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簡稱功血,是指由於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失常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分為無排卵型和排卵型兩類。
【病因】功血的原因是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釋放或調節的暫時性變化,機體內部和外界許多因素如精神過度緊張、恐懼、憂傷、環境和氣候驟變以及全身性疾病,均可通過大腦皮質和中樞神經系統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相互調節;營養不良、貧血及代謝紊亂也可影響激素的合成、轉運和對靶器官的效應而導致月經失調。
【診斷要點】
1無排卵型功血多見於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前者卵巢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後者因卵巢功能日趨衰退而致,卵巢無排卵,僅有發育不同程度的卵泡而無黃體形成。臨床特點是月經週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甚至大出血。出血期無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適,可繼發貧血。婦科檢查無器質性病變。
2排卵型功血多見於生育期婦女,尤其在流產、足月產後,卵巢內有卵泡成熟和排卵,其病理特徵為黃體功能異常,按其性質可分為:①黃體功能不足:黃體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黃體過早衰退,致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子宮內膜過早脫落。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但經期一般變化不大,經量可時多時少。②黃體萎縮不全:黃體萎縮過程延長,導致子宮內膜不能及時脫落。表現為經期延長,長達9~10天,出血量時多時少,但月經週期多數正常。
3輔助檢查宮頸黏液檢查、陰道細胞學檢查、基礎體溫測定;測血、尿雌、孕激素水平;B超;診斷性刮宮:黃體萎縮不全應於月經第5天進行;宮腔鏡檢查,必要時作其他檢查,以排除由於某些全身性疾病(肝、腎、內分泌、血液、結核等),妊娠有關疾病(流產、異位妊娠、絨毛膜癌等)、生殖器炎症、腫瘤、激素類藥物或宮內避孕器應用不當等引起的子宮出血性疾病。
【治療】青春期患者以止血、調整週期、促使卵巢排卵為主;更年期患者以止血、減少出血量為主,排卵型功血患者以恢復黃體功能為主。
無排卵型功血的治療
1一般治療解除思想顧慮、適當休息、加強營養、糾正貧血,預防感染。
2止血出血過多、過速,出血時間較長或重度貧血以及體弱患者應快速止血,依據不同情況選用以下方法。
(1)刮宮:需清除全部子宮內膜,以刮宮止血,並送病檢。
(2)性激素止血:根據不同年齡和出血性狀採用不同的內分泌製劑。①雌激素:己烯雌酚(乙艹底酚)1~2mg,每6~8小時1次,血止後每3日遞減1/3量,維持量每日1mg,至血止後20天。也可口服微粒化17β雌二醇、妊馬雌酮,或苯甲酸雌二醇肌注,以達快速止血。②孕激素:炔諾酮(婦康片)5~75mg口服,每6小時1次,一般用藥4次後出血量明顯減少或停止,改為8小時1次,每3日遞減1/3量,直至維持量每日5mg,持續用到血止後20天左右,停藥後3~7天發生撤藥性出血。適於體質較好的婦女,也可用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及甲地孕酮等。③雄激素:口服甲睾酮5~10mg,每日2次,共20天。適於更年期患者。④聯合用藥:口服避孕藥1片,每6小時1次,血止後遞減至維持量,每日1片,共20天停藥;更年期患者可在孕激素止血基礎上配伍雌、雄激素,如三合激素(黃體酮125mg,雌二醇125mg,睾酮25mg)2ml肌注,每12小時1次,血止後遞減至每3日1次,共20天停藥。
(3)其他止血藥:酚磺乙胺(止血敏)、6氨基己酸、卡巴克洛(安絡血)、維生素K;巴曲酶(立止血)1支,每日2次,肌注,至血止;中藥如雲南白藥,宮血寧膠囊等。
3調整月經週期繼用於血止後或月經後。
(1)雌、孕激素序貫療法:即人工週期,己烯雌酚1mg,於出血第5天起,每晚1次,連服20天,至服藥第11天,每日加用黃體酮10mg肌注或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8~10mg口服,兩藥同時用完,停藥後3~7天出血。於出血第5天重複用藥,連用3個週期。
(2)雌、孕激素合併療法:可用複方炔諾酮片,適用於育齡期功血內源性雌激素水平較高者。
(3)孕、雄激素合併療法:適於更年期功血患者。
4促排卵適於青春期功血及育齡期功血尤其不孕者。
(1)氯米芬(克羅米芬,氯艹底酚胺):於出血第5天起,每晚服50mg,連服5天,若排卵失敗,可重複用藥,用藥劑量增加至每晚100mg,連用3個月,不宜長期應用。
(2)絨促性素(HCG):用B超監測卵泡發育接近成熟時,可大劑量肌內注射HCG 5 000~10 000U以誘發排卵。
(3)尿促性素(HMG):可與HCG聯合用藥。
