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小胖子危機感

最新調查顯示,台灣的兒童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是過胖!而且過去10年間,小胖子的比率增加了4倍,醫師建議,父母不只應該監督孩童的飲食作息,平常也儘量在家做菜,避免外食,才不會讓家裡的寶貝成了小胖子。

媒體報導,台灣從1970年小胖子盛行率只有4%,到2000年已經高達20%,爆增5倍;2005年以後,國小男孩肥胖率已經快要衝破30%,小女孩高達25%,平均每4個孩子,就有1個是小胖子。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兒童極度肥胖,是基因缺陷造成。這些兒童體內缺乏某些關鍵性的去氧核醣核酸(DNA),使他們飢餓感異常強烈,一直想吃東西,成了超級小胖子。

英國劍橋大學和聖格研究院(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為三百名十歲前體重就破百公斤的超級小胖子檢查基因,發現這些孩子的DNA失落了部分環節,尤其是第十六號染色體。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自然》專刊。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法魯奇博士指出,根據研究顯示,第十六號染色體稱為SH2B1的特殊基因,對調節體重有關鍵性影響,也和血糖高低有關,「缺少這個基因的人,會有非常強烈的食慾,老是想吃東西,體重非常容易增加」。

法魯奇表示,希望這項研究成果,能夠改變健康相關機構看待肥胖兒的態度和做法。

有四名第十六對染色體出現缺失的肥胖兒,已引起英國兒童福利機構注意,這些機構原本責怪肥胖兒的父母給孩子吃太多。

研究團隊另一名成員胡勒斯則說,學界已知DNA的複製數變異體(copy number variant,簡稱CNV)和自閉症、學習障礙有關,但這是首次發現,CNV和肥胖等新陳代謝方面的問題也有關。

但專家強調,絕大多數兒童沒有會導致肥胖的基因問題,因此維持健康飲食習慣、持續運動仍很重要。

小時候胖不是胖?但是研究顯示,小時候就可能胖一輩子!一名12歲小女生「煲湯妹」,140公分、53公斤,身材圓滾滾的,有如小肉球,看起來可愛,但醫師警告,小孩子在青春期前肥胖,長大後仍舊胖的比率高達六、七成。

「小時候胖,可能會胖一輩子!」專家指出,國外多篇臨床研究證實,如果小時候就很胖,長大成人之後,只有三、四成會瘦下來,約有六至七成的人從小胖子變成大胖子,其中又以青春期前(國小階段)就肥胖的人,最為嚴重。

由於媽媽喜歡燉湯,「煲湯妹」一直是長輩口中健康寶寶,長期下來,變成了小肉球,身材總是肉肉的,即將上國中的她,開始擔心起自己會不會被取笑,希望媽媽幫她減重。

相較之下,體重破表的李同學則悲慘許多,18歲的她,165公斤、體重卻重達132公斤,BMI值高達48.7,一般體重機根本不能用。肉球、母豬、死胖子,胖得一坨大便!從小到大,李同學不斷遭受同學譏笑,並幫她取了許多惡毒的綽號,讓她心力交瘁,高中畢業之後,連求職都成問題。

許多家長都以為小孩子胖一點沒關係,長大就會自然瘦下來,只可惜大部分事與願違,有人胖到自卑,影響課業,甚至罹患了憂鬱症,留下不堪回憶的童年。

專家建議,家中有胖小子的父母,趕緊著手幫小孩子減重,從飲食習慣開始著手,飲食均衡,小孩子盡量減少食用油炸、高脂、高熱量、高糖分等食物飲料,多吃蔬菜及水果。另外,培養兒童正確的飲食概念,並養成運動習慣,每天最好讓兒童有半小時的活動時間,這樣才能讓兒童不致發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