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月經病及其他婦科功能性出血(下)

4中醫中藥治療略。

(三)代償性月經

【病因】是指與月經週期相似的週期性非子宮出血。其原因可能與激素水平的變化,使黏膜血管擴張、脆性增加,易破裂出血而造成,最多見為「鼻衄」,俗稱「倒經」,其次可見胃、腸、膀胱、肺、乳腺、皮膚、外耳道、眼等部位。

【診斷要點】代償性月經與月經來潮同時發生或只有週期性代償性月經。若代償性月經與子宮出血同時發生,則可能前者出血少而後者出血多,或反之。有的閉經時有全身不適及盆腔墜脹感,而代償性月經一出現,症狀即消失,檢查時可在相關位置找到出血部位。若在鼻腔則表現為典型的週期性鼻出血。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及出血部位活檢即可確診,須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其他病變。

【治療】

1局部止血表淺出血如鼻、眼瞼、外耳道以及皮膚等處可用壓迫、激光、電灼等止血;鼻出血時也可用麻黃鹼、萘甲唑啉(鼻眼淨)之類能使血管收縮的藥水棉球塞入鼻腔以止血。

2激素治療可用孕激素。

3中醫中藥治療

4預防性治療注意休息,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以增強血管抵抗力,在月經期儘量減少觸碰鼻部或有關部位。有的婦女,隨年齡增大,往往不治而愈。

(四)痛經

痛經是指在月經期或經前、經後出現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適,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者。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稱原發性痛經或功能性痛經;因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稱繼發性痛經或器質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多發生於有排卵性月經,以月經初潮後6~12個月及未婚未孕婦女多見。

【病因】

1原發性痛經①全身方面的因素:精神因素,經期劇烈活動,不注意風寒濕冷,體質虛弱,對疼痛過分敏感或痛閾較低;②內分泌因素:主要是因經期子宮內膜或血中PGF 2α的含量過高,引起子宮、胃腸道、泌尿道的平滑肌及血管痙攣而致疼痛;③子宮方面: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管狹窄、子宮過度傾屈致子宮強烈收縮而引起疼痛;膜樣痛經因子宮內膜不能碎解,致子宮收縮增強或不協調性收縮引起疼痛。

2繼發性痛經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盆腔淤血症、黏膜下子宮肌瘤等致不同性質疼痛。

【診斷要點】常見為痙攣性痛經:疼痛多發生在經期第1~2天或月經來潮前數小時,呈陣發加重的下腹脹痛或墜脹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上部,可伴噁心、嘔吐、尿頻、便秘或腹瀉,甚至面色蒼白、出冷汗、暈厥、虛脫。持續2~3天即減輕,月經乾淨痛亦停止。若為膜性痛經,往往是排出部分膜樣物後,劇痛即緩解,反覆發作,以月經第3~4天最重。充血性痛經:系經期盆腔充血加重所致,多見於盆腔炎症、盆腔淤血症等盆腔充血患者,其特點是經前1周左右出現持續性加重的腰酸、腹墜脹痛,以腰骶部較甚,可向肛門放射,月經來潮後症狀漸減輕,月經乾淨後即完全消失。子宮內膜異位性痛經:始於經前,疼痛一般較重,多伴有大小便墜脹感,月經乾淨後仍持續數天,有進行性加重的特點。

【治療】

1對因治療

(1)子宮發育不良:用雌、孕激素序貫療法和口服維生素E。

(2)膜樣痛經:用孕激素或小量雌激素,可調整體內雌、孕激素比例,改善內膜狀態,以利於子宮內膜碎解。

(3)子宮頸管狹窄行宮頸擴張及刮宮術,宜經前3~5天進行,同時可糾正後位子宮。

(4)繼發性痛經應治療有關原發病。

2止痛及解痙治療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如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口服,每日3次,或布洛芬。

(2)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山莨菪鹼(6542)10mg肌注可解痙。

(3)口服避孕藥,可抑制排卵,又可抑制內膜前列腺素合成。

3中藥與針灸治療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中藥方劑,如少府逐瘀湯、七制香附丸、加味逍遙丸。針灸三陰交、足三里、合谷、氣海、關元、子宮等穴位。

