造成傷口,當時他不以為意,因為咀嚼沒有任何問題,也不曾影響食慾,他大意的以為只是火氣太大,直到晚上睡覺時吞口水會疼痛才警覺有異,就醫後確認為口腔癌第一期。而莊小姐也是類似的狀況,不知甚麼原因造成舌頭破洞長達好幾週,由於對生活影響不大,誤以為只是壓力大或缺乏維生素等小事,好好壞壞拖了4個多月後才就醫檢查,卻已經是口腔癌第一期。
萬芳醫院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林冠州醫師表示,台灣民眾罹患口腔癌是其他各國的2~5倍。其危險因子包括嚼食檳榔、抽菸、喝酒、戴不適合的假牙、長期食用刺激性高或熱度過高的食物。然而,像是內分泌問題、喜愛吃辣等也是有可能造成口腔癌;智齒長不好而時常咬到臉頰,也是有可能會有口腔癌的情形發生。但,基本上甜食是不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機會,除非是甜食有其他的添加物。
根據資料顯示口腔癌病患發現多半都已經是第四期,高達37.02%,而口腔癌0到I期的5年存活率平均卻高達78%,林醫師提醒民眾口腔癌早期發現治癒高,關鍵在是否瞭解口腔癌前期徵兆,把握黃金治療期,並進一步提出「保牙防癌人人有責」觀念,提醒民眾善用口腔癌防治5字訣「破斑硬麻腫」來自我診斷之外,養成每半年定期口腔檢查與正確的潔牙觀念才是防癌的最佳方案。
林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民眾對口腔癌前期徵兆不熟悉,常被誤以為是火氣大、甚至是感冒等,因而容易被人忽略,台北市牙醫公會提醒民眾應熟記防癌5字訣「破斑硬麻腫」做好平日自我診斷,也就是嘴破傷口長達2週未癒合、異常的白或紅 斑、口腔或是頸部有硬塊出現、下唇麻木或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臉形腫脹或左右兩邊不對稱等徵兆時,應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此外,民眾應該至少每半年 到牙科診所做一次定期檢查,若有異狀能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守住第一道防線。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牙周病專業治療
牙周病專科醫院的治療:
第一階段 牙周病基本治療
在這一階段,牙醫師要把牙齒表面與牙根深部的牙菌斑、牙結石等物清除掉並控制囗腔裡的齲齒窩洞‥此外,還要教導患者如何進行正確而且有效率的囗腔衛生習慣,這樣微生物才不會堆積於齒頸部周圍,導致牙周病的復發。
a﹞牙結石清除 ( Scaling ):
就是由牙醫師把牙齒表面的牙結石用特殊治療器械清除掉,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洗牙」。牙醫師通常是用超音波潔牙機來完成此項工作。我們建議一般人應於每半年接受一次囗腔檢查,如果刷牙有流血的現象,則須請教牙醫師並接受牙周病治療或轉診治療。牙結石清除後有些人的牙齒會對冷熱產生敏感的現象,這是正常的反應,一般會在一個星期之後消失。
b﹞ 牙根整平術 ( Root planing ) :
牙根整平術主要是把附著在牙根表面的牙菌斑以及受感染的牙根表面刮除掉,使牙根表面恢復乾淨與光滑,促使牙周組織癒合。牙根整平術於治療時病患須局部麻醉以接受治療。
c﹞囗腔衛生訓練: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在於口腔衛生不當,使牙菌斑堆積在牙齒周圍的組織,造成牙周組織的破壞。因此,在牙周病的治療中.除了牙醫師精湛純熟的技術外,還需要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囗腔衛生習慣。囗腔衛生的工作,主要是靠牙刷牙線‥‥‥等的使用,將牙齒徹底的刷乾淨。每人早晚各一次徹底的用牙刷及牙線就可常保口腔的健康。
(l)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在於囗腔衛生不當,使牙菌斑堆積在牙齒周圍的組織,造成牙齒地基的破壞。所以,在牙周治療中,必需要建立病人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也只有在病人能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時,治療得來的健康效果才能一直延續,讓牙周病不會再復發。
