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管理睡眠品質:「壞習慣」VS「好習慣」

  大多數人的失眠和睡眠不佳都不是器質性病變,也就是説不是由疾病引起的,事實上,真正的罪魁禍首往往是多年養成的不良睡眠習慣。

  「壞習慣」

  1. 「開夜車」
  「開夜車」是當前社會上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兒童,或多或少都會有「開夜車」的習慣。人們往往以為,這只是一個習慣問題,但是這樣的習慣卻有可能導致失眠和睡眠不佳等狀況的加劇。其實,要想改掉「開夜車」的習慣並不難,最初幾天可能早睡睡不著,而早起又起不來,這不要緊,堅持幾天後,這種不適感就會漸漸消失,而一種嶄新的活力就會注入你的機體,這樣你就樂於自覺地做下去,形成習慣。

  2. 過晚進食
  有些人習慣在晚餐後隔兩三個小時再進一餐,但要注意,22:0 0後大量進食會造成腸胃的負擔。有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氣體,引起腹脹,妨礙正常睡眠。

  3. 睡前飲酒
  睡前飲些紅酒,曾經被很多人認為可以促進睡眠,但有研究證明,它雖然可以讓人很快入睡,卻會抑制中樞神經,讓睡眠狀態

  4. 睡前飲用咖啡等飲料
  這是最基本常識,卻還是不得不提醒一下。咖啡、可口可樂和巧克力都含有能使人興奮的咖啡因,因此,在睡覺之前最好不要「招惹」它們。

  5. 強迫入眠
  在真正感到困的時候再去睡,不要為了強迫自己準時睡覺而早早爬上床。給自己規定一個固定入眠時間,如23:30,然後提前半小時去做些簡單而輕鬆的事情,讀一本枯燥的書、聽旋律緩慢的音樂都可以幫助你入眠。入睡和甦醒一樣,都有一定的節奏,如果你在躺下20分鐘後還無法入睡,不要焦慮,越焦慮,就會越清醒,起床做點別的事情,有睡意時再躺回床上。

  6. 睡前情緒激動
  自古以來,養生家都一致認為,睡眠之前必須保持思想安靜、情緒平和,切忌憂慮、惱怒。因為怒則氣血上湧、情緒激動、煩躁不安、神不守舍、難於成眠。所以睡前儘量不要看讓人情緒激動的電視節目,不要聽激動人心的歌曲,以免因過於興奮而難以入睡。睡前高度用腦的娛樂也應有所節制,例如下象棋、圍棋、打麻將、打撲克等。需要「鬥智」的遊戲,玩一二個小時或許有益,但時間太久或通宵達旦,就會使人頭昏眼花,難以入睡。

  7. 早晨習慣賴床
  調整好生物鐘,不管你在夜裡睡得好不好,都要養成每天準時起床的習慣。週末可以比平時稍微晚一些,但不要偷懶睡過頭,或者試圖在醒後再補個覺。這種習慣對身體沒有任何益處。
  規律的作息時間有助於調節睡眠週期。要現代人早睡早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每日平均最少睡夠8小時,才能有足夠的精神應付日常的工作。

  「好習慣」

  1. 少量食用「助眠」食品
  有些人往往會在淩晨三四點鐘醒來,這很可能是因為血糖降低,機體開始分泌腎上腺素。專家建議可以在白天穩定血糖,每隔3個小時吃些東西,但一次不要吃太多,如果睡前感到饑餓,可以喝點熱甘菊茶,吃點燕麥餅乾。值得注意的是,睡前不要吃太甜的東西,因為甜品容易使人緊張。

  2. 睡前宜散步
  到了晚上,人一天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大事小事無不留存在大腦之中,大腦在晚間的活動十分激烈。此時,安排一個短時間的、不用思維的活動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其中最簡便而有效的就是到室外散步。清人龔自珍曾經説過:「春夜傷心坐畫屏,不如放眼入青冥。」這句話的大意是,夜間坐在室內作種種不愉快的思維活動,不如到室外走走,看看自然景色,放眼仰望天空,會使人心情舒暢。晚飯後出外散步,不但有利於消化,還能領略自然界的夕陽佳景,呼吸新鮮空氣,十分有益。

  3. 按時作息
  這是最重要的睡眠習慣。倘若我們的作息時間與睡眠節律不一致的話,必然會干擾睡眠節律。因此,一定要按時作息,定時上床,按時起床,形成固定的睡眠節律,到時候自然就入睡,睡足就按時醒,這個生物鐘往往是很準確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族一位119歲的醫生阿西木阿吉在回答長壽秘訣時説,「人的身體好比一部精密機器,只有有節奏地運轉,才能減少損傷,永保青春」。

  4. 睡前洗腳
  上床前用溫水洗腳,古稱「浴足」,不僅可去足垢,冬日使足部溫暖,而且能引血氣下行,寧心安神利於入睡。蘇東坡有詩句「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就是很好的例證。數百年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洗腳歌》:「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除;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可見,睡前洗腳好處極多。此外,溫水浴足,還有助於凍瘡等足部冷疾的預防和治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