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感冒五大禁忌


多數人一年大概會感冒兩、三次,總以為早知曉該如何應付。

請不要這麼有把握。其實我們被灌輸的觀念多半是錯的,反而會將病毒傳染給週遭的人,並延長症狀期,讓自己更容易感染下一波的感冒。

這一季當您開始喉嚨痛、流鼻水時,請注意下列五項禁忌:

一、咳嗽或打噴嚏時‘雙手’是錯的遮口方式

遮掩或許比較禮貌,但會讓病毒留在手上,並轉移到所碰觸的每樣東西上。澳洲阿德雷德大學病毒學榮譽教授克里斯.布瑞爾說,當有人咳嗽或打噴嚏時,飛沫裡所含的病毒透過空氣傳播固然有可能被其他人吸入,但飛沫大多很快掉落地上乾掉。

然而,不穩定的感冒病毒若留在濕潤的黏液裡,也就是打噴嚏時噴到你手上的東西,那病毒存活時間就長得多。醫院的研究顯示,相較於短時間探病但東摸西碰的人,一整天坐在病人床邊反而較不易感染病毒。鼻病毒(rhinoviruses)是最常見的感冒病毒之一,在皮膚上,或電話、電腦鍵盤等物品上可存活三小時之久。因此真正危險的是您的雙手。
正確做法:

•打噴嚏或咳嗽時用自己的手臂或面紙遮住,之後將面紙丟棄。

•若以手遮口,應立即洗手。也要經常提醒家人洗手。

•揉眼時用指節。指節不像指尖那麼容易碰觸到別人的病菌。尚未洗手前最好不要碰臉。

二、身上不必裹太多衣服

冬天總免不了得感冒或流感,但原因倒不一定是受寒。英國索爾斯伯利市有人做過一項研究,將志願者分成兩組,一組充分保暖,另一組坐在戶外,雙腳浸在冰水裡;給每個人都吸入一些鼻病毒,結果發現兩組感染率差不多。

我們在冬天比較容易感冒,原因是經常待在室內,與已受感染的人共享空氣。孩子若在太陽下跑來跑去,比較不會互相碰觸、交流病毒,反而是濕冷的天氣窩在教室裡較易感冒。

另有證據顯示,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吸入黴菌,可能使呼吸道的問題惡化。
正確做法:

‧窗戶開一點縫隙,新鮮流通的空氣可趕走病菌。

‧眼口鼻的黏膜是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暖氣別開太強,以免黏膜變得太乾。

‧去除黴菌。有些人容易因黴菌而感染呼吸道疾病。

三、別急著求醫開抗生素

這是我們最常犯的錯誤之一,一有感冒症狀就請醫師開抗生素。過度使用抗生素不僅讓細菌產生抗藥性,而且本來就治不好感冒。抗生素是對付細菌性感染,並非病毒。此外,抗生素也會殺死好菌,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事實上,根據美國《家庭醫學期刊》去年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醫師說幾句安慰的話比藥物更能讓患者加速恢復健康。

即使感冒一週後鼻涕還是黃稠狀,也未必需要吃藥,那只是身體在排出死亡的細胞。
正確做法:

‧出現症狀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休息,必要時服用鼻塞藥、退燒止痛藥或阿斯匹靈。

‧如果一週後你懷疑胸部、鼻竇或中耳感染,去看醫師。

‧如果最後一定要吃抗生素,可考慮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內的好菌,提升抵抗力,以防再次感染。

四、「傷風宜挨餓,發燒該多吃」是錯的

老一輩傳統觀念或許在以前的年代有其道理,但現今觀念是:毋需挨餓。

生病時反而應該對自己好一點,補充睡眠與正常飲食。營養充足才能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增強免疫力。通常發燒或咳嗽、打噴嚏會流失很多水分,此時更重要的是注意液體的攝取。如果挨餓,可能水分也連帶攝取不足。

正確做法:

‧飲食正常,大量補充液體(喝水最好)。

‧多準備當季新鮮蔬果。大自然總會在我們最需要時提供特定的營養素。

‧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如β-胡蘿蔔、維生素C與E)的抗感冒食物,這些營養素都存在蔬果裡。

五、別逞強

許多藥物可幫助我們舒緩症狀,但感冒真的該吃藥嗎?保健主任說,一般而言,治感冒與流感的成藥只能壓制症狀而已,無法根治。

有人可能自認可以照常工作,但這會讓免疫系統過度勞累。您需要的是多休息,而「服用這類藥物可能會有反效果。」史東表示。

此外,多項研究顯示,壓力與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力。照常上班上學不僅會傳染給別人,也恢復得較慢。
正確做法:

‧儘可能在感冒的頭三天待在家裡,這段時間感染力最強。

‧放鬆、休息,但可維持平日的運動習慣,增強免疫力。

‧好好照顧自己,別抽菸或喝酒,務必注意營養與睡眠。此時增加任何壓力都會讓免疫系統更脆弱。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慢性疲勞症候群,按那個穴?

有些人經常全身疲憊、乏力;食慾減退,對各種食物均缺乏食慾,尤其是油膩食物,看著都厭煩;經常出現頭痛、頭暈、失眠、嗜睡、記憶力差等症狀;有時出現尿頻、尿急情況,男子出現陽痿、早洩問題,女子出現生理不調等問題;皮膚粗糙、乾燥,脫屑較多,指甲失去光滑和光澤,毛髮脫落、易斷;抵抗力低下,經常發生感冒;脾氣不好,暴躁、易怒⋯⋯這些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以極度疲勞為特徵的綜合性症狀,現代醫學手段檢查身體,往往查不出任何實質性病變,但身體卻極度不適,人往往痛苦不堪。

中醫認為這個病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肝主疏洩,肝氣不調人就會煩躁易怒;同時,肝主筋,肝功能不好的人,運動和神經系統也會出現問題,如疲乏無力等;另外,肝藏血,肝氣不順暢,人的心血管系統也會出現問題。脾是人的後天之本,主運化,脾虛一方面導致人的食慾下降,另一方面使營養物質無法正常輸送到全身,人便會出現疲勞、倦怠的問題。

腎是先天之本,與人的生命過程息息相關,腎功能不好,身體的整體功能都會出現問題。所以,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從調養肝、脾、腎入手。百會、印堂、神門、太溪、太衝、三陰交、足三里這幾個穴位,就是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重要穴位。

百會、印堂在頭部,都是督脈上的穴位。督脈通入大腦,所以用它們可以醒腦開竅、健腦提神;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太溪是腎經的原穴,兩穴原原相配,能夠交通心腎,調養心腎功能;太衝是肝經的原穴,是肝經之氣灌注的地方,善於調節肝的功能;三陰交、足三里是調理脾胃功能的常用穴位,用它們可以健脾益氣,恢復體力。

日常使用這幾個穴位,按摩最方便,可以分別對每個穴位進行按揉三至五分鐘,每天有空的時候就揉按揉按,長期堅持,身體狀況會逐步得到改善。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DHA 膽鹼 葉酸 吃出聰明來


以前小時候,上學前媽媽一定要孩子吃完早餐,說這樣上課才記得住,現在有一些證據可支持這種說法,發現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後比空腹時的記憶力好,有一項研究指出先喝含50公克葡萄糖的飲料,背的單字會比較多。

一項研究發現,早餐吃些含脂肪及蛋白質的肉類可以增加學習力,效果比單獨喝含糖飲料更好,糖分可增強短期的記憶力及增加工作的精確度,蛋白質則可使注意力較為集中。而在動物的研究中發現長期食用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卻使學習能力下降,所以飲食以均衡最重要,大約一份脂肪,一份瘦肉,配四份澱粉類,另外蔬菜水果的某些物質對維持聰明也是很重要的。

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如魚類與植物性的油脂,可使得記憶力比大量食用動物脂肪的人好,這與改善神經的傳導功能可能有關。很久以前就傳說著吃魚會聰明,現在已有不少研究支持這觀點,海水魚類含有許多DHA可能與牠們需要抵抗巨大的深海壓力有關,因為這種脂肪使得細胞變得柔軟有彈性,DHA在腦中濃度特別高,使神經細胞有彈性可能因此功能也較好。

一些研究指出,若缺乏DHA對視覺嗅覺都會有影響,DHA還可以增強腦部儲存記憶的能力,許多植物油在身體中也可轉變成DHA,吃素的人若飲食均衡也不會有缺乏的問題。有一些研究指出,老人若吃太多食物記憶力會退化得比較快,吃飯八分飽就應該停止,老的大白鼠躲避危險的能力比年輕者差,若給予較低熱量飲食則改善。一些研究指出喝酒過量記憶力會減退,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會變差,甚至發展成老人痴呆症。

最近發現有一種物質稱為膽鹼,在腦部功能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所轉變的物質就是腦神經傳導最重要的媒介,老人痴呆症患者的腦中此種物質也有缺乏的情形,腦細胞需要膽鹼,它是B族維生素中的一種,有助於大腦發揮其最佳功能。

膽鹼進入大腦之後將轉化為乙酰膽鹼,這是一種神經傳導素,負責將信息從一個大腦細胞傳遞到另一個大腦細胞。大腦內乙酰膽鹼過低將導致不同程度的記憶喪失——輕微的如:「話就在嘴邊,可我就是記不起來要說什麼」;嚴重的則可能出現健忘症。另外,形成和保持髓鞘也需要膽鹼,髓鞘具有保護神經細胞的功能,能夠保證信息快速而準確地傳遞。

膽鹼在雞蛋中含量較多,肝臟、花生、肉類、蔬菜、小扁豆和豆類產品,包括豆腐,魚子醬也有不少。吃的食物種類多則膽鹼較不易缺乏,這與多樣化的飲食減緩衰老的觀念相吻合。

一些研究指出膽鹼對胎兒腦部的發育是很重要的,膽鹼可經由母親的胎盤及乳汁供應給幼兒,攝取足量膽鹼的母鼠所生產的後代,終其一生記憶力注意力均較好,而且到老年時記憶力的退化也較慢。