(2)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需要學習。在訓練的過程中,由囗腔衛生的護士或醫生帶著病人做牙刷牙線的練習之外,還讓病人回家後做同樣的練習。每次就診時,都得檢查病人的囗腔衛生進步的情形,並做必要的糾正。如此反覆的練習,才能達到高標準的要求。一般而言,約需要三至五次的訓練。
(3)囗腔衛生的工作,主要是靠牙刷與牙線。牙刷主要是刷牙齒的唇面與舌面,而牙齒相鄰接的面﹝牙刷的死角﹞便須用牙線去清潔。如此牙刷牙線正確地合併使用,才能將牙齒徹底清乾淨。
(4)囗腔衛生是否良好,端視是否經過徹底的執行。我們的建議是:每天早晚,各徹底地做一次刷牙及使用牙線。
(5)使用牙線最好的方法是運用雙手操作,剛開始會有一點困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便可以操縱自如了。由於牙線比較需要學習,為了便利之故很多人喜歡用牙線棒。但是,使用牙線棒很難達到徹底的乾淨,所以,我們仍然建議病人用雙手操作牙線較宜。
(6)漱囗藥水不適合長期使用,只能在牙醫師指示下,短期使用。其他如沖牙機、牙間刷、牙線棒等,常引起足以取代牙線的誤導,故只能在牙醫師的指示下使用。
第二階段 牙周手術治療
經過5一6週的基本治療及囗腔衛生教育,患者牙周組織發炎的情形受到適當的控制。但由於先前組織受損嚴重,有些患部病灶無法於基本治療之下,就能加以完全控制,此時便須藉由牙周手術的方式將藏在牙周囊袋深處的牙菌斑與牙結石完全清除,並將遭到破壞而呈不規則的齒慒骨缺陷整形,使牙周組織獲得好的癒合,回覆健康。
牙周再生手術
牙周病手術雖可達到治療的效果,使牙周組織恢復健康,但是之前被細菌所破壞的牙周組織卻無法再生,使牙齒的功能受到影向。若是臨床條件需要,牙醫師還可使用人工骨粉及再生膜等生物材料,植入牙周缺損的部份,誘導牙周細胞的再生,修復先前受損的齒槽骨,使功能減退的牙齒,回覆其穩定度及支持力。
第三階段 牙周維護性治療
雖然患者經過這麼漫長又辛苫的治療之後,牙周病獲得良好的控制。但是我們知道在口腔內每天會有大約200一300多種微生物與我們共生,因此牙菌斑隨時都會生長,所以除了患者本身每天須繼續維持良好的囗腔衛生習慣之外,接受定期的檢查與保養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在牙齒的周圍有許多地方是牙刷與牙線不容易完全到達的區域,這就是牙菌斑可能再堆積與生長的溫床,牙周病於是便從這些囗腔衛生的死角再次復發。所以牙周病的患者應該每隔3至6個月回診,由牙醫師為您作」大掃除」的工怍。
第四階段 贗覆覆健治療
在牙周病治療的過程當中,某些牙齒因為牙周組織受損太嚴重而無法挽救時就需要加以拔除。欠缺的齒列會造成口腔機能的障礙,因此患者便需要藉助義齒﹝假牙﹞的製作和裝配或植體的種植與贗復,來恢復其咀嚼,發音及美觀等功能。義齒的種類大體上可分成固定和活動兩種。固定義齒術語上稱之為牙冠牙橋,顧名思義,牙橋須前後端之牙齒作橋基﹝即支柱牙﹞,才能將義齒固定於其上。由於其基礎是建立在前後端的支台齒上,所以其咀嚼功能很好。若是選用色澤近似自然牙齒的材料,在美觀上幾可亂真,是其最大優點;而且不必拿下來,更是多數人較喜歡固定義齒的原因。製作固定義齒的先決條件,是缺牙區的前後端都必須有牢靠的支柱牙來當作橋基;如果任何一端的支柱牙本身不健康,或是早就拔掉,或是因其他問題﹝如經濟因素﹞,則應考慮製作活動義齒。活動義齒於口內仍有牙齒的情況下稱為部份活動義齒,全口無牙則稱全囗義齒。其主要的優點是支柱牙不必磨掉太多,製作較簡單,費用較少,且可取下來,易於清潔支柱牙及假牙。由於缺牙區無法由兩旁之支柱牙獲得充分的支持力,所以缺牙區的牙床需要承受相當大的咬合力,因此不得不每天需取下來一段時間讓牙床休息,是其缺點。且因牙床所能承受的力量有限,所以咀嚼功能不到真牙之一半或六分之一﹝全囗義齒﹞。有時金屬鉤子外露而較不美觀,或是假牙之支架使患者不太舒適,在剛戴活動義齒時難免會不太適應。若實在無法接受活動義齒,而又缺乏橋基可製作牙橋時可考慮接受植體種植的治療。
有關牙周病常見的錯誤觀念
a〕牙周病是因為火氣大、睡眠不足造成的嗎?
