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掌握知體質

  中國是世界上應用手診醫學最早的國家。 1953 年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制陶者的指紋,距今有 6000 多年的歷史,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紋印跡。

  手診診病,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歷史。在商朝甲骨文就有掌紋辨病的記載。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認為人體局部與整體有辯證統一的地方。《靈樞》也有診魚際紋路之法及爪甲診病法。唐代王超《水鏡圖訣》就介紹過小兒指紋診病方法。後又經過中外歷代研究者共同探索實踐,使它不但可以進行預測診治生理性疾病,還可以從心理上調節診治疾病。

  「從外知內。」「視其外,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疾矣。」「有諸內,必形諸外。」「掌中熱者腑中熱,掌中寒者腑中寒。」「手掌信息關全身。」這些認識,是古代醫學家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凡事物的局部都相似於該事物的整體,這是全息定律的基本定則。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指出:「手是人類外在的頭腦」

  人,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六腑、經絡溝通表裡,運行氣血而構成了—個有機的整體。「十指連心」,現代解剖學證實,手神經直接連著大腦,當臟器有病變時,就由自律神經傳到大腦,然後,再通過腦脊髓神經把變化情形顯示到雙手上。比如:中風前預兆,無名指麻木,向中指移動,或食指發麻;再比如:腦出血後,半身不遂之人,兩手掌浮腫,呈紫紅色,又冰涼,雙手掌紋路也很快變淺。現代醫學認為:疾病刺激會通過神經系統傳進大腦,再通過脊髓神經反映在手上,手掌皮膚比其他處皮膚有更為豐富的神經纖維網及各種神經末梢。所以,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及遺傳等其他因素,也自然會在手掌上反映出來過去和未來的健康信息。古代醫學家曾指出「面診不如體診,體診不如骨診,骨診不如手診」

   手診原理

  人的雙手上有十二條正經脈的 86 個經穴和 224 個奇穴,手部集中了與體內所有器官均有關係的穴位。手掌聯結著人體的前部、手背聯結著人體的後部各種器官,因此身體內部有無異常都可由經、穴傳遞給手的各部位。疾病的信號更會通過神經、血管和經絡反應到指掌的不同部位上來,而指掌的某種部位的形態改變,其中特異性和規律性的改變,就是望手診病的依據。

  白色——病在肺,手掌顏色蒼白或萎黃而失去榮華色澤大多是貧血,手掌呈青白色提示可能是瘀血。
  黑色——病在腎臟和腎上腺(副腎)。
  紫色——病在循環系統以及呼吸困難、缺氧、中毒、瘀血等症。
  黃色——病在肝膽。
  赤色——病在心臟。掌色紅為多血質體質,過紅其性格暴躁有患中風的危險。

   掌色與飲食

  1.手掌白而無血色,提示營養不良,貧血或病在肺臟;失血過多、術後體虛、產後體虛的手掌多呈白色無華。
  2.手掌晦暗無華者提示腎臟疾病,手掌發青的人,生性冷淡內向。
  3.手掌呈絳紅色者提示心火旺盛。
  4.手掌皮膚向緞子樣柔軟紅潤者容易患濕熱和痛風。
  5.手掌發紅的人多是熱情好客者,如果紅色變暗提示心臟功能不好,如果手掌突然變成紅茶色可能是腦溢血即將發生的徵兆。
  6.指端皮膚呈紫紺色,說明體內缺氧,可見於肺功能不全、肺心病、動脈痙攣等。
  7.手掌出現紅色網狀毛細血管揭示維生素 C 缺乏。
  8.手掌皮膚充血發紅多為嗜酒者、肺結核、風濕性心臟病。
  9.大、小魚際顏色緋紅或呈紅白相間,除了經常練習氣功者的掌色外,在年輕婦女特除情況下提示了妊娠。
  10.手掌紅、白交錯呈現象花崗石樣紅色斑狀者,俗稱硃砂掌(肝掌)——指在手掌大、小魚際處出現的鮮紅斑塊不高出皮膚、界限清楚。用小玻璃片平壓紅色區域為淡白色,放鬆後又轉為紅色,硃砂掌的人手掌溫度比一般人高出一些故顯得溫暖些。硃砂掌的出現可提示曾患過肝炎。紅斑若呈暗紫色,說明病情已遷延或肝細胞大部分受損害,有些肝病病人患病期間因無明顯體徵致肝病痊癒後也不知不覺,但在手掌上卻留下了硃砂掌。

