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NPC-鼻咽癌

鼻咽腔的位置
鼻咽腔位於鼻腔正後面,口咽腔的上方,是一個很小的空間,大概只有乒乓球大小。兩旁各有一個耳咽管開口,是呼吸道必經之地。鼻咽腔身處深處,既看不著也摸不著,因此有問題時很難自我察覺。

鼻咽癌的病因
就如其他癌病,鼻咽癌的病因,目前仍是一個謎。。香港有學者認為與吃鹹魚有關,但台灣的鼻咽癌病人鮮有吃鹹魚的。近幾年來,許多研究和實驗已證實鼻咽癌和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有密切關係。在鼻咽癌病人的體內可偵測到高含量的抗EB病毒的抗體,放射治療後,未再復發者,抗體量會降偏低;而復發的病人,抗體含量又會升高。但根據以上的結果,EB 病毒的感染是鼻咽癌早期診斷的一個有利指標。我們只知道一個事實:生為中國人,罹患鼻咽癌的機會很大。我們曾看過父子或兄弟、姊妹同時有鼻咽癌的情形。所以,遺傳可能是鼻咽癌的一個因素。

危險因子(成因)
(1)遺傳是最重要的因素,大概在人類染色體第3、6、9、14對有瑕疵,可能會遺傳鼻咽癌。一等親內如果有人罹患鼻咽癌,此人發生鼻咽癌的機率唯一般人的16.3倍。
(2)環境對於鼻咽癌目前證據並不強,只有木屑在統計上有意義。
(3)飲食中以鹽醃製的東西對鼻咽癌的罹患比較有關;長期吸煙(大於20年)對引起鼻咽癌的加成倍數是1-2倍。
(相對於口腔癌就完全不同,口腔癌已經證實沒有遺傳因素,檳榔、香煙、酒精是最重要的三因素,以檳榔最重要) 鼻咽癌的發病年齡散佈很廣,但是40-50歲是比較大的族群,而且沒有男女差別。

鼻咽癌的症狀
鼻咽癌生長的部位很不湊巧,就在鼻腔後、頭腦底下、貼近兩邊歐氏管的地方,所以會引起很多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早出現,也可能晚出現。

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 頸部腫塊:是最常見的症狀。由於鼻咽癌容易於早期即發生轉移,所以鼻咽癌確立診斷時,通常已有70~80%的病患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通常會長成一塊或幾塊不痛的腫瘤,如果持續一個月以上或有逐漸變大現象,就應特別注意。
• 頭頸部區域疼痛:當癌細胞侵入顱骨底時,常會引起頭痛,尤其是發生單側的偏頭痛。
• 鼻部或口部的出血:這是第二常見的症狀。患者常會發現鼻水中帶血絲,或咳痰中發現痰中有血絲。
• 鼻或鼻咽症狀:鼻塞、膿性鼻漏及鼻音等症狀,由於此類症狀和鼻竇炎的表現相似,所以容易被誤以為是鼻竇炎而延誤了診斷。
• 耳部症狀:因癌細胞侵犯耳咽管,會引起聽力障礙、耳鳴及耳阻塞感等症狀。
• 神經症狀:當癌細胞侵犯顱內,可能會造成眼球內斜、複視、上眼瞼下垂、臉部知覺麻痺等症狀,有時也會引起半邊頭痛。

鼻咽癌的早期診斷
因為鼻咽癌的發生位置特殊,症狀複雜,所以早期診斷,有賴患者提高警覺,隨時注意下列幾點可疑症狀:
一、 側頸部有逐漸增大的腫瘤或硬塊,而沒有其他病症可以解釋。
二、口鼻常滲出血,或鼻涕帶出血絲。
三、持續的耳鳴、耳痛或重聽。
四、鼻腔長久被堵塞。
五、原因不明的半邊頭痛。
六、無法解釋的眼球內斜、複視、上眼瞼下垂,或臉部知覺麻痺。
病患與醫生必須有高度警覺性,一旦有鼻咽癌之常見症狀或屬於高危險群病患皆應詳細檢查鼻咽部。檢查包括鼻咽腔鏡、內視鏡直接觀察鼻咽或用指頭觸摸,再照幾張頭部的X光片,做活體切片檢查,就可以正確地診斷鼻咽癌了。