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口腔衛生不好,造成牙菌斑堆積;當身體抵抗力減退(如疲勞、睡眠不足、全身衰退性疾病等)時,牙周病的症狀便會更明顯,當身體抵抗力較強時,症狀又會自然緩和下來,如此反覆拖延,而未治療,等到牙周病進行到中、末期時再治療,往往已為時過晚,喪失不少寶貴的牙齒。
牙結石,火氣大,"齒腳浮浮(台語)"...
常聽長輩說"最近沒睡好,整個牙床都浮浮的(台語),牙齒咬東西也沒有力量"這是什麼原因呢?---不外乎:
(1).牙結石造成的牙齦發炎(或牙周病).
(2).若是單一牙齒有此問題,則可能是牙齒內部神經發炎的問題.
b〕用鹽、藥、牙膏、漱口水等,可以預防及治療牙周病嗎?
這些方法多沒有什麼科學的根據,而且大多是不實的訊息,常常誤導民眾、延誤治療時機。牙周病的預防及治療主要為機械性的處理,目前沒有任何特效藥、特效牙膏,而漱口藥水也只能在牙醫師的指示下短期使用,請不要自行長期使用。
c〕年紀一大,牙齒自然就會掉了是嗎?
牙周病的破壞是累積性的,事實上牙周病都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如果能夠從小就好好保養,牙齒是可以用一輩子的。通常老年人掉牙齒大多是因為牙周病的緣故,所以一定要做定期的檢查和保養。只有勤於潔牙,才能有一口好牙伴你一生,牙齒不曾無端端的只因年紀大了就 棄你而去!
d〕懷一個小孩,壞一顆牙,是真的嗎?
牙周病會固女性荷爾蒙的改變而使病情惡化,因此在懷孕時、在青春期或服用避孕藥時,都有可能使牙周病的症狀更明顯。懷孕本身並不會造成牙周病,但會使已有的病情加劇,因此適婚年齡的女性應早點接受牙周健康檢查,懷孕前更應把牙周病處理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和健康上的損失。
e〕牙齒不痛,是不是就表示沒有問題?
「不痛」只是沒有自覺症狀而已,並不表示沒有疾病。很多慢性病的初期都不曾令人感到疼痛,如高血壓、糖尿病、甚至癌症。多數的牙周病和蛀牙,很可能都不曾讓妳感到疼痛,只是偶而不舒服而已。一旦感到疼痛時,往往病情已經進行到某一程度,牙周病尤其是這樣。
結語:有否牙周病,請到牙醫師診所檢查,不要自己隨便猜測,以免延誤治療。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認識牙周病
牙周病是什麼?
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的疾病(齒齦炎,牙周炎和齒槽骨的病變),也就是牙齒的地基上出了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病情一旦嚴重,隨著地基的流失,牙齒雖然沒有齲蛀,也一樣保不住了。
為什麼會罹患牙周病?
局部性原因: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口腔衛生做的不夠好或不正確,讓髒東西(牙菌斑、牙結石、食屑)堆積在牙齒周圍。這些細菌及其分泌物的毒素先開始破壞牙齦,進而延伸到牙齒周圍的骨頭(齒槽骨),牙齒的地基就這樣流失掉了。其他如不良的牙科修補物或牙齒排列不齊也會引起牙周病。
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血癌、胃腸障礙、營養不良、懷孕期間或藥物刺激、維他命缺乏、及放射線治療等也都可能引起不等程度的牙周病。
罹患牙周病的人很普遍嗎?
目前國內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百分之九十,換句話說,每十人中,就有九人罹患牙周病,而且大多數人均不自知,等到症狀明顯時,牙周病可能已進行到末期了。
牙周病有什麼症狀?
