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是人體中最穩定的關節,肌肉層深且厚,髖關節每天負載我們的體重,平常站立時,承載人全部體重的一半,若蹲馬步則為一倍體重,單腳站立約為兩倍半體重,走路時為七倍體重,快跑時可高達體重十倍以上,可謂是「任重而道遠」。然而,日積月累後它將成為一種容易退化的關節。
根據國外風濕病雜誌調查報告,荷蘭每一千人有兩人罹患退化性髖關節炎,好發年齡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症狀是逐漸出現大腿與鼠蹊部前面的疼痛及僵硬感,有些病人的疼痛會出現在臀部或大腿外側,甚至放射到大腿的下半部與膝關節。
此病初期的症狀通常在運動後才會產生,接著髖關節疼痛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甚至休息或睡覺時也會痛。疾病繼續進行時可使病人有跛行的現象。臨床症狀嚴重程度可依表,來評量。
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典型特徵為關節中的軟骨磨損退化,產生贅骨或骨刺,這種情況叫做原發性關節炎。
以前有過發炎性髖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創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關節感染、孩童時期的髖關節病變或其他狀況,這種情形稱為次發性關節炎。
一般而言,診斷要靠X光的檢查幫忙瞭解病情,典型的骨關節炎變化是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囊腫的形成(X光上會呈現黑色的空洞)、以及軟骨下的骨硬化(X光片上會變得很白)。
而磁振造影或高頻率骨骼肌肉系統超音波可檢查髖關節附近軟組織病變及關節內是否有積水、滑膜增生等情況。
髖關節炎是會持續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的過程是漸進式的,換句話說,只是惡化的速度不同。傳統上多給予復健物理治療或口服消炎藥止痛劑,以及注射類固醇來減輕症狀、緩解疼痛,其他的關節保養藥品如葡萄糖胺與軟骨素亦有幫助。
雖然近年來國外有一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能有效治療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小型臨床報告,但仍需累積更多的證據才能應用在臨床。
此外,鼓勵肥胖病人減重及適當運動,如果關節嚴重磨損或變形時,可能就要考慮換個新的人工關節以徹底改善病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