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丟,是輕鬆收納第一步

年節將近,整理的關頭又到。我們要告訴你:丟,就是輕鬆收納的第一步。實行得徹底一點,當無用之物丟得夠乾淨時,書架已經自動變得疏鬆好拿、衣櫃變得通風好收取。

但為什麼教人整理的書那麼多,但你家的東西一直還在那?關鍵並非不懂技巧,而是心理障礙。多數人明知東西多到快要沒有生活空間了,但仍緊緊依賴著擁有物質的安全感、靠著牢守舊物來牽連過去的回憶,過年前每清一塊地方都像是割心頭肉、捨不得丟。

大家無法清理掉東西的理由,最後歸納為五大類。這些理由背後,其實都是一種心理上的死結,只有打開這個結,跨越心理障礙,你家才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新面貌。馬上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心結1》有一天我會用到它……

「每樣東西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位母親婉渝這樣告訴我。深層一點來看,擁有物質,是讓人有免於匱乏的安全感。但請你反過來想,丟掉物品,你才能擁有「空間」這樣東西。丟得越多,空間越寬闊,這才是你每天都用得到的「東西」。

但婉渝質疑,她的兒子學校表演,自己收了二十年的長裙,意外派上用場,還借了兩件給兒子的同學使用,不是更堅定她衣服不要輕易丟的信念嗎?但眼見臥室越來越擠了……。癥結是,大家都高估了舊物能再使用的機率,低估了使用足夠空間的舒適感。留了二十年的衣服有好幾大箱,但最後只用上三件,這樣的利用率,值得您犧牲將近一坪的生活空間嗎?達人提出:不是不能留,但要有把握保存在良好狀態。黃了破了、配件不齊的,丟;質料不佳已變形的,也丟。

心結2》這東西太重要了不能丟!

和嗜好有關的蒐藏,或牽涉回憶的紀念品,往往早就爛了還丟不下手。例如住在板橋的玉玲,女兒親手做的每件押花作品,她都留著。玉玲將多幅押花作品放在桌子下,乾燥好未使用過的花材,密密麻麻塞在箱子裡,數組押花用吸水板和其他周邊用品則已不知道要擠到哪去。無法好好展示的作品或蒐藏,淪落到擠在角落蒙灰,一點尊嚴都沒有,重新精選出少量,在家中好好擺飾,或分送親友認領帶回家掛,才顯得出價值感。

心結3》這東西太貴了,我捨不得丟……

因為物件原價很貴所以捨不得丟,只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當你很實際的去算隱藏的成本,你會發現所有東西都是越放越花錢。

住中和的承遠,兩年前買了列印相片的印表機,八千多元不算小錢,但只用過約十次。二手商估折舊價只有幾百元,原價高到他扔不下手,卻也賣不出去。達人幫他計算印表機的再利用成本,和囤積空間成本。若高效率的使用一年,墨水匣花費可達三萬元。約六分之一坪大小的體積,擺在每坪月租一千元的房子,一年成本是兩千元。
每放一年就要多花三萬兩千元,原價八千元比起來已經很便宜,放越久越吃虧。達人建議送人、捐贈,至少還賺人情。

心結4》我沒有時間整理!

多數不愛清理的人家裡,散亂問題絕不僅限某個區域,一想到要清理就頭皮發麻,覺得工程浩大。這是個巨大心理障礙,阻礙你即時開始行動,沉重到讓你連桌上幾張發票都懶得動手扔。達人有妙招:化整為零,善用極零碎時間,攻擊極精準區域。

例如規定自己洗完澡之後,「只」能花十分鐘(搭配鬧鐘或會滴答叫的碼表更有感覺)順手整理浴室;或「只」能整理一個抽屜、一小格書架。但丟東西有一種快感,一旦上手,就會上癮。你會發現自己不做到一個段落停不下來,但心情愉快。

心結5》我沒有東西要丟!

試試達人開出的問題:在開派對之前,你是否不需要整理家務?(或你根本沒想過你家可以開派對?)你的衣服都放得進衣櫥嗎?(拜託,那些掛在椅背上和門後面的也要算進去,不要作弊)你現在就答得出來你家的燈泡、螺絲起子在哪個櫃子的哪個抽屜嗎?醫藥箱裡裝的有什麼?你家餐桌能見的桌面面積,和當初購買時一樣嗎?你衣櫃裡每件衣服都合身嗎?你放在書架外的雜誌有幾本?你為了不時之需保留的紙袋和購物袋有幾個?你回答的「否」越多,或後兩題的數字越大,越不需要爭辯你是否要丟東西。或者,擺在眼前一小時多出三分之一空間的成果案例,達人說,試著想想你可以得到的空間,應該比現在更大,住起來更舒服,這也是開始丟東西的動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