牙周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偶而在刷牙的時候,會發現牙齦紅腫或出現流血的現象,但往往被當作是「火氣大」而不以為意。隨著病情的惡化,牙齦的異常會變得較為明顯,患者開始有牙齦退縮、出血、化膿、口臭、牙齒動搖等問題產生,若不及時治療,最後只好把牙齒拔掉。
刷牙會流血,基本上叫做牙齦發炎。如果長久下來沒有治療,造成齒槽骨有萎縮的現象,才稱為牙周病。
如何早期發現牙周病徵兆?
牙周病的破壞是有累積性的,如果沒有適當的治療,時間久了,加上年齡愈高,症狀可能較為明顯,所以常被誤認為是年紀大了才會有的疾病。牙周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主要是靠醫生檢查,不能依賴病人的自覺來發現,因此定期進行牙齒保養檢查是很重要的。
牙結石的成因與造成的影響:
牙結石是由我們口腔中食物的殘餘物加上口水中的成分慢慢日積月累形成。它會造成我們牙齒表面粗糙,更容易堆積細菌,而堆積的細菌則會引起牙齦發炎,進而造成牙周病。牙結石除了會造成牙齦發炎,流血,牙周病之外,有時也會造成口臭的現象!
牙周病的預防:
1.注意牙齒清潔,養成飯後刷牙的習慣。
2.每半年作一次口腔檢查及潔牙。
3.有壞牙、缺牙、請找牙醫師治療及作精良的修補。
4.定期作身體檢查,預防全身性的疾病發生。
牙周病的治療 (一般牙醫診所):
1.清潔第一,餐後刷牙、超音波洗牙、除去不良的假牙,確保清潔衛生。
2.如有牙周囊袋應該開刀切除,囊袋內之牙垢或結石徹底清除。
3.過份鬆動的牙齒應予拔除,以免感染鄰牙。
4.如是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必須同時治療好全身性的疾病,再作牙周病的治療。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拔牙後注意事項
拔牙後請注意:
1.請咬緊紗布一小時,口水不可吐出,完全吞進去,亦不可講話。
2.一小時後取出紗布,再依醫師指示服藥。
3.拔牙後24小時內傷口仍會滲出些微血水,此為正常現象,不必擔心,隔天自然會停止。
4.拔牙後24小時內可局部冰敷傷口外側之臉頰,可防止出血並減少腫脹(敷30分鐘休息30分鐘)
拔牙後請不要:
1.請不要用舌頭舔或吸吮傷口,也不要用吸管吸食。
2.拔牙後24小時內,請不要刷牙和用力漱口,以避免再出血;24小時後即應刷牙(不可用牙膏),但避免直接碰觸傷口。
3.拔牙後48小時內不要食用太硬或太燙的食物,請吃溫的或涼的軟(流)質食物。
4.拔牙後一星期內不可喝酒、抽煙。
有下列情形應與醫師聯絡:
1.拔牙後第三天仍有繼續腫脹、出血不止等異常現象。
2.拔牙後第三~四天,傷口劇烈疼痛時。
3.手術後通常有輕微腫脹,一兩天後會慢慢改善,如有發燒,傷口異常疼痛或吞嚥困難,或其他疑問時,應回診或與醫師聯絡。
如有縫線,請於一週後回診拆線。即使拆線後也要注意,半個月後就恢復得差不多,完全恢復(即骨組織全部形成)大概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下午散步有助調節情緒
你是否在為減肥和自己較勁兒?下午4:34,也許你應該出去散步5分鐘。
《諮詢和臨床心理學》雜誌上發表了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Thayer的研究,研究發現平均在下午4:34是節食者一天中意志最薄弱的時刻,他們往往會在這時控制不住自己,大吃零食,導致節食失敗。因為這時是一天能量的最低點,也是情緒最低點。
Thayer指出,食物和運動都能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他在實驗中要求那些習慣在下午晚些時間吃零食的人在這時外出散步5分鐘,結果這些人報告他們對零食的需求減少了一半。當他們在最想吃零食的時候走一走,運動對情緒的調節功能起了作用,從而減少了對食品的依賴。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食衣住行的防痠小祕訣
你是否也經常在下班後,才驚覺全身腰痠背痛?