媽媽的飲食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智力,若關心孩子,在寶寶未出生之前就可以做很多事。葉酸對腦部的發育很重要,若孕婦缺乏葉酸則嬰兒可能會有神經系統的缺陷,智力也可能受到影響,葉酸在一些深色蔬菜水果中含量很多,但遇熱會被破壞,青菜不要煮太久,還是綠色的時候就要拿起來。孕婦喝酒過量可能造成胎兒的智力受損,喝酒過量對後代智力的傷害可能並不侷限於女性,一項研究指出雄性鼠若長期飲酒,則它們的雄性後代成年後記憶與學習力均較差。

智力除了遺傳之外,飲食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還是胎兒時要靠媽媽攝取足夠的營養,出生以後母乳的品質還是要媽媽均衡的飲食,斷奶後注意飲食則是自己保持聰明頭腦的一生大事。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何謂的五臟六腑


中醫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五臟主要是貯藏精氣,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華,排除其糟粕。

一、心與小腸:心是臟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著主導和支配的作用。而中醫認為,心主神志,與人們的思維意識活動有關,如我們經常說“用心想一想”,就是講的心在人的思維活動中的作用。心是人體血液迴圈的動力,血液通過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從脈搏上反映出來;心主汗,開竅於舌,舌質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變化。小腸位於腹腔,通過胃消化後的飲食水穀進入小腸,進行進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排除其糟粕。小腸有了問題就會出現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大小便異常,如腹痛、腹瀉、少尿等症狀。心與小腸互屬表裏,心屬裏,小腸屬表,心之陽氣下降於小腸,幫助小腸區別食物中的精華和糟粕。如果心火過盛,可移熱於小腸,出現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狀,反之,小腸有熱,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現心中煩熱,面紅,口舌生瘡等症狀。

二、肝與膽:肝具有調節某些精神情志活動、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協助脾胃消化食物。肝開竅於目,肝臟有病常會引起各種眼病。膽附於肝,膽所貯藏的膽汁是由肝分泌來的,“借肝之餘氣,溢入於膽,積聚而成”。肝膽互為表裏,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證膽汁的貯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膽汗排泄通暢,肝才能發揮其疏泄之性。肝膽發病時互相影響,所以在治療時肝膽同治。

三、脾與胃:脾胃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傳輸營養、水分,以供人體生命活動的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為後天之本”之說。此外脾還有調節水液、統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與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臟腑,二者經脈互相聯繫,構成表裏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任務。胃主降,水穀得以下行,便於消化,脾主升,水穀精微才能輸布到全身。

四、肺與大腸:肺上連氣管喉嚨,開竅於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氣,肺功能正常,則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和調。如果肺氣不足,則可出現呼吸減弱,身倦無力,氣短自汗等全身虛弱症狀。肺主肅降,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保持小便通利。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糟粕,肺與大腸構成表裏關係。大腸的傳導有賴於肺氣的肅降,肺氣肅降則大便傳導如常,糞便排出通暢。若大腸積滯不通,反過來也影響肺氣的肅降。

五、腎與膀胱:腎左右各一,與膀胱構成表裏。腎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稟于父母之精,稱為先天之精,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本;一是指來源於脾胃的水穀之精,稱為後天之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藏命門之火,命門之火不足,常導致全身陽氣虛弱,發生各種疾病。腎主水、主骨、生髓,與人體的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水液代謝有密切關係。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貯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腎氣盛衰有密切關係。腎氣充足,尿液可以及時分泌於膀胱並排出體外。若腎氣虛而不能固攝,就會出現小便頻繁,遺尿或失禁,腎虛氣化不及,則出現尿閉或小便不暢。

六、三焦:三焦也是人體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而是指人體部位的劃分,即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等。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人體的氣化作用與水穀的運行通路。這些生理功能,實際上是肺臟宣發衛氣,散佈津液,脾胃運化,腎與膀胱調節水液和排泄尿液等幾個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而不是指單一臟腑的功能。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冬季養生注意啥?

從立冬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的前一天,通稱為冬季。古語稱,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冬季之風為北風,其性寒。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科學地保健養生,對提高人體耐寒能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顯得尤其重要。

提高室內空氣濕度,適時開窗通風

冬天空氣乾燥,濕度較低,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不少人感覺特別乾燥,削弱了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極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一般將室溫保持在18℃—24℃之間,濕度50%~60%為宜。為了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建議採取如下措施:在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灑水,放一盆水在室內,使用空氣增濕器或負氧離子發生器等,來增加室內空氣濕度,保持環境中的水分。

冬天很多人喜歡待在室內,而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室內又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極易引發感冒、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為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建議每天適時開門窗通風換氣,一般早晚各開窗通風一次,注意避免對流風,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也可在庭院或室內養些能淨化空氣、涵養水分的綠色植物。同時要定期採用食醋薰蒸、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薰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由於冬季室內外溫差大,人們離開“暖氣”環境時應立即添衣,以防寒氣侵襲而致病;進家門立即換掉厚重衣物,以適應室內的氣溫。

加強鍛練,增強體質

在冬季,人們切莫貪戀居室,應儘量多到戶外參加一些運動鍛練。進行適當的鍛練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還能在意志品質方面得到一定的鍛練。鍛練的方式很多,如散步、慢跑、做體操、打太極拳等。

由於冬季氣溫低,體表的血管遇冷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較差等原因,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方法進行鍛練,都必須遵循“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的原則。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運動前最好先來一杯溫水,以補充水分;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各器官保護性收縮,關節活動範圍減小,身體感覺比較僵硬,鍛練之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活動;要注意按自己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選取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活動量要適宜,運動量不易太大,要注意中間休息;注意交通安全;運動後要及時加衣,避免感冒、凍傷,可適當做放鬆恢復活動,有條件者還可進行按摩等。

應季提示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寒冷使血壓改變明顯,尤其在寒流來臨時,驟變的氣溫更使心腦血管疾病頻頻突發。對此,患者日常的血壓監測和一旦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時的急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人體臟腑組織的陰陽性


上為陽,下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四肢為陽,軀幹為陰;背屬陽,腹屬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五臟(心、肝、脾、肺、 腎)屬陰,六腑(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屬陽。器官的功能屬陽,形體屬陰。

陰陽對立著的兩面,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其相互關係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處於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變化中。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男人為什麼比女人的壽命短?


    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男性對待健康的態度。所以,想讓他跟你活得一樣長,只需讓他跟你一樣在乎健康。

    台灣的一項健康調查顯示:台灣男性十大死因排行榜上的疾病,許多都是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甚至是可以預防的。「佔發達國家老年人8成以上的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都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形態而獲得良好地控制。」台北市立陽明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美國癌症學會資深醫療顧問麥克吉尼斯也說,即便是癌症,大部分都有5~10年的潛伏期,你大有時間抓到它。

    所以,趕快叫你的他坐在你身邊,讓他跟你一起看完下面的文字!幫他找到了健康問題中存在的隱患,還要陪他渡過生命中的5個「魔鬼時刻」。所謂的「魔鬼時刻」是指,不少疾病的發生與惡化都具有明顯的時間特點,在某些時間段人的生命力特別脆弱,最易被病魔所擊倒。

1、最「可怕」的魔鬼時刻:每天的清晨(6~9點)

    心律失常以早晨6~9時最頻繁。

    清晨是最可怕的魔鬼時刻,調查顯示,全天的死亡人數中,60%的人均死於凌晨。生物鐘學家研究指出,這是因為人在黎明時分,血壓、體溫變低,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較濃稠,肌肉鬆弛,容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同時,凌晨也是新生兒誕生的高峰期,也許真的是「新舊更替」的理想時間吧!

    作怪魔鬼:心臟病、中風、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癌症。

    應對方案:定期體檢,關注身體的每一個訊號。增加運動,提高心肺功能;保持充足的睡眠,缺少睡眠容易導致體內激素失衡,產生對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

2、最「應季」的魔鬼時刻:每年最熱和最冷的幾個月

    通常,當夏季氣溫升高到35℃以上,就可能對人體構成危險。而寒流降臨,醫院門診及住院人數都會驟增,死亡率也會上升。天氣太熱或太冷,都會導致人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抵抗力、新陳代謝降低,從而促使一些慢性疾病爆發。

    作怪魔鬼:慢性疾病。

    應對方案:慢性疾病的預防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注意飲食、調整作息時間、增加運動,並定期體檢。

3、最「知名」的魔鬼時刻:每週一

    總是沒有來由地討厭星期一,是因為休息了兩天之後不得不繼續開始工作嗎?這個論點曾被最知名的動畫人物「加菲貓」充分表明過,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星期一了。沒錯,當我們的身體開始工作,身體裡蘊含的疾病也同時開始工作了。

    芬蘭的醫學專家證明,星期一中風最多,而星期天下降至最低。星期一是心腦血管病人的危險時間,發病及死亡危險比其他幾天高出40%,在德國被稱為「黑色的星期一」。

    作怪魔鬼:中風、心腦血管疾病。

    應對方案:格外注意說話含糊不清、視覺問題、虛弱或身體麻痺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中風的前兆。如果出現劇烈的頭疼也要馬上就醫,這可能是出血性中風的症狀。每週一的清晨,可在起床後服1片阿司匹林,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枇杷膏要怎麼用才正確


最近溫差大,如果沒有適時添加衣物,容易感冒、咳嗽,吃藥也不見得有效,必須靠自己的抵抗力。如果咳的很嚴重,晚上常睡不好,也沒有食慾,導致整天昏沈、沒有力氣,可以喝潤喉、潤肺的茶飲。