(4)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適於對氯米芬(克羅米芬)療效不佳,要求生育者,常與HCG和HMG聯合應用。排卵型功血的治療
1黃體功能不足①促進卵泡發育和排卵以利正常黃體形成;首選用氯米芬,若效果不佳可用 HMGHCG療法;②黃體功能刺激療法:於基礎體溫上升後開始隔日肌注HCG 2 000~3 000U共5次;③黃體功能替代療法:一般選用天然黃體酮製劑,自排卵後始每日肌注黃體酮10mg,共10~14天,用以補充黃體分泌孕酮的不足。
2黃體萎縮不全①孕激素:自下次月經前8~10天始,肌內注射黃體酮20mg,共5天。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反饋功能,使黃體及時萎縮,子宮內膜較完整脫落。②絨促性素(HCG),用法同黃體功能不足。HCG有促進黃體功能的作用。
(二)閉經
閉經指婦女應有月經而超過一定時限仍未來潮者。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及絕經期後月經不來潮屬於生理性閉經。病理性閉經有原發、繼發之分。原發性閉經指年齡超過16歲,第二性徵已發育,或年齡超過14歲,第二性徵尚未發育,且無月經來潮者;繼發性閉經則指月經週期已建立,但此後因某種病理原因而月經停止6個月以上者。
【病因】正常月經的建立和維持有賴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神經內分泌調節,以及靶器官子宮內膜對性激素的週期性反應,因此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導致閉經。
【診斷要點】
1分類
(1)子宮性閉經:先天性無子宮或發育不良;子宮內膜嚴重損傷或粘連如過度刮宮、結核破壞、子宮內膜炎、放射線照射等;哺乳過久;子宮切除術後。
(2)卵巢性閉經:卵巢先天性缺如或發育不良,如特納綜合徵;卵巢功能早衰(婦女40歲以前絕經);卵巢切除或損傷;卵巢功能性腫瘤如產生雄激素的睾丸母細胞瘤等;多囊卵巢綜合徵(表現為閉經、不孕、多毛、肥胖、雙側卵巢增大,持續無排卵)。
(3)垂體性閉經:①垂體梗死,常見的為席漢綜合徵,由於產後大出血休克,使垂體缺血壞死,表現為閉經、無乳、性慾減退、毛髮脫落、第二性徵衰退、生殖器官萎縮、低血壓、低血糖、低基礎代謝;②垂體腫瘤,因腫瘤壓迫分泌細胞,使促性腺分泌減少所致,如閉經溢乳綜合徵;③空蝶鞍綜合徵:因壓迫垂體發生高催乳激素血症。
(4)下丘腦性閉經:最常見的一類閉經,以功能性原因為主。①緊張應激,如精神創傷、環境變化等;②體重下降營養缺乏;③過劇運動;④藥物,如長期應用吩塞嗪衍生物(奮乃靜、氯丙嗪)、利血平、甾體類避孕藥等可致閉經、溢乳;⑤顱咽管瘤致肥胖生殖無能營養不良症。
(5)其他內分泌功能異常:甲狀腺、腎上腺、胰腺等功能紊亂也可引起閉經。
2輔助檢查
(1)藥物撤退試驗:①孕激素試驗。每日肌注黃體酮20mg或每日口服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10~20mg共5天,停藥後3~7天出現撤藥出血(陽性反應),提示子宮內膜已受一定水平雌激素影響,但無排卵;若無撤藥出血(陰性反應),說明體內雌激素水平低下,應進一步作雌、孕激素序貫試驗。②雌、孕激素序貫試驗,每晚服己烯雌酚1mg,連服20天,最後5天加服甲羥孕酮,每日口服10mg,停藥後3~7天發生撤藥出血為陽性,提示子宮內膜功能正常,閉經是由於患者體內雌激素水平低落所致;無撤藥出血為陰性,重複一次試驗,仍無出血,可診斷為子宮性閉經。
(2)子宮功能檢查:可行診斷性刮宮、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或宮腔鏡檢查以明確子宮腔形態、大小、有無粘連、子宮內膜狀態及功能、輸卵管情況。
(3)卵巢功能檢查:可通過基礎體溫測定、B超、宮頸黏液結晶、血甾體激素測定、卵巢興奮試驗(尿促性素刺激試驗):用HMG 75~150U/d肌注,連用4天,自開始注射第6天起,用上述方法瞭解卵巢是否產生雌激素,若卵巢對垂體激素無反應,提示病變在卵巢;若卵巢有反應,則病變在垂體或垂體以上。
(4)垂體功能檢查:①測定血清FSH、LH以及PRL(催乳素)的含量;②垂體興奮試驗:垂體興奮試驗陽性,病變在下丘腦,陰性則病變在垂體。
(5)其他檢查:疑有垂體腫瘤時應作蝶鞍X線攝片,陰性者須作CT或MRI檢查;疑有先天畸形者,應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及分帶檢查;疑與甲狀腺功能異常有關時測定血T3、T4、TSH;疑與腎上腺功能有關時作尿17羥類固醇或血皮質醇測定。
【治療】
1一般治療積極治療心身性疾病,提高機體體質,供給足夠的營養,保持標準體重,若閉經發生於應激或精神因素影響,進行心理治療,消除緊張和焦慮。
2病因治療有結核者抗結核治療,有卵巢或垂體腫瘤者,應根據腫瘤的部位、大小和性質制定治療方案。
3激素治療適用於丘腦垂體卵巢功能失調者。①雌、孕激素序貫療法:適於卵巢性閉經;②HMG:適於垂體功能不足;③下丘腦功能不足:可用HMGHCG、GnRH;④甲狀腺功能不足:可用甲狀腺素;⑤誘發排卵:適於卵巢與子宮內膜對激素有反應且要求生育者,可用氯米芬,HMGHCG、GnRH等;⑥溴隱亭:適於高催乳激素血症伴正常垂體或垂體微腺瘤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