腰痠背痛是警訊
根據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統計指出,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很容易發生肩膀與頸部疼痛問題,有24%電腦族的疼痛已影響生活品質,例如工作效率降低、失眠等。
「其實疼痛是警訊,表示身體已超過負荷,」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梁蕙雯說。另一層意義是,腰痠背痛是一種症狀,「提醒上班族,去追查症狀背後的導致主因,需不需要接受治療解決,」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林明憲說。
整體而言,上班族的腰痠背痛可分成疾病與非疾病引起。
較令人擔憂的是疾病引起,這是指因間椎盤突出、僵直性脊椎炎等疾病,或腫瘤轉移等身體病變造成的腰痠背痛。若不接受治療,這些疼痛將無法因休息而減除,還會因延誤治療而加重病情,提醒上班族若疼痛感維持超過4到6星期,就應該立刻就醫,找出病因。
姿勢不良:烏龜上班族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大約9成患者屬於非疾病引起,經過休養或治療後,通常能在3個月內,回歸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狀態。
進一步探究非疾病引起的主要導因,是姿勢不良,以機率而言,不動者大於勞動者。
烏龜上班族是姿勢不良的經典例子,這名詞聽起來有點蠢,但你也很有可能是其中一員。這些人工作時,頭與脖子都會往前伸,上背與肩膀也向前彎曲呈駝背狀,手腕還不自覺跟著彎曲握住滑鼠或打鍵盤。
上班族自認為舒服的工作姿勢,卻經常導致上背部肌肉處於緊繃使力狀態,這時體內就像跑完3,000公尺,也會產生乳酸等代謝物待排解。
另外,上班族發生腰痠背痛的機率,以經常不動者大於勞動者。根據臨床觀察,人只要1小時維持固定姿勢不動,就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代謝物無法順利排解。況且烏龜上班族常一坐上辦公桌,就維持固定姿勢達2到3小時,於是疲勞不斷累積,下班後,就會腰痠背痛。
根據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調查指出,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最容易發生疼痛的部位為肩膀與頸部,其次為手腕與手臂,主因包括工作姿勢不良,與每天使用滑鼠超過4小時。
避免步調過快與壓力過大
造成上班族腰痠背痛的另一主因是步調過快與壓力過大。
「壓縮時程的工作進度,也很容易導致肌肉負荷變大,」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梁蕙雯說。想像一下,你的工作速度原本是1分鐘打30個字,老闆突然叫你1分鐘打60個字,在壓力下,你的打字力量會不自覺變大2倍。尤其當人壓力過大時,肌肉也會跟著收縮、緊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人就容易累積疲勞。
研究指出,「超過80%的人,生活中曾被腰痠背痛困擾,」榮總家庭醫學部醫師林明憲說。鑑於如此高普及率,每人都該問:究竟如何避免腰痠背痛?
擁有好的工作習慣為第1步。
綜合專業醫生與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建議,歸納出3項重要的好工作習慣:
第1,注意工作姿勢,身體軀幹保持挺直,自然靠於椅背,頭與頸絕對不要向前傾成龜狀。
第2,增加工作間的休息次數,儘量每小時休息1次,並且做伸展運動5到10分鐘,尤其加強頸、肩、手腕及腹背部的肌肉放鬆。
理論上,伸展運動以工作姿勢的反方向動作為主,例如擴胸、縮下巴、手腕輕輕彎折等,以舒緩之前工作姿勢對肌肉的壓迫。
第3,做好工作時程分配。如果工作時間表可被分隔,不妨把相同工作分散時間做,減少肌肉負荷。例如今天工作必須打字4小時、打電話4小時,就可將這兩件事穿插進行。
第2步是擁有好的工作環境。
工作環境不好常是烏龜上班族姿勢不良的主因。例如很多人使用電腦時,身體會不自覺傾斜一邊,肌肉負荷也就因此加大,建議把電腦螢幕與鍵盤置於正前方,鍵盤還要放的比書桌稍低,螢幕也須放在視線平視以下。
另一重點是選張適用的工作椅。
根據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梁蕙雯指出,適用的工作椅可從椅背高度、椅座與椅墊、扶手高度篩選。
首先是椅背高度,不一定要高到肩膀以上,但一定要有支撐腰椎的弧度,很多上班族經常隨便拿個靠枕墊在後面就算數,其實墊錯位置,反易弄巧成拙,造成身體不適。
選完椅背後,接著考量椅座與椅墊的適宜性。如座椅的寬度在坐下後,大腿外兩側至少要各留1吋空間;深度則要能容納整個臀部及大腿;高度要配合工作檯高度,讓你的大腿擺放與地面平行,並且雙腳能完全貼到地面,不至於懸空。
高度不合適的工作椅扶手,也容易導致姿勢不良,很多烏龜上班族就因座椅扶手太高,造成肩膀高聳。適當高度的座椅扶手,能讓使用者將雙手輕鬆置於桌面或鍵盤上,而且扶手若無法讓人將座椅拉近工作檯,或影響使用者的左右方向活動時,就該被換掉。
現在檢查你的工作椅,是否該換了?