枇杷膏不適合感冒初期時吃

但特別提醒,若感冒初期喉嚨發炎、有痰時,不建議吃枇杷膏或羅漢果、八仙果等,症狀反而會越嚴重,應該在喉嚨不痛、上呼吸道症狀已消失時再吃。

感冒初期應先化痰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黃中瑀表示,感冒初期多伴隨喉嚨痛、喉嚨發炎、有痰、鼻涕、咳嗽等症狀,咳到喉嚨很不舒服時常有人會自行服用枇杷膏、羅漢果等。

不過,枇杷膏有補藥成分,仍在發炎期不能吃;羅漢果和八仙果對於寒咳有痰的人來說更不適合,因為藥性太涼,吃了易噁心、脹氣、腹瀉,建議等感冒後期,所有上呼吸道症狀消失時再用。

而羅漢果和枇杷膏,也需視個人體質適量攝取。
 ★枇杷膏
 適合:慢性乾咳者
 不適合:體質燥熱者
 ★羅漢果
 適合:咳到聲音沙啞者
 ★八仙果
 不適合:體質虛冷者

正在咳嗽時可以多喝溫開水潤喉、護嗓。

喝杏仁糊 楊桃汁

若是一般食補,黃中瑀醫師建議,咳嗽期間可每天喝1碗杏仁糊,或是買1杯楊桃汁加熱後喝,有助於化痰、潤喉與潤肺。

但是正在咳嗽時,除了冰飲不能喝,太甜的食物,例如蜜紅豆或甜蛋糕等,也要儘量避免,因為糖分容易生痰,更會引起咳嗽,最好的潤喉方式就是多喝溫水。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維他命D與骨質疏鬆治療 \ 李文吉 醫師

多年來專家學者的努力,骨質疏鬆的病理機轉、診斷、治療指引 (guidelines)都已趨明確;對骨鬆的預防方面,繼鈣對骨重塑的關鍵角色被瞭解之後,攸關鈣吸收良窳的維他命D也就愈加受到重視。

維他命D【1,25(OH)2 D】是脂溶性維他命,是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當維他命D在血中濃度 (以測其代謝物25(OH)D 為準) 低於75n mol/L (30 ng/ml) 時,鈣在小腸的吸收會減緩,使血鈣濃度下掉(恆定保不住);身體會立即啟動副甲狀腺素的分泌,進行骨吸收,藉釋出骨鈣,來維持血鈣。釋出骨鈣會同時造成了骨質流失,因此,不讓維他命D低,好讓鈣吸收順利進行,也是減少骨質流失的重要措施。

能從食物攝取的維他命D只有蛋黃、一些魚油…等少量、活性很低的 D2、D3;身體大部分的維他命D是靠體內合成 (內生性endogenous synthesis)。人的皮膚內有維他命D的前驅物 (7-dehydrocholesterol ),經紫外線(日曬)照射、先合成活性低的D3,D3與從食物來的D2….等在肝臟、腎臟進行羥基化作用 (hydroxylation),轉化成活性1.000倍的維他命D,為生理所用。

成人在50歲前,每日應攝取維他命D 200 IU, 51 ~70歲 400 IU, 70歲後是 600 IU; 估計從食物來的大約只有 100 IU,因此,身體合成維他命D的角色,相形吃重;只是年齡會使皮膚的維他命D前驅物減少,使合成降低;而肝、腎的羥基化功能也會退化,加上日曬不足 (戶外活動少) …..等,都會造成維他命D不足。一項包括美國、歐洲、中東、南亞….大規模的普查 發現2/3的停經婦女,維他命D不足 (指 25(OH)D低於75nmol/L)。 而另一項針對60歲以上 (男女都有)、非外傷骨折(即骨鬆性) 的住院病人研究,則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低於 75nmol/L。 這些數據顯示維他命D與骨質疏鬆確有關連;而研究也證明補充維他命D可降低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甚至也可能因 維他命D會改善下肢肌肉、神經系統的機能,使高齡跌倒率也降低22%。

台灣日曬充足,原以為不成問題;但或因食物、或因美白觀念作祟,統計上停經婦女仍有一半以上維他命D不足。有些綜合維他命或奶製品有添加維他命D,但因添加量不夠、或因風味改變、服用性不高,成效不彰,維他命D的補充顯然須要加強。 2005年4月,美國FDA批准了骨鬆藥物結合維他命D的製劑,對極可能維他命D也是不足的骨鬆患者,作雙管齊下的治療。這式處方,再加鈣的加強攝取,的確使骨質疏鬆的治療與預防更見周詳,相信臨床成效也將更為顯著。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骨盆底肌肉鍛鍊


什麼是骨盆底肌肉?

骨盆底是由多層肌肉及其它組織構成的。這些肌肉及組織像吊床一樣,從背後的尾骨延伸至前面的恥骨。

人的骨盆底肌肉支撐其膀胱及大腸(結腸)。尿道及肛門穿過骨盆底肌層。你的骨盆底肌肉幫助你控制大小便。它們也有助於性功能。保持骨盆底肌肉強健十分重要。

我為什麼需要做骨盆底肌肉鍛鍊?

人在任何年齡都需要強有力的骨盆底肌肉。

以下原因會令骨盆底肌肉變弱:

  • 治療膀胱或大腸疾病的外科手術;
  • 便秘;
  • 肥胖;
  • 提舉重物;
  • 長期持續性咳嗽(如吸菸咳嗽、患支氣管炎或哮喘);
  • 或身體虛弱。


有壓力性大小便失禁的人—也就是咳嗽、打噴嚏或做運動時會尿濕褲子的人—會發現骨盆底肌肉鍛鍊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骨盆底肌肉鍛鍊對於經常因尿急需要排尿(稱為緊迫性失禁)的人同樣有用。

有大便控制障礙的人會發現骨盆底肌肉鍛鍊對肛門括約肌有作用。這塊肌肉是骨盆底肌肉群中的一塊。

我的骨盆底肌肉在哪裡?

首先要找出你需要鍛鍊哪些肌肉。

  1. 坐下或躺下,放鬆大腿及臀部的肌肉。用一面小鏡子觀察骨盆底肌肉收縮會有幫助。
  2. 收緊肛門周圍的環形肌,就像你正盡力忍著不排氣一樣。然後放鬆這塊肌肉。收緊及放鬆數次,直到確定你已經找到正確的肌肉為止。儘量不要收緊臀部。
  3. 當你去廁所小便時,試著中斷尿流,然後重新開始排尿。通過這樣做來瞭解該用哪些肌肉—但只能每星期做一次。如果中斷後重新開始排尿超過一次,你的膀胱可能不會以正常方式排空。
  4. 男性不穿衣服側身站在鏡子前。當你用力收緊骨盆底肌肉並保持收緊時,應該看到你的陰莖內縮,陰囊上提。


如果你沒有明顯感覺到骨盆底肌肉「收緊及提起」,或者如果你不能像第3點提到的那樣減慢排尿,或者完全看不到第4點提到的陰囊和陰莖上提,就要向你的醫生或護理師尋求幫助。他們會幫你令你的骨盆底肌肉正常工作。骨盆底肌肉非常弱的人將會從骨盆底肌肉鍛鍊中受益。

我如何做骨盆底肌肉鍛鍊?

既然你可以感覺到肌肉在運動,你就可以:

  • 同時收緊並向內收起尿道及肛門周圍的肌肉。將這些肌肉向內向上提。每次收緊骨盆底肌肉時,你應該有「提起」的感覺。儘量一邊用力保持收緊一邊數到8。然後放鬆這些肌肉並讓自己鬆弛下來。你應該有明顯的「放鬆」感覺。
  • 重複(收緊及提起)然後放鬆。最好在每次提起肌肉之間休息8秒左右。如果你收緊不能堅持數到8,只​​需量力而為。
  • 儘量多次重複這種「收緊及提起」鍛鍊,每組最多收緊8至12次。
  • 儘量做3組8至12次收緊,每組之間要休息。
  • 每天在躺下、坐下或站立時做完整套鍛鍊計劃(3組8至12次收緊)。


進行骨盆底肌肉鍛鍊時:

  • 保持正常呼吸;
  • 只收緊及提起;
  • 不要繃緊臀部;
  • 以及保持大腿放鬆。


認真進行骨盆底肌肉鍛鍊

認真地做幾次收緊鍛鍊比馬馬虎虎地做很多次效果好!如果你不確定你的收緊鍛鍊做得是否正確,或者3個月之後症狀未改變,就要向你的醫生或護理師尋求幫助。

讓鍛鍊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你一旦學會瞭如何做骨盆底肌肉收緊鍛鍊,就要進行鍛鍊。最好是每天都做。你應該全心全意地做每一組鍛鍊。你應該定時做骨盆底肌肉收緊鍛鍊,可以在去廁所之後,喝東西時,或者躺在床上時鍛鍊。

其它對加強骨盆底肌肉有幫助的做法:

  • 不要自己一人提舉重物。
  • 每天吃水果及蔬菜,並喝6至8杯水。
  • 排大便時不要過度用力。
  • 向你的醫生查詢花粉症、哮喘及支氣管炎的治療,以緩解打噴嚏及咳嗽。
  • 保持你的體重處於符合你的身高及年齡的範圍內。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身體某些部位肌肉跳動是怎麼回事?


