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遺傳與飲食 攸關大腸直腸癌

  高雄醫學大學利用分子診斷技術,作為偵測腫瘤細胞經由血液的轉移,初步應用結果顯示,可以彌補傳統生化腫瘤標記靈敏度的不足。

  高醫副教授王照元指出,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原因中,遺傳確有一定的比例,估計大腸直腸癌的患者中,一等親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為一般人的二至三倍,若是遺傳性的非瘜肉性結大腸直腸癌症候群的親屬,機率更是高達五成。

  除此之外,飲食也與大腸直腸癌有著極密切的關係,尤其是高油脂的食物,更會影響到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

  王照元指出,早期的大腸直腸癌若能在癌細胞擴散前及早治療,往往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機會可以存活五年,但臨床上顯示目前僅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在未轉移前被發現,若已發生淋巴轉移,則五年存活率僅剩五成左右,若轉移至肝臟、肺臟等器官,五年的存活率則掉至一成以下。

  高醫了解分子生物學對大腸直腸癌致癌及轉移有關的基因變化和生化基礎,逐漸有提前預知的作用,同時對各種致癌因子的預後評估變得可行、簡易,因而對大腸直腸癌患者進行臨床分析。

  王照元教授發現,在血液中可以偵測到腫瘤細胞APC基因突變的病患,其中有兩名病患的血液,利用傳統的生化腫瘤標記(CEA)值在正常值範圍內,而另兩名術後追蹤的病患,其傳統腫瘤標記也在正常值範圍內,但利用分子診斷技術來作為偵測腫瘤細胞經由血液的轉移卻發現,他們的血液中,有偵測到P53基因突變的情形,而後續追蹤的三個月左右也都發生轉移的情形。

  他強調,顯見以分子診斷技術來作為偵測腫瘤細胞經由血液的轉移將是可行的技術,且可以彌補傳統之生化腫瘤標記靈敏度上的不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