簡易修護法4大招
忙忙忙後,美工繪圖師陳小姐終於結束一天累人的工作,腰痠背痛感也油然而生,「但我沒錢去做SPA放鬆筋骨,怎麼辦?」剛出社會的陳小姐根本沒有餘錢去享受SPA。
腰痠背痛該怎麼辦?很多上班族也不禁異口同聲問。
答案就是想辦法放鬆肌肉。
熱敷是最直接又省錢的方法。下班回家後,拿一條熱毛巾對折再對折,然後針對痠痛部位熱敷15到20分鐘,或直接泡熱水澡,都能幫助血液循環更好,也能放鬆緊繃一天的肌肉。
推拿與按摩也有助於釋放或降低身心壓力,並且舒緩緊張的肌肉。但須特別注意的是,千萬要避開脊椎部位,否則不僅痠痛可能無法解除,還會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
此外,運動也可增加肌肉的柔軟度、強度、耐力,與關節的靈活度,進而讓血液循環系統更好,也有助於預防或消除腰痠背痛。不過若處於急性期(突然用力動作造成痠痛的前2天),最好不要再過度激烈運動,這樣反易加重痠痛感。目前最常見的輕量運動,就是氣功、太極或游泳。
非不得已,藥物治療也是快速解決痠痛的方法,但治標不治本。若腰痠背痛已明顯影響到生活,而且你正好在執行大型專案,需要好的身體狀態,請醫生開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便能幫助你快速、短暫解決疼痛。
你也是被腰痠背痛所折磨的苦命上班族嗎?預防勝於治療,改善你的工作習慣、環境,並懂得4招簡易修護法,你也能快快樂樂重回工作崗位。
常見的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
【傷害名稱】下背痛
【常見職業別】電梯小姐、電腦工作者、老師、倉儲或搬運工
【常見工作型態】須搬重物、彎腰及長期站立,或使用震動器具的工作
【傷害名稱】頸背痛
【常見職業別】電腦繪圖者、櫃臺收銀員、生產線作業員
【常見工作型態】須將頸、肩部長時間固定一種姿勢的工作
【傷害名稱】臂部疼痛
【常見職業別】美髮業工作者、汽車修護工
【常見工作型態】工作須長時間將臂部高舉過肩膀
【傷害名稱】手部疼痛
【常見職業別】打字員、美工或繪圖員、建築工
【常見工作型態】過度施力或重複性的手部工作
【傷害名稱】膝部疼痛
【常見職業別】清潔員、機械保養或維修工程師
【常見工作型態】長期以蹲姿或跪姿工作
食衣住行的防痠小祕訣
【食】多攝取鈣質,減緩骨質流失,避免產生骨質疏鬆症,如多吃豆漿、豆腐、牛奶等食物。
【衣】檢查自己的鞋子,儘量少穿過高、過尖的高根鞋,可搭配幾雙圓形或方形頭的平底鞋。
【住】睡覺的床墊不宜過軟,要有支撐力。睡眠時,不妨在膝蓋下放墊子,使下肢抬高,也能避免產生腰痠背痛。
【行】若要搬重物,一定要先蹲低,將物品靠近身體再搬起來。此外,由坐到站時,須將臀部先向前移動,再站起來。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電腦族的眼睛保養
很多人一坐在電腦前面,不管是上網聊天、玩game或是處理公文,常常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一旦到了一段落時,才覺得自己不但腰痠背痛,而且眼睛也跟著疲勞、酸澀起來,再加上冷氣房裡的空調,常常使眼睛不自覺的的乾澀、發紅,如果常此疲勞不加以改善的話,不但在外觀上會有黑眼圈、白眼球佈滿血絲等的改變,日久還會造成視力的減退、視神經的不協調等問題。