  良性肌束顫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身體局部肌肉出現不自主的肌束顫動,即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肉跳」。最多見於面部以及四肢,當然可以發生於人體任何一個部位。

  肉跳可以僅發生在局部一小群肌肉,如眼皮不自主跳動,也可以是廣泛地累及肢體或全身。大多數人的一生中都經歷過一定程度上這種肉跳,然而並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當這種肉跳廣泛而持續時才會引起人們注意而去就醫。

  其發生的原因至今還不是很明確,但是臨床試驗證明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運動,急性病毒感染,焦慮及藥物使用。其中,長時間運動是造成肉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常見可引起肉跳的藥物有:利尿劑,皮質激素、雌激素以及過量的咖啡因。

  良性肌束顫綜合徵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關鍵的處理方法是讓患者心理和生理上放鬆休息,正確地疏導患者,減輕其心理上的焦慮和緊張。對于于部分患者來說,給予小量的鎮靜劑可能會有效。

  另外,可以攝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藥物或食物,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預防肉跳方法。平時食用富含上述抗氧化物質的西紅柿,藍莓,海藻,捲心菜、甘藍以及花椰菜,柚子,洋蔥,菠菜,山楂等等食物將於益於減少肉跳。

  良性肌束顫綜合徵需要與運動神經元的肉跳相鑑別,運動神經元的肉跳多為持續性的,在運動和安靜的情況下均可發生,多存在肌肉萎縮和無力,且在肌電圖檢查時有著特徵性的改變。具體如何鑑別請諮詢醫院神經科的醫生。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無效且易傷害脊椎 - 外力拉扯增高

勉強以外力拉扯關節來增高,容易傷害脊椎,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指出,脊椎本來就是S型的,以增高機或任何外力硬要拉直或拉長,都不恰當,很容易受傷。

中醫師吳建東指出,中醫不主張利用外力拉扯來增高。適度伸展、拉筋雖然促進柔軟度,但想藉拉扯脊椎尋求增高,不可能有效,且容易受傷。中醫師指出,生長板閉合後,外力拉扯,或任何藥物的刺激,都無法再長高。

有些民眾運動時特別賣力,常挑戰極限,甚至誤認為拉筋時要出現疼痛感才有效果。中醫師表示,運動別太勉強,部分運動老師或教練過度要求學員,或民眾自己求好心切,常引發運動傷害。臨床上可見有些民眾因為過度拉扯、伸展傷及腰椎,不少是練習時太勉強所致。

醫師提醒,任何想要快速進步,一步到位的運動方式,都易導致傷害,拉筋伸展時實不宜過度拉扯產生疼痛。而痠痛時過度用力的活動扭轉反而讓原本緊繃的肌肉更緊張,症狀雪上加霜,故推拿或自行活動時最好講究「慢」與「輕」的原則。醫師指出,平常活動筋骨時以不疼痛為原則,適當地拉筋對活絡氣血有幫助,但勉強拉扯筋肉,對健康並無益處。

父母常想幫孩子進補,促進長高,又擔心藥材是否適用。吳建東醫師指出,使用中藥仍建議由中醫師來把關,依照中藥特性來看,補腎陽的藥材如附子、肉桂等,不建議孩童過早服用。吳建東指出,補腎藥常用於輔助孩童成長發育,但青春期以前,中醫師通常不會給予補腎陽的藥方,以免促使孩子過早發育;補腎陰的藥較無這類的問題。一般建議開始變聲或月經剛來時,再考慮請中醫輔助給方。

醫師提醒,中醫並非一開始就給予補腎藥,大都會先了解孩子的胃口,或詢問腸胃道的健康狀況,如經常有便秘、腹瀉,腹脹,先予調理。胃口不佳多給予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方加減,以免胃口不開影響轉大人的時間。胃口不錯,健康正常,但到國中一、二時,發現發育較慢時,才會考慮轉骨方,但應用藥物仍需留意來源、品質與適用性,不妨由中醫師處方,把關。

此外,有些孩童胃口其實不錯,但到了青春期怕胖,過度節食,也是後來造成發育不佳的因素之一。有些少男、少女以不吃澱粉或正餐方式減肥,可能造成月經及荷爾蒙紊亂失調,建議父母留意。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中.港.越腸病毒續強 假期出國須留意

儘管已經入冬,但最近民眾如果要到香港、大陸和東南亞地區一定要特別注意,根據國際監測資料;

今年國內腸病毒疫情入冬後也未見趨緩,統計今年至今,已有46例腸病毒71型重症,其中3人不幸死亡,在越南今年也出現腸病毒71型大流行,截至10月中 已累計通報8萬例手足口病病例,有137例死亡,而且多數為兒童。此外,大陸今年至11月共報告150多萬例,其中有470例死亡,香港今年截至12/8 共累計234件手足口病群聚感染,有68例腸病毒71型病例,其中4例重症,並有1例死亡。

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中、學校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其中又以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疾管局也提醒家長,孩子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等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出國旅遊也要勤洗手,以免感染。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揮別慢性疲勞症候群 六大妙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謝瀛華醫師指出,很多人在長時間休假後會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會讓人活力盡失,持續疲勞外,還可能伴隨著心理和身體上的不適,例如輕度發燒、淋巴結疼痛、肌肉無力與疼痛、畏光和易怒、沮喪等。

很多醫學報告也指出,休了長假或生活調適不良而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者,體內的免疫系統也會有異常現象,有段時間,人們把慢性疲勞症候群稱為「自然殺手細胞缺乏症候群」。

對於慢性疲勞者,謝瀛華醫師建議,多攝取富含營養的食物,像是維生素、鎂、鐵質(如包心菜、豆腐、堅果穀物、肝臟及肉類食物等),或蘑菇等多糖類食物,並且要避免攝取任何有損體力的有害食物,如咖啡因、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可購置並多使用果汁機,並訂定健康的飲食計劃,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還有,輪流攝取各種食物,可以避免產生過敏的現象。

至於想早日擺脫慢性疲勞症候群,恢復蠻牛般體能,謝瀛華醫師要提供您六大原則以及六大妙招。

六大原則如下:

一、每天早晨多給自己十五分鐘,使你不會感到匆忙及倦怠的展開一天的生活。

二、服用綜合維他命。如果你因為錯失一餐、節食,或飲食不正常而感到不安,不妨每天服用一錠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品。因為營養不良可能引起疲勞,若使用適當補充品可以補救缺乏的營養素,但別期待任何維他命能立刻賜予你能量。

三、戒菸。抽菸會阻礙氧氣輸送到各組織,其結果便是疲勞。剛開始戒菸時,不要期待體能能立刻復甦,因為菸裡的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戒菸可能會引起暫時的疲勞,但對長時間倦怠者則相當有效。

四、減肥。如果過年後體重過重(須要減輕二○%的體重),則減肥將有很大的助益,最好是從飲食及運動雙管齊下,並且少吃甜食,因糖分多會過度激活胰島素,使血糖變化,讓人精神疲勞,坐立難安。

五、勤泡澡。沐浴有助恢復體力,沐浴時的水流會散發陰離子於空氣中,圍繞著你的身體,而陰離子會讓人感到較快樂及較有活力。

六、小睡片刻,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小睡片刻,但這對年紀較大又睡得不安穩的人有幫助。另外,對工作繁忙且睡眠不足的年輕人,可能也需要小睡一會兒。如果你需要小睡,最好能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且不超過一小時。

至於六大妙招:

一、快步走路。每週三到五次,一次廿到卅分鐘,且最遲不在睡前兩小時內運動。

二、用溫熱水洗腳。慢慢浸洗五到十分鐘,用手反覆按摩腳心、腳腕。因為洗腳不僅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疲勞,還可清除腳上污物、臭味及預防微生物感染。

三、自我放鬆術。可仰臥床上,放鬆腰帶,做深長緩慢的腹式呼吸,同時默念「放鬆」二字,讓四肢、軀幹、頭頸各部的肌肉都能放鬆下來,約十到廿分鐘即可。千萬不要入睡,若有睡意應馬上坐起來清醒一下。

四、舒適坐下,慢慢喝開水。若天氣炎熱可適量用些冷飲料,進餐最好吃米飯、麵條,細嚼慢嚥,飯後散步。

五、特別疲勞時可以在飯後漱口完畢後,早些入睡,但一定要寬衣解帶,和衣而眠不易解除疲勞。

六、旅遊回來可多洗一次熱水澡。不僅能清除身上的汗水塵垢,使毛孔和汗腺暢通,還能增強血液循環、調節神經系統,改善組織營養,以及較快地緩解身心疲勞等作用。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人體衰老與疾病的主要原因

人類的正常壽命應該是多少歲? 按照生物學原理,哺乳動物的生理壽命應該是生長期的5~6倍。 以人的生長期——最後一顆牙齒長出的時間( 20~25歲)計算,人的壽命最短應為100歲,最長應為150歲,平均壽命理應在120歲以上。

研究發現,人體的水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胎兒的水分約佔體重的90% ,為斷奶的嬰兒佔80% ,成年人佔60%~70% ,老年人則佔60%以下,可見人體衰老的過程既是水分不斷喪失(約30% )的過程。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肌肉組織萎縮,脂肪組織比例擴大,水分無法進入脂肪組織中,體內的水分逐漸減少,導致皮下組織萎縮,皺紋產生;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作用逐漸衰退,導致內生水減少;同時腎血流量隨之減少,腎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導致尿量增加,由此加劇體內的水分丟失;再加之老年人對口渴的反應比較遲鈍,即使身體有需要也不會及時補充水分,因此更加導致體內的水分不足。

人體衰老的過程就是體內水分逐漸喪失的過程,及時地供給人體所必需的好水則是維持內環境平衡及預防人體過早衰老的根本方法之一。

人體平均70%是水,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加起來總和才佔30% 。 因此,如果充滿人體的水有了問題,那麼人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想獲得健康,卻忽視水的重要性,不改善我們的飲水質量,無異於緣木求魚。

我們再來看看體內各組織與器官含水的比例:血液的含水量為83% ;腎臟為81.7% ;心臟為79.2% ;肺臟為79% ;脾臟為75.8% ;肌肉為75.6% ;胃腸為74.5 % ;皮膚為72% ;肝臟為68.3% ;腦組織的74.8%是水……我們身體的任何一部分都充滿著水,甚至連骨骼都有22%是水。 如果我們身體的某個臟器的功能不好(例如腎臟),僅一味地改善食物或者大量服用藥品和保健品,而對佔腎臟80%之多的水不加改善,那麼腎臟的功能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的,只要飲用「壞水」,體內就會充滿了「壞水」,破壞了內環境的平衡,疾病就會產生。

