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皮膚乾燥或發癢多為“津液不足”所造成!

皮膚乾燥或發癢多為“津液不足”所造成!
以中醫觀點來看,經絡流通的『氣』、『血』、『津液』,是構成身体的基本要素,皮膚會出現乾燥或發癢現象多為“津液不足”所造成,“津液”一旦遲滯還會引起身體浮腫、頭暈目眩,或心悸氣短等。
【氣】不足:多為虛冷體質
會變得無力感、手腳冰冷、倦怠、身體沉重感等,一旦氣阻塞就會引起虛寒。
【血】不足:容易肌肉僵硬
會引起失眠、頭痛、容易肌肉僵硬,容易血淤而形成便秘、婦科疾病、肩膀酸痛。
【津液】不足:容易皮膚乾燥或發癢
會出現皮膚乾燥或發癢,一旦遲滯就會引起身體浮腫或暈眩。
PS.中醫稱為“津液”,西醫稱為“淋巴液”。

什麼是“津液” 津和液又怎麼分別?
何謂「津」?
性質清稀,流動性較大。
如細胞中所含的水分、汗液、淚液、血漿等,布散於體表、皮膚、肌肉、孔竅,並能滲注於血脈,使皮毛肌膚潤澤健康而富有彈性。此外,津液亦具有滋潤孔竅的作用,使眼睛開合自如,鼻息通暢,口唇潤澤。

何謂「液」?
性質較稠厚,流動性較小。
如關節間的滑液、組織器官分泌的黏液、髓液,灌注於骨節、臟腑、腦髓、脊髓、骨髓組織,能起濡養、潤滑的作用。

氣對津液的作用
津液的形成、輸布和排泄,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生理過程,因為胃的受納、脾的運化、肺的宣肅都需要腎氣溫煦、推動,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與體內水液的代謝都離不開腎的氣化功能。
氣屬陽,津液屬陰,這是氣和津液在屬性上的區別,氣能生津、行津、攝津三個方面。所以,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都離不開“氣”的作用,故三焦之氣失職,則津液停聚而為濕、痰、水、飲、腫。
氣能生津:如脾胃氣虛,則形成津液不足之症。
氣能行津:
任何原因造成的氣虛、氣滯或相關臟腑功能失調氣能生津:都會導致津液輸布、排泄障礙。
氣能攝津:
如果氣虛固攝(調節和控制津液的排泄)作用減弱,如衛氣不固而自汗,腎氣不固而尿頻、遺尿等。

若氣不能生津、不能行津、不能攝津等,就會造成以下症狀:
1.津液失調
由於肺、脾、肝、腎、三焦等臟腑的功能失調,則氣不化津而導致津液停滯,影響津液在體內的環流和氣化功能。

津液失調 (手指、腳趾關節處又黃又黑)
津液失調的症狀
□皮膚陰黃(手指、腳趾關節處又黃又黑)
□形體過瘦
□兩頰潮紅
□注意力不能集中
□失眠
□心悸
□煩燥不安
□目眩耳鳴
□便秘

2.津液不足
由於津液生成不足或消耗過多,而導致津液不足。

津液不足 (手指關節處皺摺較多)

津液不足的症狀:
□皮膚乾燥
□肌肉鬆弛(皮膚無彈性)
□毛髮乾枯
□乾眼症
□口唇乾裂
□鼻乾
□唾液分泌過少(體內過於內燥)
□靜電過強(腎虛症狀)
□手指關節不靈活

3.津液結聚
就是津液的運行、輸布、排泄功能受影響,造成體內“水液停滯” ,而形成濕、痰、水、飲、腫等症狀。

津液滯留 (手指浮腫)

津液結聚的症狀:
□下午3點過後,腳易水腫
□皮膚白
□全身虛浮肥胖(水腫)
□痰濕病症
□腸子有鳴叫聲
□容易疲勞
□胸悶心悸
□稍微一動就容易流汗
□大小便的次數頻繁
□眼瞼腫脹(泡泡眼)
PS.一般人會有水腫的現象,主要是指津液轉化為汗液和尿液的功能減退,才會導致水液滯留溢於肌膚而水腫。

用養生食材來補充津液
建議可多吃滋陰的食物來補充津液,即可消除津液不足或津液滯留造成的症狀,如黑豆、桑椹、檸檬、愛玉、白木耳、百合、燕窩,沙蔘、龜甲、鱉甲、東洋蔘、石斛、玄蔘、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楮實子、山茱萸、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或可多吃梨子和葡萄等酸味的水果來補充津液。

蓮藕銀耳雞湯
材料:
雞腿3隻、乾白木耳2朵、蓮藕100公克、新鮮蓮子50公克,白胡椒粒、鹽適量。
作法:
1.雞腿塊放入滾水中川燙去血水,撈起用冷水沖淨,放入電鍋內中。
2.蓮藕去皮切片,蓮子洗淨;白木耳泡軟並摘除硬塊,用手撕破,白胡椒粒包入小棉布袋中。
3.將雞腿塊、蓮藕片、蓮子、白木耳、白胡椒布袋放入電鍋內鍋中,加入8杯水,外鍋倒入2杯水,按下開闢煮至跳起後;加鹽調味即可。
PS.白木耳膠質含量豐富,煮前先泡軟並撕碎,可使其易煮且膠質容易釋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