用眼時的注意事項:
平時使用電腦或看書、看報,最好每30分鐘休息個5分鐘,站起來走動一下,或看看窗外都可以,把一直注意近距離的視線拉長。
與電腦螢幕的距離不可短於30公分,若眼睛乾澀、發癢,先將眼睛閉起來休息個幾分鐘,再張開,千萬不要用手去柔眼睛。若無改善就必須就醫,因為有可能是其他的感染所致。
日常的眼睛保養
多喝水:尤其在有空調的辦公室中或是房間裡,應特別注意水分的補充,可改善眼睛黏膜乾澀狀態。
滴眼藥水、生理時鹽水、人工淚液:有戴隱形眼鏡的人常常會靠這類的眼藥水來保護眼睛;有些人則是為了防止眼睛乾澀,也會在藥房自行購買一些眼藥水來點,但要注意的是藥水的來源,最好還是由醫生診斷所開出的,比較保險。
因為大部分的眼藥水或人工淚液,為了保存方便都會加入防腐劑或殺菌劑,一般人在使用上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若您是過敏性的體質就很難說了。
冷、熱敷:在眼睛疲勞的時候可以使用冰敷與熱敷交替,但不可冰到或壓到眼球,熱敷也是一樣,一次不超過5分鐘,可以配合眼睛上下左右的旋轉,多做幾次,可以改善眼睛周圍的血循,對因疲勞造成的黑眼圈也有很好的效果。
平時可多吃些含有B-胡蘿蔔素的食品,如:紅蘿蔔、木瓜、南瓜、綠色蔬菜等,有些人在辦公室會泡些枸杞茶、或是決明子茶,這些都是對眼睛很有幫助的東西。
簡單的眼睛按摩:
A、眼睛閉上,兩手食指按住眼頭的位置,輕輕沿著眉骨畫到太陽穴,對太陽穴稍加用力按。再由太陽穴往下畫到眼頭的位置,反覆數次
B、兩手掌互相搓熱,眼睛閉上,然後利用掌心部位的熱氣,輕輕蓋住眼球,但勿重壓眼球。
C、兩手食指用力壓鼻翼兩側凹陷處。可以在使用電腦時的中場休息時間,給自己來點按摩,對於眼睛的疲勞也很有幫助。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夏秋之間 保養肺部是很重要的~
秋季是呼吸道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過敏症、皮膚病、傳染病、抑鬱症等的多發季節,也是這類疾病加重的季節。
如果注重秋季保健,就可以避免或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也可以控制這類疾病復發。
呼吸道系統的疾病往往以感冒開始,如果能避免感冒或迅速治癒感冒,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減少嚴重呼吸道系統的疾病。
除了要遵循養生之道增強體質外,還要注意個人衛生以避免感染。當感染者說話、咳嗽、打噴嚏時,注意與患者保持1米以外的距離,勤洗手,也是避免感冒的重要措施。
心血管系統的疾病在秋季的發病率遠遠高於其它季節。因為天氣轉涼,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及中風,所以要注意保暖防寒。
此外,秋季也是瘧疾的多發季節,病原體是寄生在人體的肝細胞和紅血球中的瘧原蟲,傳播者主要是蚊子。因此,民眾得注意要避免蚊蟲叮咬。
接下來就來提醒大家,夏秋之交應防7種疾病;立秋之後,天氣由熱轉涼,是發病較多的時節。夏秋之交應預防哪些疾病呢?