日本醫學博士林秀光在1989年2月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環境醫學研究會」中發表了《疾病治癒的七個原則》指出:
1 、生物是有組織和細胞所組成;
2 、各個組織的細胞會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即衰老細胞不斷凋亡,被新生的細胞取代;
3 、在細胞增生之時,會努力維持著正常的生理功能;
4 、細胞的增生必須依賴DNA的代謝;
5 、 DNA的代謝是由細胞內的水所調節;
6 、所謂的疾病就是細胞內水的非正常化而導致DNA的代謝異常狀態;
7 、治療疾病的根本在於調整細胞內的水,使其正常化,從而毛正細胞和組織的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造成人體細胞老化,過早衰老,產生病症的根源是與飲用水的不正常狀態密切相關,生命因水而生,也會因水而死! 林秀光博士告誡人們:「你每天飲用不潔的水是造成所有疾病的原因」,「不改變水的質量,人類會因水而滅亡」。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放鬆心情的基本3色

水藍色系--水藍色系的藍色象徵理性.沉著.幸福.和平.
此系列的顏色對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會起作用,具有降低脈搏.血壓.體溫.以及抑制神經高漲的效果。選用水藍色系被單具有安眠效果。

粉紅色系--粉紅色象徵穩定.柔軟.溫柔.
此系列的顏色給人安心感,具有鎮定情緒的效果。浴室的小東西使用粉紅色的看看。

青綠色系--青綠色象徵和平.休息.親愛.成長.
此系列的顏色可緩和壓力,提振精神。辦公室放置觀賞葉植物,輕鬆一下。

用顏色醫治心理的疾病是有用的,不論什麼顏色都有它的力量,可以將合適的顏色收納於生活中~

修行人或欲開發自我能量者適用

透明 / 水色:
幫助內在無盡的受苦和眼淚的消失。
平衡七輪,可用以深層洗滌和排毒,消除業障。
受無形或負面能量干擾時更適用。

金色:
歸於中心並帶來智慧之光。解除驚嚇與創傷,釋放依賴的需求。增加智慧、自我價值,解除非理性的恐懼、很深的混亂和自我懷疑。

血色:
支持與來自上天的愛的連結。神性的愛,超越熱情而昇華為慈悲。
支持整合知識及瞭解自我深度。快樂。釋放焦慮和控制。
無條件的真愛,溫暖和滋養,適用彼此需要關愛時。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體重不變 心臟、糖尿病風險一樣增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副教授克里斯汀娜‧雪(Christina Shay)研究團隊以近四千兩百位男女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喝飲料的習慣與健康狀況,這群男女年齡介於四十五歲到八十四歲。研究追蹤時間為五年。

研究發現,女性一天喝兩瓶以上含糖飲料,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風險,體重沒有變化也是一樣。研究顯示,和一天喝一杯以下含糖飲料者相比,中年婦女喝兩瓶以上,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濃度容易上升,高血脂風險增加近三倍,血糖也會出現異常反應;女性一天喝兩瓶以上的汽水,雖然體重不見得會增加,但比較容易產生腹部脂肪。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女性新陳代謝所需熱量比男性少,腹部脂肪常分泌荷爾蒙和一些有害物質,對血壓、血脂、胰島素造成不利影響。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心臟醫學會年會。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下巴運動

頸與下巴的活動

放鬆頸部的肌肉,有助益讓頭與身體的循環,不讓毒素廢物堆積在下巴部位。

 次數:

動作1互壓6秒,動作2維持10秒,。反覆2~5回。

 動作:

1.兩手交叉放腦後,頭微微向後,臉部稍微向上仰起。手肘橫向張開,手和頭彼此輕輕互壓,讓頸後用力感覺緊繃。

2.然後,一面吐氣,一面用手掌將頭部向前壓,至感覺舒適的位置,維持10秒,伸展後頸肌肉。

日本電視推薦的雙下巴運動

日本電視台節目上推薦的消除雙下巴運動,藉由頭往上抬及吐舌的動作,來運動平少極少動到的下頦肌肉,加強緊實度。

 次數:

 早晚各做3次。

 動作:

1.首先,站姿或坐姿皆可,背嵴挺直,視線朝正前方。

2.然後,慢慢地將頭上抬,仰望天花板。

3.再伸出舌頭朝上,維持此一姿勢約5秒鐘,以鍛鍊下頦肌肉。

消除雙下巴手技

在下巴到肩頸的這塊區域,很容易因為平常錯誤的姿勢或是疲累,而造成淋巴循環的不良,而堆積水份與肉肉,想要消除雙下巴,可以從肩膀到下巴一起保養。

 次數:

 動作1~3為一回,每次做六回。

 動作:

1.從下顎到頸部位置塗上緊膚霜。

2.用食指和中指或拇指夾下巴的邊緣,將皮下肌肉往上夾。

3.然後,再用雙手手背,將下顎多餘的肌肉由下往上推。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家長睡眠不足易導致子女肥胖

非營利法人組織「日本大腦健康協會(Brain Health)」之「睡眠改善委員會」調查指出,在家長沒有得到充分睡眠的情況下,小孩子會出現睡眠不足、睡過頭、吃太多等問題傾向。

委員會定義對於睡眠品質感到不滿意,或者輕視睡眠者,雖然不屬於慢性失眠,但是屬於「隱性失眠」。該研究是在今年8月透過網絡,針對擁有小學生子女的父母,調查隱性失眠家長209人、好眠家長210人。

調查顯示,有41.6%隱性失眠者和19%好眠者的小孩「就寢時間偏晚」;16.7%隱性失眠者、7.1%好眠者的小孩「經常睡過頭」。

此外,19.1%的隱性失眠者、11.9%好眠者的小孩「經常過食」;20.6%的隱性失眠者、12.9%好眠者的小孩「過重」。

委員會分析,「睡眠品質不佳的家長會影響小孩的就寢時間延遲,導致孩子睡眠不足」。另外,家長過食,也會導致家人飲食均衡失調,結果造成小孩的過重問題。因此,該會奉勸家長,應該正視自己的睡眠問題,以期改善全家的睡眠品質。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預防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戒菸是第一步!

由於90%的COPD是吸菸或二手菸暴露所造成,每四位吸菸者就有一位會罹患COPD,罹患COPD後,無法治癒,透過治療可以減緩COPD的惡化;吸菸愈久,對肺部不可逆的傷害愈大,儘早戒菸才是預防COPD病徵惡化,最經濟與根本的方法。所以,今年的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特別強調戒菸對預防與治療COPD的重要性,呼籲「戒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的第一步」(Quit Smoking is the first step in COP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PD是健康與醫療資源沈重的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十分之一的40歲以上成人罹患COPD,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COPD(約全球死亡人數 5%),COPD造成的直接耗費如醫療、住院與相關照護,與間接耗費如因生病不能工作及其他相關照顧等負擔。歐盟的直接耗費約達386億歐元,2005年美國的直接耗費約達2,180萬美元,間接耗費約達170億美元。我國91年至98年間,因COPD的死亡人數每年約在5,000人,99年因COPD死亡人數達5,197人,為當年主要死因之第7位(男性3,823人、女性1,374人,男女死亡比約為2.8)。

以99年我國全民健康保險COPD (門診、住院)的醫療費用資料估算,利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的COPD門診與住院個案達707,184人,主診斷及次診斷碼含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碼 ICD-9CM: 490~496)的申報件數達668.2萬件,醫療點數達209.4億點,其中門診約647.78萬件,住院20.46萬件,門診醫療費用點數約為82.27億點,住院費用為127.17億點;住院件數為門診的1/30,但費用卻為門診的1.55倍。

COPD是可以預防、診斷及治療的疾病

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會出現肺氣腫或支氣管炎兩種主要的肺部氣流阻塞病況,兩者經常同時存在。造成COPD主要原因是長期吸菸習慣(含二手菸)、室內外空氣污染、職場危害暴露(粉塵化學物質)、感染及老化等。COPD患者有呼吸系統不適之病徵,如「長期咳嗽」、「多痰」及「呼吸困難」等且逐漸加劇,嚴重者需依賴呼吸器或導致死亡,影響日常活動之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

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說明,我國成年男性吸菸率於99年下降到35.0%,但仍為美英加等先進國家的1.6倍,且美英等國的吸菸者超過五成已戒菸,但我國吸菸的成年男性僅三成已戒菸;成年女吸菸率雖為4.1%,但家庭二手菸暴露卻高達24.9%。COPD是緩慢持續進行的病程,假如沒有戒菸或避免二手菸暴露,並接受妥善的治療及照護,可能會反覆發作,使肺功能快速惡化,造成日常生活不論是工作、活動、進食等諸多不便,對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都是一大煎熬;COPD末期病患幾乎離不開呼吸器,嚴重者可能致命。

戒菸是預防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步

戒菸與避免二手菸暴露是預防與減輕COPD惡化的唯一選擇。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呼籲,目前約有1,9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門診戒菸服務,吸菸者可接受醫師的諮詢及戒菸的藥物(如貼片、嚼錠等),政府也補助每人每週250元的費用,民眾可上網查詢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就近多加利用(網址:http://ttc.bhp.doh.gov.tw/quit/)。在戒菸專線方面,週一至週六上午9時-下午9時,使用市內電話、公用電話及手機打免付費專線0800-63-63-63,就可由專業諮詢人員安排一對一電話訪談,協助來電者規劃個人戒菸計畫,透過戒菸專線協助(網址:http://www.tsh.org.tw/)。只要不吸菸及沒有二手菸之暴露,將可減少自己罹患COPD的風險與減少家人朋友的二手菸危害。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糖尿病患者不怕死!不到三成進行減重運動

