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温室效應,未來夏天地球發生熱浪的機會愈來愈多,預防勝於治療,當外界環境不斷上昇高於30度以上,濕度超過60%時不適於戶外劇烈運動,必須多喝水,適當補充鹽份,充足睡眠飲食與休息。而老年人、體弱者、有心肺血管疾病及系統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者,應避免暴露於這種惡劣環境中。
熱中暑的臨床分類
當四周環境的温度過高再加上太陽的幅射熱,人在這種環境下體温快速上升,心跳加快,體表的血管擴張血液到體表會將過多的熱散發出來。但是如果劇烈的運動、四周通風不良、體能不足、系統性的疾病或飲用水不足時,中樞及周邊調控體温的能力快速喪失,體温快速上昇,高溫很快造成全身性嚴重的傷害:
- 熱衰竭:
多發生於原本身體健康者,如:運動員、礦工、軍人、建築工人等。因為高温導致缺水缺鹽,體温雖昇高但多維持在攝氏40.6度以下,病人會感覺虛弱、蒼白、皮膚潮濕出汗、口渴、頭痛、循環虛弱。如果不盡快處理就會進入神智不清和熱中暑的休克狀況。
- 熱中暑:
除了前述熱衰竭處理不當快速惡化至中暑以外,熱中暑多好發於老年人、小孩、肥胖、心肺疾病或有系統性障礙者。他們的身體在高温的環境下無法於短時間內作有效的調整,於是很快的體温昇高到40度以上,皮膚呈潮紅,除了上述的頭痛、嘔吐無力外,高熱破壞體內所有組織的蛋白質,病人很快的進入昏迷狀況,此時循環系統開始喪失功能,多重器官衰竭,腦神經系統逐漸失效,若不及時治療其死亡率超過50﹪。
- 熱痙攣:
此類病患在高温環境下,體內鹽份不足導致小腿痙攣疼痛有時擴散至上腹或上肢,而且頻率增加且程度加劇。
- 熱昏歇:
熱不適應,皮膚周邊血管擴張,皮膚濕冷,因缺水脈搏微弱且快,血壓微降,同時因腦缺血會有昏歇的感覺。
皮膚病變:有的人會有熱疹或蕁麻疹。
熱中暑之危險因子除了高熱環境外尚有很多引發熱中暑的危險因子,譬如:
- 體能不足。
- 高齡或年幼。
- 疲倦。
- 穿過多衣服。
- 缺水。
- 皮膚病。
- 肥胖。
- 糖尿病。
- 心血管疾病。
- 不當藥物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