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鍛鍊可以調整內分泌運作,穩定情緒,進而打開智慧
上、中、下三元以及先天之氣、後天之氣
練氣從下元氣開始鍛鍊,目的是要讓我們的先天之氣能夠還原,讓後天之氣慢慢增強。先天之氣隨著年齡增長而消耗,越用越少。而一般的飲食、運動或休閒活動都無法補氣,必須透過練氣的方法才能將耗掉的氣補回來,把能場補足,後天部分的運作自然會增強。
下元是身體內分泌匯聚的地方,是身體吸收東西之後能量交換的源頭,中醫稱之為營氣,為能量根源所在,從物理上來講是修丹之所在,任何練氣、練丹的法門和藏密拙火等都是從這裡開始。下元的能量運作模式屬於磁場運作,會產生強大的吸收、凝聚和穩定的作用。中元位在胸口處,屬於交換運作,隨著心肺不斷的運作,產生保衛性的能量輻射狀態。上元集中在腦部,是宗氣之所在,我們的神識、靈魂都在那裡運作,就像收發報機和雷達一樣,六根六塵都從那裡開始產生,之後,經由神經傳導,透過氣的帶動,再往下延伸至身體各部。
歸根曰命
上、中、下三元的運作模式雖不相同,卻息息相關。下元氣足,身體的磁場相對較為穩定,中元的交換就會比較正常,身體的平衡度、穩定度增加,也會讓我們頭腦的收發運作較為平衡,精神等各方面都相對會比較穩定,我們的想法就會比較合乎中道。下元能量不足又不穩,內分泌跟著失調,中元交換不正常,無法保持身體平衡,便產生窒礙,頭腦收發不平衡,情緒容易起動,身心運作就會有偏差,執著也自然形成。所以練氣要從下元開始,是從根本上著手。為什麼達摩要少林僧人練洗髓功、心意拳、八段錦等,就是要他們增強下元,以脫胎換骨。從「即身成就」的法門來講,身體修好了,心也會相對的達到高度定靜狀態,這時候就可以進入修智慧或達到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探究人體內在的潛能和探究天人之間的關連,在密宗來講是所謂秘密修行的部分,這兩部分都能體會就能達到最後的大成就。
上善若水
身體氣場能夠提昇,心靈智慧才有辦法打開。一般人基本能量不夠,上元就不太可能會開通,要他了悟,了來了去都不悟,能做的只是去理解,理解屬於邏輯方面的東西,與聰明有關,但與智慧無關。智慧要提昇,必須從練氣進入,丹田穩定,才能進入「定慧」之定的層次,「心內不亂是為定,外離相不動是為慧」,經由練氣,按部就班進到這個層次,才不會出問題。若從一般的坐禪、打坐方式走進去,無法使身體平衡,下元不但不穩,還會讓上元更不穩。坐下來,表面是靜的,實際上,六根六塵起動更大。
一般靜坐法門強調意念運作,缺少吐納及肢體上的運作,人一坐下來,腦部馬上活動,坐越久,覺受越擴大,如果心性原本就不是很定靜的人,心中容易產生「魔影」,問題就大了。勉強坐在那兒,思緒不斷起伏,一波接著一波,好不容易靜下來,已是一兩個鐘頭後,身體早就累了半死。因為雜訊除不掉,整個過程無法很有效的進到我們要求的境界。人的雜念多如萬山壓頂,所謂萬山不許一溪奔,又焉能強渡關山,若能成就不倒翁之心,持不動不移之志,不持不悖的下元功夫,其實是自根自性的,如戰國行氣玉佩銘所示扎根的往下功夫和氣度,才能叫一塘春水村前來。
本來面目
氣功修練法門,本質上從「空無」開始,形而上則從「虛無」開始。空無是本體,虛無是指精神上沒有任何雜念,沒有多餘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有虛懷若谷的胸懷。氣功要練得好,身體必須進入一種空無的狀態,當我們做動作,配合吐納,身體很快就可以圓融通透。腦部的雜念不斷被能場牽引到下元而消失,雜念越來越少,就會進入一種「為道日損」的狀態。所有「有為」的想法隨著練功過程,慢慢的不斷消失,我們的本心、本性,也就是所謂的「本來面目」慢慢就會出現。
練氣功必須由動入靜,才能達到虛實相應,陰陽合和的狀態。練完動功之後,從動進到靜的準備狀態,再打坐,所進入的靜是純粹的靜,就能達到高度的放鬆和儲存。若只是單純的靜坐,沒有做前面的動功,就需要靠其他法門,譬如數息、觀想、唸咒等才能入靜或守住,這就累了!因為以念止念就像以水止水一樣,根本止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