鼻咽癌的分期
假如已診斷是癌症,醫師會接著去了解鼻咽癌的分期(或程度)。因此醫師會進行多種相關的檢驗和檢查,以發現癌細胞是否有擴散?若已經擴散,那身體的哪一部份已經受影響?知道疾病的分期,可以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劃。因為鼻咽癌容易發生遠隔轉移,特別是骨骼、肺臟及肝臟,所以醫師可能會安排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檢查、骨骼掃描、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或其它檢驗。

1997年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根據TNM分類法,依據原發腫瘤本身的情況(T)、腫瘤轉移到淋巴結的情況(N)及腫瘤有無遠端轉移(M),將鼻咽癌分為1至4期。敘述如下:
• 1期:原發腫瘤只侷限在鼻咽腔,且無淋巴結或遠處移。
• 2期:腫瘤侵犯口咽腔和/或鼻腔的軟組織,或同側頸部有小於等於6公分的淋巴結腫大,且無遠處轉移。
• 3期:腫瘤已侵犯骨頭和/或鼻竇處,或兩側頸部有小於等於6公分的淋巴結腫大,且無遠處轉移。
• 4期:無論腫瘤侵犯何處只要頸部淋巴結腫大大於6公分;或是已發生遠處轉移。

鼻咽癌的治療
平均五年存活率約七成。
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療法三種。
由於鼻咽癌的病理組織多屬於未分化鱗狀細胞癌,對於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的反應良好,治療效果不亞於手術;而且鼻咽部位開刀屬於顱底部手術,困難度及危險性較高。

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手術只在處理復發鼻咽癌的病例。

目前治療鼻咽癌的新發展包括以同時給予Cisplatin藥物合併放射治療(簡稱CCRT)可以提高病灶根除效果;一旦腫瘤復發,從以往的顱底手術轉變成為因病例病況不同而選擇顱底手術或三度空間合併電腦實施的放射治療一起實施,可有效提高治療的效果。早期病例甚至可達九成的治癒率,更顯示早期診斷及治療的重要性。近來有學者報告,一天照射兩次的治療方法,療效可能更好,目前仍有待觀察。

放射治療的適應
通常在放射線治療後,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倦怠等一些症狀,這是因為開始接受放射線的關係,幾天之後,就會適應而情況改善;在開始放射線治療兩星期左右,口腔粘膜就會有發紅、灼痛等發炎的症狀,這些症狀會隨著放射線治療的進行而逐漸加劇,甚至導致廣泛性的口腔潰瘍而令患者痛苦,此時特需醫護人員以及家屬的鼓勵和幫助。

這段時間宜少吃刺激、辛辣的食物,但在可忍受的範圍內,宜多攝取食物,補充體力;對於這種放射線引起的口腔粘膜炎,雖無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一些口服藥物以及局部麻醉劑的使用,多少可減輕痛苦以利飲食。口腔唾液也會因放射線治療而分泌減少,變得很稠很黏,失去了正常唾液的功能,不僅不利於食物的吞嚥,而且促使蛀牙和牙周病的發生;為了保持口腔衛生,要隨時補充水分,保持口腔濕潤,並經常用漱口水或生理食鹽水漱口,刷牙時則務必小心使用軟毛牙刷或牙線。治療約四周以後,對酸甜等的味覺會漸漸喪失。但等治療結束,味覺會完全恢復。

耳鼻部若有分泌物或腫脹,宜給耳鼻喉科醫師治療,避免黏連,保持耳鼻部通暢;當聲帶腫脹、聲音沙啞時,宜少說話,多做蒸汽吸入治療,加速消腫及痰液的排出。頭頸部皮膚也會隨放射線治療之進行而出現皮膚炎,此時患部要儘量保持乾燥,不能用肥皂或其他任何有刺激性物質清洗及塗抹,更不可塗抹含有重金屬的藥劑,以免增加皮膚的傷害。若皮膚發癢,千萬不可用指甲抓,以免皮膚破損細菌感染。也盡量避量避免日晒;穿著寬鬆舒適衣物,避免粗糙衣物磨擦、壓迫,也可用質軟柔細之絲巾圍繞頸部以保護皮膚。

