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血從肛門排出體外,都可叫便血。便出的血液有的呈鮮紅色,血量有的可很多,但多數是大便帶血,或便後滴血,有的甚至血和膿,粘液混雜在一起,呈紅色相間。
血便是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和直腸出血的特殊症狀。但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特別多,也可有呈暗紅色或鮮紅色血便排出。常見的便血原因有下列幾種﹕
1﹑肛門疾病﹕ 痔和肛裂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內痔便血常見。 痔和肛裂引起者都是便後滴血,血色鮮紅,血和大便不相混合,病人經常發現在便紙上有鮮紅的血跡。所不同的,肛裂在便後有短時間的劇痛﹔而內痔一般不痛,並且有時可有小腫快從肛門向外凸出,甚至引起脫肛等症狀。
2﹑直腸疾病﹕ 直腸的腫瘤也經常引起便血。如果是兒童,很可能是一種良性腫瘤,如直腸息肉﹔如為老年人,應考慮直腸癌的可能。假如一個年輕人有持續的便血,同時又有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體重與體力銳減,應用抗菌素無效,也應想到直腸癌。只要作一下指肛檢查就能明確診斷。
3﹑ 結腸疾病﹕結腸也可以長息肉和癌,以致引起便血。此外,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均可便血,同時有粘液和膿排出,並伴有腹痛,發熱,裡急後重的感覺。
4﹑小腸疾病﹕ 腸傷寒的潰瘍,有時可以侵蝕血管引起大量的便血﹔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腸結核、腸套疊,也可以便血。
5﹑上消化道疾病﹕雖然解鮮紅的血便大都是由小腸下半段及大腸、肛門的病變而來,尤其是直腸,肛門的毛病為主,但也有例外,當食道、胃、十二指腸或近端小腸快速且大量出血時,也可能解出鮮紅色的糞便。相反的,下消化道出血,若量少、速度慢,也可能呈現紫黑色大便。因此判斷出血部位,必需視出血點的出血速度、量及腸蠕動的快慢不同而有大便外觀不一樣的表現。
痔瘡與腸癌便血不同
由於痔瘡和腸癌都常有便血的情況出現。患者也可以通過排便規律、如廁時是否出現疼痛、便血的顏色及異味來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如廁時出現無痛性便血。甚至噴射狀出血是痔瘡便血的特點。如果大便習慣改變,便次增多,排便不盡。便血為暗紅色、糞便中混有膿血腐臭的分泌特是大腸癌的特徵。
最好的方法就是發現血便問題,及時檢查診治,明確問題,排除其它疾病,龍其是要排除腸道惡性腫瘤。許多大腸癌的誤診和漏診,是因為把癌症的便血誤認為痔瘡便血的緣故。
痔瘡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據專家表示,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本身不會衍變成癌。但患痔病後由於炎症等刺激,可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性。從中醫角度看,辛辣的食物和酒屬於熱性,吃了容易上火、動血,致使痔瘡發炎出血,所以患者應忌食辛辣食物並少飲酒。對於醃製、油膩、油炸食品也儘量少吃。
患者要吃飯定時,葷素搭配,保持正常的量。這樣既保障身體營養充足與健康。又可以保持大便通暢有規律。平常大便乾結者,也可根據自身體質,在醫生指導下調整飲食或多吃含纖維素高的吃食。易上火人士,可吃些具有清火降火的食物,如西瓜、綠豆、赤豆、生黃瓜、梨等。大便常稀者可吃些山藥、薏米、扁豆、大棗、橘子等,少喝牛奶。
不少患者看完醫生後,一般都能在短期內遵照醫生的忠告,再加上適當的用藥,癥狀很快就好轉。可是當癥狀好轉之後,便把醫生的囑咐拋到九霄雲外,於是病情反覆發作。專家強調,堅持規範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不熬夜,不抽煙,減少焦慮情緒,最好能享受自然、寧靜的生活,才能擺脫疾病。
血便或便血大都為良性病灶所引起,癌症雖只佔一小部份,但也不可忽視它。平時多注意自己糞便的外觀,一有異常,即刻請醫師診治,接受胃鏡、腸鏡檢查,儘快找出出血原因,即可獲得最妥善的治療,就不會因 "大便有血" 而緊張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