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中風病患掌握3小時黃金期

每逢氣溫變化是腦中風的高峰期;若能留心中風前兆,如視力突然模糊、突然嚴重頭痛、手、腳、臉等部位出現麻木或無力感、手腳不靈活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把握搶救的黃金時間,就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一般而言,腦中風可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兩種。

●出血性中風主要治療出血部位,必要時,需接受開腦手術。

●缺血性中風的治療除了一般通血路藥物外,還要考慮是否使用血栓溶解劑。但因血栓溶解劑會作用於全身,造成其他器官出血的危險性,因此若無法確定是缺血性中風時,切勿隨意用藥,以免發生腸胃出血等併發症。

美國國家神經及中風研究院1995年曾曾從事一項臨床實驗,結果發現,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病3小時內,使用「合成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可增加康復機會、降低中風後殘障的嚴重度。

此藥物在1996年已獲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簡稱FDA)核准使用,國內中央健保局也在2001年核准給付,可用於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急救。

由於「合成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屬於全身性的溶血治療,容易引起腸道出血、腦出血等併發症,所以用藥後,必須嚴格監控凝血功能。

臨床使用有許多限制,患者若凝血機能異常、血小板過低、已接受抗凝劑治療、近期動過手術、有腸道出血病史、血壓或血糖控制不良、腫瘤等疾病,都不建議使用。

此外,國際上多項臨床研究證實,這種藥應限制在中風發病3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的效果最好,出血併發症的機率也最少;這就是所謂治療急性缺血腦中風黃金3小時的觀念。

不過,民眾實際上從發病到醫院做完電腦斷層檢查,完成藥物使用禁忌評估,要在3小時內用藥有許多困難,如確切發病時間不確定、過去病史不明確等;所以曾有人建議,從發病到就醫應在1.5小時以內,才有實際的治療效應。

◎建議中風發作時,應依下列步驟緊急處理:

●聯絡119、保持鎮靜:發現家人中風切勿慌張,應先讓病人平臥,並安撫患者,以免其情緒過度焦慮不安,造成血壓不穩,加重病情。

●維持呼吸道暢通:先將患者衣領鬆開,頭部略抬高,並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並保持患者周圍環境安全。對昏迷較深、呼吸不規則的重症病人,可先將頭部置放成後仰姿勢,以免呼吸道不順暢。

●儘快將患者送醫治療。

80歲的孔老太太日前因二度中風造成半身癱瘓,所幸醫院啟動黃金3小時搶救而恢復正常。醫生表示,民眾若能掌握「FAST」腦中風前兆辨識訣竅,就能降低憾事發生。

孔老先生說,妻子在4年前曾經中風,日前第2次中風,造成左半邊癱瘓,倒在2人開設的公司洗手間裡,僅靠右手抓著洗手間把手支撐身體;1個小時後才被女員工發現,趕緊找來家人將她送醫急救。

嘉義基督教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宋昇峰表示,老太太被送到醫院時,左半邊已完全癱瘓,腦中風中心立即啟動黃金3小時搶救機制,成功地在3小時內施行靜脈血栓溶解劑,讓老太太癱瘓的手腳恢復正常。

宋昇峰說,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被血栓堵塞造成的,如果能即時將血栓溶解掉,使血管暢通,腦細胞就可能恢復正常功能,病人就不會出現肢體癱瘓、無法言語、吞嚥困難甚至死亡的後遺症。

孔老先生在妻子恢復正常之後,今天特地登門向醫療團隊致謝。他說,妻子和他結髮1甲子,2次中風差點讓妻子變成肢體殘障,這次因為院方搶救得宜,讓他充滿感激。

宋昇峰表示,人人都應擔任缺血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的守門員,如果感覺自己或親友臉部左右看起來不對稱(Face)、手臂一側無法高舉(Arm)、或突然口齒不清(Speech),即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應馬上就醫,以把握搶救黃金時間(Time)。

他說,民眾如果能掌握「FAST」腦中風前兆的辨識訣竅,加入掌握腦中風黃金3小時的搶救行列,協助急性腦中風病患送醫,就很有可能避免憾事發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