在放射線治療一段時間後,皮膚會有變黑、脫皮的現象,此時宜讓其自然脫落,不可因其有礙觀瞻而勉強撕除。劃在臉部或頸部的治療記號,是放射線治療師治療範圍、部位、大小的依據,不可隨意抹掉或擅加描畫。由於放射線治療會引起肌肉、關節等的纖維化,所以治療期間,也應經常做張口運動及頸部柔軟運動,以防牙關閉鎖導致張口不足,也可確保頸部不致僵硬。

接受定期追蹤檢查
放射線治療結束後,也宜按照規定日期到耳鼻喉科及放射線科接受定期追蹤檢查,以免病情復發或遠隔輸移發生而不知,一般而言,放射線治療後的前兩年,每一、二個月檢查一次,第三、四年,則每三、四個月檢查一次;第五年以後,便可半年追蹤檢查一次。除此之外,也要定期回牙科複診,作好牙齒保健。鼻咽癌容易發生遠處轉移,據統計,約有7%病患於初次就診時就已有遠處轉移。放射線治療結束後5年內沒有局部區域性復發及遠處轉移,就可以說是非常安全了。如果發生遠處轉移,則以骨骼、肺臟和肝臟最為常見,此時病患即屬晚期;除了對骨骼轉移引起的疼痛可施予2500至3000厘葛雷的照射量控制疼痛之外,放射線治療對肺臟和肝臟的轉移是無用武之地,此時唯有求助於治療性的化學療法了。此種治療性的化學療法,可以有效的減輕疼痛、控制或減慢病情的發展、延長病人的存活期間。但整體而言,化學療法的療效仍不盡理想,有待大家的繼續努力研究。

預後與展望
鼻咽癌不僅是國人常見頭頸部癌症,也是一種容易痊癒的癌症。一但罹患鼻咽癌,切莫諱疾忌醫,應盡快接受治療,而不要輕信偏方,使早期的疾病拖成晚期,甚至擴散至骨骼、肺及肝等臟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鼻咽癌五年存活率可達百分之八十以上。隨著影像診斷的發達及電腦科技的進步,鼻咽癌的病灶範圍,被掌握得愈來愈精確。在最近幾年,三度空間隨形放療的普及化,降低唾液腺及顳顎關節等正常組織的放射線劑量,使病人的後遺症可以再減輕。


*小叮嚀*

過年時會遇到的問題&對策
1. 咳嗽、痰多:記得在過年前請醫師開足過年所需的藥量,尤其是止咳及化痰藥,否則過年時咳嗽太厲害,造成喉嚨、口腔黏膜嚴重破損,又就醫無門,年假不但沒有好好休養,反而會更痛苦。

2. 耳朵積水、流膿:不可給一般耳鼻喉科診所抽水,因為這樣會反而污染本來無菌的中耳,造成永久性中耳炎。如果只是耳朵積水,不是流膿,可以不處理,擦乾即可,若是流膿速到醫學中心級的大醫院急診室請耳鼻喉科醫師幫忙開耳朵抗生素滴劑如sofradex等及其他藥物處理。

3. 脖子、耳朵後的皮膚癢或破皮流血:如果只是皮膚癢、沒有破皮流血,那麼只要皮膚乾燥所致,只要用海綿輕拍些許嬰兒油或綿羊油,再保持乾爽就可以。脖子、耳朵後的皮膚破皮流血,到藥房買sulfasil(1%) cream
燙傷專用軟膏,用無菌棉籤每天早晚各擦一薄層到破皮處,切記保持乾爽通風,不可以蓋上紗布或藥布。

4. 吃的食物不可過燙、太油膩的不要過量:太燙的食物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受傷,太油膩的食物容易造成腹瀉不止,過年更要慎選食物。如果喉嚨太痛吃不下,應該到大醫院急診室要求打營養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