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依據國民健康局九十八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十八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將近七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男性糖尿病患者有百分之五十四點二的人體重過重、肥胖,女性肥胖、過重比率則佔百分之四十五點八,男性糖尿病患者肥胖、過重比率比女性患者高。調查結果發現,體重過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只有不到三成進行減重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每八秒就有一人死於糖尿病;國民健康局說台灣約八%盛行率,且未來也會引起併發症,包括失明、截肢、心血管疾病等。 國健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長陳姿伶指出,國內糖尿病患肥胖比例不低,但94年及98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更顯示,近半數糖尿病患過去兩週沒有運動,顯示患者在規律運動的養成仍待加強。  

陳姿伶表示,運動不見得要一次連續長時間,研究已證實,每天運動累積30分鐘也能達到體重控制效果,建議民眾不妨分早中晚各10分鐘活動筋骨。國健局長邱淑媞也呼籲,要遠離糖尿病威脅,應先從打擊肥胖著手。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江怡德表示,糖尿病的合併症多與血糖、血壓、血脂即「三高」控制息息相關,糖尿病患體重沒控制好,三高通常也較難達標,但糖尿病患若能將三高、體重維持在健康指標內,發生失明、洗腎、心肌梗塞、腦中風、截肢等糖尿病5大併發症的風險,可望降低1/5到1/10。

糖尿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5位,依衛生署調查,推估全國20歲以上約有143萬人有高血糖,但國內卻有23%的民眾患有高血糖不自知,且7成糖尿病患體重過重或肥胖。糖尿病是國人洗腎的首要原發原因,國內調查更顯示,高血糖者未來5年內發生心臟病、中風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1.5倍、2.9倍及2.4倍。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據國健局調查,糖尿病患就有7成體重過重及肥胖,但卻只有不到3成進行減重。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女性有乳房疾病家族史 宜忌酒

年輕女孩若有乳房疾病家族病史,最好不要喝酒。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警告,年輕女性如果有家人曾得乳房疾病,無論是乳癌還是良性病變,未來這位年輕女性罹患乳房疾病機率會比他人高。而這族群一旦喝酒,更容易出現乳房疾病,罹病風險會直線上升。

流行病學家葛拉漢‧柯帝茲表示,有乳房疾病家族史的女性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躲過乳癌侵襲,這項近日發表於「癌症」期刊的研究顯示,要減少乳癌風險,最好能限制酒精攝取。柯帝茲醫師在本月初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研究,研究指出,不管有沒有家族病史,成年女性若一週喝酒喝三到六杯,罹患乳癌風險會稍微增加。

這次最新研究是從一九九六年開始進行,以九千多位年輕女性為研究對象,年齡介於九歲到十五歲。她們要先完成一份問卷,然後研究團隊在二OO三、二OO五、二OO七年再做追蹤,詢問家族病史、飲酒量、身高、體重、腰圍等資訊。研究結果顯示,年輕女孩的母親、阿姨若曾得乳癌、良性病變,這位女孩得良性乳房疾病的風險是其他女孩的兩倍。有家族病史的年輕女性酒喝得越多,得乳房疾病的機率也越高。

研究人員也發現,沒有家族病史的女孩喝酒不會增加乳房疾病風險,但沒有家族病史者罹病風險卻與童年身體質量指數(BMI)、青春期腰圍尺寸與成年身高有關。柯帝茲醫師指出,有些研究數據發現,女性生長速度較快,往後較容易罹癌,可能是受荷爾蒙作用、飲食影響而導致這樣的結果。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感冒失聲多 副流感疑是主嫌

感冒喉嚨痛到像被掐住了一樣,只能勉強擠出粗啞聲音說話,讓不少人深感困擾。氣溫降低,感冒病人明顯增多,醫師表示,近三週感冒聲音沙啞、幾乎講不出話來的病人有增加趨勢。醫師懷疑,副流感病毒是最可能的頭號嫌疑犯。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統計,近三週感冒、聲音沙啞病患明顯增加。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也發現,一、二周來平均十個病人就有二、三位咽喉發炎、說不出話就診。但這波感冒連感染科醫師也「中鏢」!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邱南昌上週因喉嚨痛到說不出話來,只好停診一天。他研判禍首可能是最容易侵襲聲帶的「副流感病毒」,由於人說話靠聲帶,病毒感染造成聲帶附近發炎、腫脹,才會失聲。

 邱南昌指出,副流感與流感名稱相似,卻是不同病毒,症狀、死亡率都有別,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見,秋冬好發。幼童一旦氣管變窄,容易出現「哮喉」,呼吸喘、咳嗽沙啞如狗吠等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有潛在危險。

 潘俊伸說,感染副流感病毒通常只會輕微發燒,喉嚨痛到失聲的嚴重狀況,約會持續一、二天,但咳嗽、喉嚨痛通常還會持續一陣子。近來氣溫低,病毒易伺機而動,待在密閉空間易感染。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優質蛋白質

不論男女,要有足夠的肌肉組織,才可以擁有緊緻優美的線條。

飲食中的優質蛋白質是必備的材料,所有新鮮去皮的肉類如豬、牛、羊、魚、蝦、雞、鴨都是很好的選擇,動物性蛋白要比植物性蛋白(如豆腐)更易被人體吸收及利用。除非是全素食者,否則絕不建議只吃豆腐,尤其是女士,更需要肉類提供的鐵質和維他命B群等營養素。

中醫認為適當吃肉是培補氣血的良好手段,治療脂肪肝也不是叫人少吃肉,而是把優質的肉類當作藥物來吃。

另外控制五穀和甜食是飲食調整的關鍵。西醫認為吃太多澱粉會擾亂內分泌水平,影響脂肪的正常代謝;在中醫看來,脾胃不好的人大量吃澱粉和甜食無異是雪上加霜,不但吸收不了,還會加重病情。所以在飲食調整的前兩週儘量控制澱粉,不多於掌心份量,並增加優質蛋白食品,配合正確進餐程序,有利於氣血的恢復。

澱粉宜選些粗糧、雜糧,少吃三白(白米、白麵和白麵包)。

人體需要蛋白質才能生存,蛋白質是肌肉和身體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體細胞增長和維護,免疫系統功能和其他身體系統非常重要。食用優質蛋白質加上適當的負重運動,更可以幫助減肥,改善身體成份、血糖和胰島素的平衡。

身體獲得蛋白質的方式是通過飲食。在消化過程中,蛋白質被分解成叫做氨基酸的分子。氨基酸是人體組織的一部份,在蛋白質代謝為氨基酸的過程中,身體會產生熱量,每克蛋白質含有4個卡路里,因此具有能量來源的替代功能。這不但增加了轉化為體溫和熱能的工作量,更增加身體脂肪的燃燒代謝率。

足量且品質好的蛋白質可以造成肌肉的生長,同時會讓人有飽足感;而少量的優質澱粉,可以在體內轉化成醣類,是人體代謝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否則脂肪容易代謝成酮酸而造成脫水兼傷身。

飲食中包括優質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這是由於蛋白質消化慢,會在胃裡呆的時間更長,讓人有飽的感覺,從而幫助減肥者攝入相對較少的澱粉質。此外,蛋白質還可以誘發叫做酪酪肽(PYY)的自然減肥激素。

蛋白質在身體的脂肪燃燒及葡萄糖代謝機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攝入的優質蛋白質越多,便可以發展更多的肌肉組織,增加肌肉品質又會導致更好的脂肪燃燒及葡萄糖代謝。減肥者傾向於在燃燒肌肉前先燃燒脂肪。

身體的不同系統都需要蛋白質,建議的每日攝入量是自己拳頭份量。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雞胸肉、火雞胸肉、魚肉、雞蛋白,各類瘦肉和小麥蛋白粉,還有螺旋藻。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但低脂肪。此外,應該避免含有牛奶蛋白或添加了人工甜味劑的蛋白粉及乳酪,因為它們通常含有高飽和脂肪。

若能配合水果、綠色蔬菜及優質澱粉,食用高蛋白質食物已被證明是安全的。特別是在配合負重運動的情況下,優質蛋白質不僅幫助減肥,還將有助於發展肌肉。

運動過程裡,肌肉中的蛋白質被擷取出來作為能量而耗損。因為當肌肉肝醣耗盡時,人體會轉而將氨基酸作為能量的來源,但是肌肉也同時需要這些氨基酸來建立肌肉群並維持肌肉的強度,一旦氨基酸被轉去當成能量消耗掉,就會造成肌肉生長速率減緩,甚至會影響運動時的表現。所以,運動後一定要補充優質澱粉與蛋白質,這樣一來才能夠重新建立肌肉群。

另一方面,運動時全身會變得緊繃起來,一旦緊繃,你體內的腎上腺便會自然地分泌出賀爾蒙可體松 (cortisol),同時可體松會從你的肌肉組織中搾取出蛋白質,以讓人體有更多的能源可供使用。於是,運動時間持續得愈久,肌肉組織中就會有愈來愈多的蛋白質被搾取出來作為能量,如此一來,運動後所要攝取的蛋白質量也要跟著增加;因為補充優質澱粉與蛋白質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這時荷爾蒙可體松便不再繼續分泌。

胰島素是幫助人體中蛋白質合成的一個重要元素,它可以促使氨基酸進入肌肉細胞,並在那裡合成蛋白質作為建構肌肉組織之用。研究報告證實,運動後補充優質澱粉和蛋白質是二者缺一不可的,這有助於蛋白質的合成,因為補充這兩樣東西可提供人體一個優質的環境,在此環境內,肌肉可以有效地生長,若單單只補充碳水化合物是無法達成此效果的。