  體內雌性激素增多,也是引起硃砂掌的原因之一,所以個別妊娠婦女,在妊娠期也可見到硃砂掌。另外體內維生素缺乏、肺結核、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砷中毒等亦可出現硃砂掌。

  有些過量的飲食會引起掌色的臨時性改變,在手診時應該掌握飲食所致的掌色變化以便正確做出診斷。

  1.多吃橘子、胡蘿蔔、豆腐皮者,掌色易黃。
  2.多吃綠色蔬菜者,掌色常呈灰色。
  3.多吃小豆(紅小豆)、蘋果醬者、掌色較正常人紅。
  4.多吃黑豆、黑芝麻者,掌色較正常人青黑。這些因飲食所致的掌色變異屬正常變異。

  握手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種禮儀,但是握手也會提示許多健康的信息和性格所在。因此,掌握一些手診知識,在實際交往中非常有用。

  一、伸手時首先看對方的拇指與食指的開張距離。

  1.拇指與食指張開30度以下者。主其人小心、謹慎、保守、自私,不喜歡改變自己和周圍環境。一般身體比較弱些。
  2.拇指與食指張開45度者。主其人靈活,適應能力強,慷慨,愛好自由自在,獨立能力強,富有同情心。一般身體都比較健康。
  3.拇指與食指張開成90度,主其人大方、開朗、仗義,獨立心極強,不易受環境束縛,但往往大意、浪費,自我主義。一般身體功能比較旺盛,但肝火盛。

  二、手感看對方

  雙方握手時,只要感受對比,就會發現每個人給你的感覺都不一樣。

  (一)手感的對比
  1.手感涼:主脾腎陽虛。體弱怕冷,消化吸收能力差。
  2.手感熱:主心腎陰虛。煩躁,上火,失眠,多夢,緊張。
  3.手感濕:主心脾兩虛。容易疲倦乏力。手掌多汗者,多為脾胃積熱,心火盛、心理壓力大,精神易緊張。
  4.手感干:主肺脾兩虧。皮膚乾燥,容易感冒。
  5.手感粘:主內分泌失調。特別是糖尿病人多見。
  6.手感溫暖潤澤:主五臟調和。身體健康。

  (二)手感的溫度
  1.手感熱
  (1)手感熱:握手時對方手感比正常人熱。如越握越覺得熱,則是一種實熱病,多有炎症。但再握時反覺不是很熱,往往是一種虛火,可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肝腎陰虛。多見虛火上浮,失眠多夢,心煩,口乾口苦,咽喉炎,高血壓,糖尿病,陰虛勞熱症等。
  (2)手掌熱:多見失眠多夢,心煩,口乾口苦,咽炎、糖尿病、便秘等。
  (3)手指熱:多見血粘稠高,三脂偏高,血壓高,容易疲勞等。
  2.手感寒
  (1)手感寒:手感比正常人寒者,可見於脾腎陽虛,甲狀腺功能低下,微循環障礙,經脈運行不暢,容易疲勞,容易感冒,心慌心跳,月經不調等。
  ( 2)手掌寒:多為脾胃虛寒,脾胃消化吸收系統較差,容易消化不良,便溏,疲倦乏力,貧血。女士多見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白帶過多。
  ( 3)手指寒:多為心功能衰弱及血液循環較差之症,容易疲勞乏力,難入睡、多夢、心跳心慌、頭腦不清、頭暈頭痛。
  3.寒熱交錯
  ( 1)手指熱、手掌寒或手指涼、手掌熱或一隻手寒、一隻手熱,多為陰陽失調。多見熱天怕熱,冬天怕冷;食熱上火,食涼覺寒;上熱下寒,虛不受補;月經不調,心煩心躁,失眠多夢,容易患上咽喉痛,下面手腳凍等內分泌失調現象。
  ( 2)手掌冬天怕冷,夏天熱者多為血虛。
   健康人手掌心冬暖夏涼,只要握手時多感受對方的手感,握手也是一種學問,但是握手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身體素質的手感溫度才好比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