(五)經前期綜合徵

【病因】即經前期緊張綜合徵,是指婦女在黃體期週期性出現軀體、精神以及行為方面改變,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月經來潮後,綜合徵均能自然消失。目前病因不太清楚,可能與雌、孕激素比例失調,神經類阿片肽異常,催乳素濃度增高及精神因素有關。

【診斷要點】表現為週期性發生的系列異常徵象,多見於25~45歲婦女,症狀一般出現在月經前7~14天,而月經前2~4天最重,月經來潮後明顯減輕至消失。主要表現為:

1由於水、鈉瀦留體重可增加①體表水腫,常於顏面、眼瞼、手指、足背及踝部;②顱內水腫,頭痛、偏頭痛等;③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④乳腺及周圍組織水腫,致乳房脹痛及觸痛性結節;⑤腹壁及內臟水腫,腹部脹滿,腹瀉或軟便;⑥盆腔充血水腫,下腹及腰骶部墜脹痛;⑦骨骼肌或關節周圍組織水腫,關節痠痛。

2精神症狀精神緊張、神經過敏、憂鬱、煩躁、易激惹、易疲勞、乏力、失眠、情緒不穩定、精力不集中。症狀嚴重者,類似精神病,易被誤診。

3其他黏膜病變以舌炎、頰部黏膜潰瘍較常見,偶有外陰潰瘍、外陰瘙癢。皮膚病變如濕疹、蕁痲疹及痤瘡樣疹等,此外還可出現低血糖徵象。

【治療】

1精神治療給予心理安慰與疏導,保持精神愉快。適當應用鎮靜劑,如艾司唑侖(舒樂安定)1mg,每日2次,苯巴比妥003g,每日3次。抗抑鬱劑,如氟西汀20mg,每日1~2次,於黃體期用藥,不超過3週期。

2利尿劑適用於經前體重增加明顯者。月經後半期宜低鹽飲食,口服螺內酯20mg,每日3次。

3激素治療可用孕激素(能促進雌二醇排泄,調節雌孕激素比例)。自週期第16天開始,每日口服甲羥孕酮(安宮黃體酮)6mg,共10天。亦可用雄激素,它可有對抗雌激素或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以減少雌激素合成。

4溴隱亭治療適用於乳房脹痛高催乳激素血症者,在月經後半期口服溴隱亭125~25mg,每日2次。

5中醫中藥治療如逍遙散等。

6其他治療口服維生素B6、谷維素、氯苯那敏(撲爾敏)等。

(六)圍絕經期綜合徵

亦稱更年期綜合徵,是指部分婦女在自然絕經前後或人為原因如手術、放射治療而使卵巢功能減退或喪失後,出現以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為主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根據其發生時間,40歲以前發生為早發,55歲後發生為遲發。

【病因】其原因主要是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分泌減少,對丘腦下部、垂體的負反饋作用減弱,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出現月經失調、第二性徵及性功能減退;同時對酶系統影響,引起神經介質功能失平衡,且致局部產生的前列腺素增加,導致神經、血管功能紊亂;同時與個體自主神經系統穩定性也有一定關係。

【診斷要點】一般人工絕經所引起症狀較自然絕經重,症象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概括以下幾點。

1生殖系統症狀月經紊亂、稀發至絕經,生殖器官萎縮,第二性徵逐漸退化。

2心血管系統症狀陣發性潮熱,顏面、頭頸部突然潮紅、出汗,可有心慌、氣短、血壓升高、冠心病發作,有頭痛、眩暈、耳鳴。

3精神神經症狀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或憂鬱、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焦慮等,嚴重者可表現為更年期精神病。

4代謝障礙由於雌激素減少,可影響膽固醇、鈣 、磷、水鹽代謝,可出現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骨質疏鬆、腰腿疼痛、骨折及水腫等。

【預防】主要是消除思想顧慮,給與心理諮詢,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和體育鍛鍊,加強保健,補鈣和維生素,使患者順利過渡這一時期。50歲以下婦女行婦科手術時,應儘量保留部分卵巢組織。若卵巢必須切除,則應及時補充性激素。

【治療】首先應加強心理治療,適當選用鎮靜劑,如地西泮(安定)或谷維素、維生素B6,此外可補充雌激素,要求小劑量、間歇、合併用藥為宜,如尼爾雌醇,每半月服1~2mg或每月服2~5mg,注意其禁忌證。中醫對本病治療有較好療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