可是通常在高強度運動之後,食慾會大大地減低,即使你心裡清楚知道運動後一定要馬上補充碳水化合物以迅速恢復肝醣的貯量,此時你可能也不太想吞嚥固體的食物,那麼以同時含有優質澱粉和蛋白質的trimshake作為運動後的補充品,它不僅有助於幫助體內水化合物的再度合成,還可以增加肝醣的存量,並重建肌肉的蛋白質。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睡不好 易纖維肌痛

挪威一項十年研究指出,中年、年長女性睡眠習慣不好、有睡眠障礙,比較容易產生纖維肌痛困擾。睡眠障礙越嚴重,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也越高。

上述研究已發表於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出版的「關節炎與風濕病」醫學期刊。纖維肌痛是一種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症狀,在美國,纖維肌痛症候群盛行率約百三之三到百分之五,患者以中年人居多,九成患者為女性。在台灣,曾有醫師推估,台灣纖維肌痛患者約有四十萬人左右。

過去研究顯示,纖維肌痛患者常有失眠、夜間睡眠中斷、疲勞等症狀。挪威科技大學的保羅‧摩爾克醫師與湯姆‧尼爾森醫師以一萬兩千三百五十位女性為研究對象,這群女性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肌肉骨骼疼痛,也沒有運動障礙。研究人員請她們填寫問卷,回答一些健康相關問題。在十年當中,共有三百二十七位女性出現纖維肌痛。

研究顯示,女性越常抱怨睡不好,睡眠障礙越嚴重,越容易出現纖維肌痛。挪威研究人員表示,不知道治療睡眠障礙能不能減少女性纖維肌痛風險,這還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欲得長生 腸中常清

  古代養生家對保持大便通暢,以求延年益壽頗為重視。漢代王充在《論衡》中就指出:「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道學文化也有一門保健功法,稱之為「倒倉法」,就是講究每日通大便,或多通大便,以求長壽。

  大便是人體中可以看得見的垃圾。漢代大醫學家張仲景在其醫著中將長時間留在人體內的大便稱為「宿食」,並指出其許多併發症。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糞便長時間積存腸中會產生亞硝基化合物、甲基吲哚、苯並芘等毒物,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長期便秘的人,由於腸內糞便發酵後易產生有害氣體,促使靜脈回流受阻,便會出現食慾減退、舌苔厚膩、口苦口臭、噁心腹脹、頭暈乏力、煩躁易怒、失眠等症狀。長期便秘,不僅可引起或加重痔瘡、肛裂、脫肛等疾患,還可誘發高血壓、心肌梗死、腦中風和腸癌等病症。

  何為「便秘」?中醫說,排便只要不爽,就謂之為「秘」。西醫也說,不管大便是乾 還是稀,只要超過48小時不排,就算便秘。

  目前由於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較多,患便秘者已有日趨增多之勢。防治便秘,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思想重視。每天不管多忙,大便是大事,要養成定時入廁的習慣。
2.注重飲水。每日飲水不得少於8杯(約1500毫升),夏季酌增。
3.選擇飲食。除了食用多纖維食物,如菠菜、芹菜、蒿菜以外,還應多食富含膠質纖維性質的食物,如番茄、南瓜、胡蘿蔔、紅薯、芋頭、木耳、銀耳、香蕉、木瓜等。
4.增強運動。特別應選擇收腹、彎腰、下蹲站立等促進腸蠕動的動作。
5.按摩。飯後2小時後,或睡前、晨起前,以雙手交疊在一起,以手心用力向肚臍部位壓下,向左、右方向各旋轉揉按30~50次。注意手心位置應固定,不要隨意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便秘期間,切忌擅自亂用瀉藥。若上述防治方法不能緩解,即需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診治。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人體衰老十大主因

  一、慢性炎症。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器官發炎越來越多,例如關節炎。患病的不只是關節,還有腦細胞、動脈壁、心瓣…梗死和中風等也跟炎症有關。

  二、基因突變。許多自然的和人為的因素能引起基因突變。隨著年齡增長,細胞「處理」機制越來越不規律,從而引起基因惡性退化變質。

  三、細胞能量枯竭。細胞的「電站」———線粒體需要一定的化學物質來保證細胞的活力和清除細胞的毒素。如果這個「充電」過程減弱,心梗化、肌肉組織衰退、慢性疲勞、神經性疾病等就會發展。

  四、激素失衡。我們身體裡的億萬個細胞正是有了激素,才能準確地同步工作。隨著衰老,這種平衡變得不規則,從而引起各種疾病,包括抑鬱症、骨質疏鬆、冠狀動脈硬化…

  五、鈣化作用。通過細胞膜裡的特殊管道,鈣離子進出細胞。身體衰老,鈣離子進出的通道遭到破壞,導致腦細胞、心瓣、血管壁裡積聚過多的鈣。

  六、脂肪酸不平衡。為了產生能量,身體需要脂肪酸。年齡越來越大,脂肪酸離不開的酶開始不足,結果,心律不齊、關節退化、容易疲勞、皮膚發乾…

  七、非消化酶不平衡。細胞內經常進行多種同步的酶反應。年復一年,漸漸失去平衡,首先發生在腦部和肝臟。這是造成神經學疾病\中毒性組織損傷的原因。

  八、消化酶不足。胰腺漸漸枯竭,無法產生足夠的酶,結果,消化系統慢性機能不全。

  九、血液循環衰竭。多年之後,毛細血管的滲透性遭到破壞—包括大腦、眼睛和皮膚。由此,引起大、小中風,視力減退,出現皺紋。

  十、氧化應激反應。給任何年齡的人們帶來不少麻煩的自由基給已過中年的人帶來的麻煩更多。它影響許多生理過程的正常流向,從而加重身體負擔,引起各種疾病。只有掌握衰老的規律,才有可能應對各種麻煩。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防癌四部曲的意義 \ 梅襄陽醫師

壹、『一九八八年,英屬哥倫比亞、維多利亞大學的哈洛德佛期特(Harold Foster)教授,重新審查二百件癌症患者癌細胞突減的情形,發現有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在突然好轉的現象發生之前曾改變飲食習慣。他們的改變通常包括吃全素,不吃白麵、糖以及過度加工過的食物。同時有許多人以維他命、礦物質等來做食物的補充,並飲用藥草茶。這項訊息告訴我們『改變生活型態,不吃什麼,不僅在預防癌症有用,在癌症患者上也有其功效。

貳、在新世紀飲食一書 171頁,讓我們瞭解蛋白質神話的繆誤。根據公正專家的意見我們所需的蛋白質只占身體卡洛裡消耗量2.5%~8%,換算成1公斤的體重只需要0.5~0.8公克的優質蛋白質。人類母乳裡蛋白質的含量只佔5%,牛奶則足足超過兩倍達15%;羊乳為17%。若小兒吃了過多蛋白質,就易產生鼻涕、痰等黏液;若黏液排不出則產生淋巴系統堵塞、造成過敏症。而成人腫瘤形成的兩大因素,一為壓力點、二則為高蛋白,隨著防癌長鏈的形成,這些真相已為愈來愈多人的明白。故在『中醫治癌八法』72頁;孫大夫起元之治療腫瘤患者皆囑其患者實行基本素食,即四低一高的飲食(低蛋白、低油脂、低糖、低鹽、高纖維)而為療癒打下基礎。

參、腫瘤產生的時間性和蛀牙很像。小孩天天吃糖果、餅乾、碳酸飲料,不知好好清潔,半年一年後牙蛀了,家長都不覺得意外。那麼『肉、蛋、乳製品』大吃大喝4年到20年得了些腫瘤,站在防癌的立場也屬意料之中的事,所以請大家注意身體的徵兆,到了第二階段不平衡就快點調整,可以免受許多痛苦。中醫有所謂『怪病多痰』;偏偏許多的現代人咳嗽都是乾咳,連痰都排不出來,切莫疏忽,這可是個警訊,排黏液的管道被堵住了。所以正確的醫理和醫道是合於自然之道,大家應該下點功夫來學習,就能體悟『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痊癒之鑰在自己』。

肆、既然身體因『脂肪』、『黏液』、『毒素』、『壓力』堆積干擾而產生病狀,要好也非難事,『去其害病者也』。除了吃對東西以外,還要瞭解身體本身充滿智慧,除非我們心慌意亂,瞎搞一通將智慧系統搞亂,亂象才會不斷增加,否則請諸君好好地休息,身體的康復力啟動後,智慧系統自然會去控制亂象,這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是『生命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一個不同點。在邁向健康之路的同時,提醒大家要『坦然接受排毒』,因為排毒徹底才能恢復健康。相關資料請參考『食物是最好的醫藥』及『不生病的真法』。

伍、結語 二千五百年前於希臘時代,醫學就分為兩派Asklepios和Hygeia,現代醫者只知其一,難免以管窺天,以致連自己家人的健康都照顧不了。殊不知醫學史有這樣一段記載:巴斯德(Lauis Pasteur)與伯納德(Claude Bernard)是十九世紀生物學界的兩位大師;他倆一生都爭論著在疾病究竟那個因素最重要-是人的身體?或是細菌?巴斯德在臨死時,終於承認伯納德是正確的,他宣稱:『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不能瞭解真相就會害了別人也會害了自己家人,如今醫界裡真正像姜淑惠醫師這樣貫通醫道的醫家隱而不顯,實非大眾之福。故請大家支持防癌長鏈、莫等待、莫依賴。請將講座所建議書籍仔細閱讀,只要能知行合一,相信必能達到人人袪病延年的理想境界。

小記 在中國的周禮裡『食醫』排在『瘍醫』-外科、『疾醫』-內科之前。至於脈學之祖-扁鵲,那又是另外一段有趣的故事了。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身體的健康應從“清腸”開始

清腸、清肝、清腦袋,養生智慧三寶_梅襄陽醫師

梅醫師自33歲那年罹患肝癌,經過不斷的蒐集資料及思索問題的根源,研究過營養醫學的奧秘後,不但解決了自身腫瘤的問題擺脫了癌症的陰影,更成立防癌長鏈工作室,舉辦無數場健康講座幫助許多癌症腫瘤、慢性病患重獲健康。

如何雙口齊下百病不生?

