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怕吃塑化粽? 營養師:避用沾醬

「一顆粽子熱量高達630大卡,等於吃下2塊炸雞」,端節將近,台北中山醫院營養師黃子芹今天特別提醒民眾,粽子大多為糯米製成,不僅難以消化,也容易導致血糖飆高,因此消化功能差的民眾或糖尿病患者最好減量食用。

近來塑化劑食品風波持續擴大,易使消費者對市售粽子存有疑慮,因此黃子芹建議民眾如果方便自製,儘量自己包粽;否則在選購時還是以知名大廠為主,同時還要留意食品添加物的標示。

此外,她還進一步指出,塑化劑最可能汙染的部份其實不在粽子本身,而是在於沾醬;因此她建議民眾吃粽時,不要添加醬油膏或甜辣醬,除了避免可能遭受塑化劑毒害,沾醬中的鈉成分含量極高,吃多了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

為因應即將到來的端午佳節,中山醫院營養組針對市面上常見的粽子進行熱量評比,發現廣東口味的裹蒸粽,每顆重量達320公克,熱量高達630大卡,比起 熱量455大卡的湖州粽,或410大卡的台灣粽都要高出許多。黃子芹提醒民眾,選購食用時要特別注意,以免吃進過多熱量而發胖。

她進一步指出,一般肉粽吃下肚後大約要6個小時才能消化完,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病或胃潰瘍患者病發;其次,有些甜粽則因糖分含量過高,容易使得血糖飆升,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

另外,老人與小孩的消化能力通常較差,吃太多粽子容易造成腹脹或腸阻塞的現象,因此,她建議民眾,一天的份量以一顆粽子為原則,並且儘量搭配蔬果以及去油解膩的洛神花茶,以達飲食均衡。

不怕塑化?學童吃油炸、喝糖飲
台灣國小學童、國中生特別喜歡吃油炸食物,喝含糖飲料。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約九成三的國中生在過去三十天內,一週內至少有一天喝含糖飲料,還有約五成六的國小學童每天的食物有一半以上為油煎或油炸。

國民健康局分析二○○九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二○○八年「國中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發現,國小學童、國中生喝含糖飲料及吃油炸食物情形嚴重,七成四的國小學童在調查日前一天有喝含糖飲料。國中生在過去三十天內,有八成五的人一週內會有至少一天吃油炸食品。

研究數據也顯示,國小學童平日看電視及打電腦的時間平均約兩小時,假日面對螢幕更超過四小時。

國民健康局建議,家長愛孩子,就從健康三五七開始。「健康三五七」是指正常攝取三餐、天天五份蔬果、每週運動七天,每天至少運動三十分鐘,家長最好從小培養孩子聰明吃、快樂動的習慣,以預防肥胖上身。

國民健康局推動「健康一百,台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活動,邀請孩子與家長一起參加,共同學習如何「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國民健康局表示,最好多選擇健康天然的食物,養成動態生活習慣,這樣身體才會更健康。

醫師提生活拒塑 改用鐵製容器
食品添加塑化劑風暴,讓人聞塑色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吳明蒼說,若擔心不慎病從口入,建議應從改用鐵製容器著手,啟動「生活拒塑」的第一步。

高醫家醫科及小兒科週一至週六開設成人或小兒「塑化劑諮詢門診」,今天舉辦記者會。吳明蒼說,塑化劑有500多種,其中與民生有關的塑化劑有25種,民眾擔心不小心購食添加塑化劑的黑心食品後,會導致健康受損,可能更多人疏忽了天天接觸塑化劑的累積毒害更可怕。

吳明蒼表示,美國及德國曾做過大規模研究調查,發現2國人民身體內多少都有塑化劑殘餘量;國內陽明大學學者也同樣做過流行病學研究,國人體內平均塑化劑殘餘 量是美國人、德國人的2至5倍之多,可能與食品違法添加塑化劑有關外,依國內外學術研究文獻來看,與生活使用塑製容器關係密切。

他認為,台灣是塑膠大國,男女老幼每天都會接觸塑製容器,除皮膚會與塑化劑接觸外,無毒食物放進塑製容器內保存,同樣會有塑化劑污染之虞。

他說,坐而憂不如起而行,先從改用鐵製容器著手,逐步營造「生活拒塑」新生活概念,在此之前,至少塑製容器不可用來盛裝熱食。

吳明蒼建議,平時少碰、少用塑化製品,多喝煮沸開水,多吃蔬果及非加工的新鮮食物,配合適量運動,不慎食入為塑化劑污染的食品也能很快排出。

高醫檢驗室主任陳百薰表示,塑化劑DEHP環境賀爾蒙經人體吸收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引起癌症議題僅限於動物實驗,但已被證實會干擾賀爾蒙雄性激素的訊息傳遞及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對女性生殖系統的影響較慢,直到女性青春期或成年才會表現出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