1、感冒:秋季氣候忽熱忽涼,是傷風感冒的多發季節。要遵循“耐寒鍛鍊從初秋開始”的規律,注意隨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2、氣管炎:秋季是慢性氣管炎的高發期,它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秋季草枯葉落,空氣中過敏物較多,這也是誘發氣管炎的病因之一。
故應積極配合治療,避免與過敏因素接觸。另外良好情緒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改善居室環境,空氣要流通新鮮,沒有煙塵污染。
3、胃病復發:每到秋季,人體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血液中的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自身的抵抗力和對氣候適應性下降所致。此外,由於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欲隨之旺盛,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導致胃病的復發。
此類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應當進行體育鍛鍊,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減少發病機會,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煙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
4、關節炎:時入秋季,一方面暑濕蒸騰,另一方面又寒意襲人,極易發生外寒內濕的關節痛症。因此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後不宜立即接觸冷水或用冷水洗澡。
有關節炎症病史者,可選食豬蹄燉海風藤、木瓜雞蛋酒,可祛風通絡、化濕止痛,還可用當歸、雞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湯藥浴,對防止關節痛發作有積極治療作用。
5、秋雨病:秋天下雨,氣壓低,濕度大,可對人的血壓、血沉、尿量等産生影響,使有些人出現沮喪、抑鬱情緒。濕度大的天氣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會大大增加人體患傷寒、痢疾、各種消化系統及皮膚病的機會。克服秋雨天氣對人的影響,一是加強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二是根據天氣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6、皮膚感染:秋季,皮膚易被病源寄生蟲和蚊蟲叮咬,出現紅腫且奇癢,搔抓後可繼發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瘡(疹)等。
所以,被蚊蟲叮咬之後切不可抓搔,可塗抹風油精、清涼油消腫止癢。
7、肺炎秋燥症:入秋時節,因濕度降低而出現秋燥。而秋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因此,應積極加強鍛鍊,增強肺功能,預防肺炎的發生。飲食方面調養也是一種積極的因素,應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蘿蔔等,以增強肺部的水分。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男人最容易患陽痿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婚前一年婚後兩年
結婚前後,男女雙方正處於感情波動比較大的階段。現在的年輕夫婦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性格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大多不會為對方著想,常會因芝麻綠豆的小事爭吵。
有一對青年男女談了幾年戀愛準備結婚,此時兩人正處於事業上大展拳腳的時期,工作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雙方經常摩擦給男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便影響了男性的生理健康,無法勃起。女方不能理解,責罵男方在外面鬼混。兩人最終婚後兩年就離婚。
究其原因是雙方都不懂得遷就。兩個人是完全獨立的個體,摩擦在所難免。作為男性應表現大度,有矛盾時敢於先說「對不起」,避免矛盾的激化,這對自身的健康和雙方的感情都有積極的作用。女方也應該理解對方承受的壓力,給予溫柔體貼。
第二階段:結婚十來年
「在一張床上睡了20年,難免會有些『審美疲勞』。」這是電影《手機》中的一個經典的句子,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有一對夫妻結婚十二年,孩子正上小學三年級。結婚頭兩年,丈夫每天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能早點下班回家陪老婆。後來,他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了早出晚歸的生活。而女方由於生小孩後沒注意保養,身材走形,加上不注意面部皮膚的護理,顯得老氣而沒活力。面對風華不再的妻子,他覺得生活乏味,提不起「性」趣。每週兩次以上的性生活變成了半個月沒一次。
夫妻生活若在性生活出現不協調,彼此的肌膚接觸越來越少,就要用心創造愛的氣氛,並及時交流愛的感受。張濱指出,同單位工作的夫妻由於單位、家裡均朝夕相對,尤其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要克服夫妻之間的厭倦心理,必須使用創新性的調適方法來充實夫妻性生活,重新找回戀愛時的感覺。即使工作再累,男人也要嘗試幫忙做家務,一起買菜、逛街、郊遊、打球、看電影,重溫拍拖的感覺。女性也要保持形象常新。經常變換衣服款式,嘗試使用丈夫喜愛的香水,都會給對方帶來新的感覺。
第三階段:更年期
老年人也能過性生活嗎?答案是肯定的。不過,男人進入更年期後,脾氣會變得暴躁焦慮、老愛躲在家裡。一部分男性會在更年期出現性慾降低,有的出現勃起能力下降,就以為沒有性能力了。
有對夫妻經過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原本感情一直很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性生活不協調了,妻子發現丈夫每次只是敷衍了事,於是懷疑男方在外面有不正當的關係,經常檢查男方的內衣褲,偷聽電話……為了挽回瀕臨破裂的夫妻關係,他們決定一起到醫院做檢查。檢查中發現男女雙方均得了更年期綜合徵。經過治療和加強了彼此溝通,感情又和好如初。
專家指出,雙方應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多點瞭解對方的自然生理變化的特點。尊重愛人的興趣愛好是增進夫妻感情的黏合劑。在相互尊重、適應對方興趣的過程中,得到的是共同語言的增加和夫妻感情的深化。若出現問題,應到醫院看看是否為器質性問題。如果屬於心理問題,夫妻倆可如上面提到的方法,儘量營造新鮮感,重溫昔日的浪漫溫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