吃不對、喝不對、拉不出是健康的大敵,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需雙口齊下,百病不生,首先從飲食先做調整,飲食應多攝取穀類、薯類、豆類、海藻、蔬菜等食物以及蜂蜜、核桃等潤腸,用糙米代替白米,黑麵包代替白麵包;傳統食物海帶、綠豆、黑木耳、胡蘿蔔等及茶葉具有清腸解毒的功效。

除此之外,每天喝足夠的水也能做好腸內環保,水的選擇需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水分子小讓細胞容易吸收的好水來幫助體內代謝。每人每天足夠喝水量須是體重×40c.c.,正確的喝水法是早上起床喝500c.c.潤滑腸道,下午兩餐間喝500c.c.,晚上睡前一小時喝500cc.可幫助血液暢通預防心血疾病,其他時間想到就喝,喝足身體所須的水份,代謝出體內廢物清潔腸道。

腸胃道不健康對身體的影響?

有言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屎,這是漢代王充在『論衡』一書中的至理名言。這與西方醫學的大腸中毒論述(1908年提出)不謀而合,該學說認為腸中毒是導致人體衰老的三大主因之一。

大腸是人體的下水道約有150-180公分長,分成生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等;正常的胃是橫置的,當橫結腸下墜時會造成胃下垂、胃酸;甚至影響女性生理機能,子宮彎曲、導致不孕,卵巢囊腫;男性則壓迫攝護腺。大腸急燥症會導致便秘,健康排便要注意形狀、顏色、氣味。飲食應以植物性佔85%、動物性佔15%,並喝夠對身體有益的好水,滋潤腸道幫助排便。

宿便是萬病之源,糞便停留在體內的時間越長,跟據醫學報告,大腸會衍生二十三種致病毒素及致癌物質,大腸中毒論認為人體腸腔內存在大量細菌食物,經咀嚼和胃腸消化成為食糜,其在腸道細菌發酵分解代謝後產生一系列有毒物質,日久造成人體中毒引發疾病,如毒素被「腸道吸收」吸收引發的疾病有: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如毒素被「皮膚」吸收會引發蕁麻疹、濕疹、牛皮癬等皮膚病;大腸癌、乳腺癌等癌症與便秘有關,因便秘而來症狀的有頭痛、上火、腹脹、腹痛等不是病的症狀。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髖關節的功能鍛鍊及注意事項

針對髖關節患者有二十二種復健動作的鍛鍊:

一、踏空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髖關節與膝關節同時屈曲,小腿懸於空中,做髖關節交替屈伸運動。每次運動3-5分鐘,每日鍛鍊3-5次。

【適應症】
股骨頭塌陷期,患者臥床休息肌肉萎縮,髖關節軟組織粘連,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或者拄雙拐不能負重行走的患者。

二、直腿抬高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膝關節伸直緩慢向上抬起下肢,下肢懸於空中停留1分鐘左右,緩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下肢肌肉無力,或者下肢肌肉萎縮,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拄雙拐不能負重行走的患者。

三、勾足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膝關節伸直,足尖用力向內勾,每次持續用力1分鐘左右。緩慢放下,雙足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患肢小腿肌肉無力,或者小腿與大腿肌肉萎縮,拄雙拐不能負重行走的患者。

四、內外旋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體側,足尖向外用力旋轉,持續用力1分鐘左右,雙足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髖關節外展功能受限,以及做外展功能時髖關節疼痛。

五、外展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手置於下腹,患者向外進盡力展開雙腿,持續用力1分鐘左右,緩慢回收。每次鍛鍊3-5下,每天3-5次,次數逐漸增加。

【適應症】
髖關節外展功能受限。

六、臥式4字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外旋,左足搭於右膝關節上部,膝關節外展下壓,持續用力,待肌肉疲勞,繼續用力,左右互換,每天持續2-3分鐘,每次做3-5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外展功能受限,外展時疼痛。

七、抱膝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雙手交叉,抱住膝關節,用力向胸部拉,持續用力,待肌肉疲勞,繼續用力,左右交換,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屈曲功能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

八、內收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抬起向右持續用力,待肌肉疲勞持續用力,左右互換,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內收功能受限,內收時疼痛。

九、腰腹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膝關節屈曲,雙肘關節屈曲,雙足雙肘同時用力,使腰腹離開床面,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久病臥床,腰部疼痛,腰肌無力。

十、擴胸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仰臥位,雙上臂外展,深呼吸,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久病臥床,肺功能低下。

十一、扶物前後踢腿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左足著地,右腿上抬,膝關節微屈曲,前後緩慢擺動,持續用力,左右交替,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二、髖關節的扶物內屈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左腿上抬,膝關節微屈曲,向右前側用力緩慢持續用力,左右交替,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三、扶物內收外展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右腿上抬,膝關節微屈曲,向左側緩慢持續用力內收,再向外側緩慢持續用力外展,左右交換,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四、扶物前屈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背靠物體,膝關節屈曲,向上緩慢持續用力抬起,左右交換,每次做2-4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髖關節功能受限,行走時髖關節疼痛。

十五、關節坐式4字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屈曲,小腿放於另一條腿的膝關節上部,用同一側手或肘關節下壓膝關節,每次緩慢下壓,每個動作持續1-5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外展功能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十六、坐式抱膝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屈曲,雙手交叉抱於膝關節,每次持續慢用力,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十七、左右屈髖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左髖關節屈曲向上內收抬起,每次持續緩慢用力,每個動作持續1-2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十八、坐式加壓屈膝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立式,患肢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屈曲,雙手抓住布帶向里拉,每次持續緩慢用力,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屈曲功能嚴重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

十九、下蹲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緩慢下蹲,每次持續緩慢用力下蹲,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次數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屈曲功能嚴重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二十、髖關節扶物下蹲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站立位,手扶物體緩慢下蹲,每次持續緩慢用力下蹲,每個動作持續1-3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每次鍛鍊3-5下,每天鍛鍊3-5次,逐漸增加,力量及幅度逐漸加大。

【適應症】
髖關節間隙狹窄,屈曲功能嚴重受限,下蹲功能嚴重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較重患者。

二十一、坐式抬腿鍛鍊

【動作要領】
患者坐位,雙下肢自然下垂,右小腿向上抬起伸直,持續用力向上抬起,待肌肉疲勞,繼續用力,左右互換,每個持續2-3分鐘,每次做2-3下,每日3-5次。

【適應症】
患者大腿肌肉群萎縮,行走無力。

二十二、走路鍛鍊

【動作要領】
去掉雙枴杖,緩慢平地行走,每次20-100米,必須原地休息5分鐘,每次行走鍛鍊1-3段,每日鍛鍊3-5次,行走距離逐漸加長,每日次數逐漸增多。

【適應症】
股骨頭壞死治療1-3個月後,剛剛開始鍛鍊的患者。

髖關節功能鍛鍊的注意事項:
(1)鍛鍊必須動作緩慢,持續有力,逐漸有力。
(2)鍛鍊應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時間從短到長,次數從少到多,力量逐漸加大。
(3)每個鍛鍊方法禁止動作過大,用力過猛,禁止強行鍛鍊,以免造成骨橋骨折,筋腱損傷。
(4)股骨頭肥大,關節間隙消失的患者,應禁止該關節功能鍛鍊,避免造成損傷。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任重而道遠 髖關節易退化/風濕免疫科張棋楨主任

髖關節是人體中最穩定的關節,肌肉層深且厚,髖關節每天負載我們的體重,平常站立時,承載人全部體重的一半,若蹲馬步則為一倍體重,單腳站立約為兩倍半體重,走路時為七倍體重,快跑時可高達體重十倍以上,可謂是「任重而道遠」。然而,日積月累後它將成為一種容易退化的關節。

根據國外風濕病雜誌調查報告,荷蘭每一千人有兩人罹患退化性髖關節炎,好發年齡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症狀是逐漸出現大腿與鼠蹊部前面的疼痛及僵硬感,有些病人的疼痛會出現在臀部或大腿外側,甚至放射到大腿的下半部與膝關節。

此病初期的症狀通常在運動後才會產生,接著髖關節疼痛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甚至休息或睡覺時也會痛。疾病繼續進行時可使病人有跛行的現象。臨床症狀嚴重程度可依表,來評量。

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典型特徵為關節中的軟骨磨損退化,產生贅骨或骨刺,這種情況叫做原發性關節炎。

以前有過發炎性髖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創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關節感染、孩童時期的髖關節病變或其他狀況,這種情形稱為次發性關節炎。

一般而言,診斷要靠X光的檢查幫忙瞭解病情,典型的骨關節炎變化是關節間隙變窄、骨刺形成、囊腫的形成(X光上會呈現黑色的空洞)、以及軟骨下的骨硬化(X光片上會變得很白)。

而磁振造影或高頻率骨骼肌肉系統超音波可檢查髖關節附近軟組織病變及關節內是否有積水、滑膜增生等情況。

髖關節炎是會持續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的過程是漸進式的,換句話說,只是惡化的速度不同。傳統上多給予復健物理治療或口服消炎藥止痛劑,以及注射類固醇來減輕症狀、緩解疼痛,其他的關節保養藥品如葡萄糖胺與軟骨素亦有幫助。

雖然近年來國外有一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能有效治療退化性髖關節炎的小型臨床報告,但仍需累積更多的證據才能應用在臨床。

此外,鼓勵肥胖病人減重及適當運動,如果關節嚴重磨損或變形時,可能就要考慮換個新的人工關節以徹底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