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醫學上並沒有『宿便』之類的名辭。近來,各種另類療法(如:大腸水療、推腸)及健康食品盛行,這些非主流的醫療保健服務,為求讓社會大眾接受,因而產生各種似是而非,或者未經證實的說法,目的當然是為了推銷這些非主流,療效未經證的醫療保健服務。個人覺得,在這講求實證醫學的現代,醫療人員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作多少事。要拿出數據證據,不要光靠冥想。一般民眾也不宜道聽途說,花大錢去當白老鼠。
業者稱,『宿便』是指囤積在小腸絨毛及大腸粘膜上的老舊廢物。他們喜歡以堙囪作比喻,認為堙囪長期擔任排除煤堙的工作,經久堙囪壁上就會沉積煤渣。同理,大腸長時擔任排除糞便的工作,必然會在腸壁上留下宿便。看來言之成理,其實不然。因為堙囪是死的東西,他沒有自淨作用,當然會沉積煤渣。但是我們的大腸是活的,它是時常在從事蠕動運動的,它是有自淨的本事的。
我們先來看看大腸的功能,大腸除了提供消化後廢物的排除管道之外,它還有回收水份的作用,其內所共生的益菌還會幫我們製造一些我們身體所必需的維他命出來。我們的大腸除了隨時有基礎性小蠕動之外,每當我們進食時,食物進入胃部之後,會引發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flex),引起大腸發出將內容物往下推的較強蠕動波。
所以這些大大小小的蠕動不時地在把大腸內容物往下推送,當內容物被推入直腸時,就會引發便意。所以,除了少數病態情形之下,大腸的內容物是一直在移動的,所以不會有宿便的問題。縱使內容物在通過大腸時有少許會卡在腸粘膜上,也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們的大腸粘膜細胞也不斷地的更新(新的長出,舊的剝落),所以怎麼會有糞便長期卡在大腸粘膜上的問題呢?
所以,『宿便』之說,不成道理。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基本的養生之道,養成之法在於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多運動,以及定時上廁所(最好是在飯後胃結腸反射發生時)。捨這些正途而就療效不確定,安全有疑慮的另類療法,實在有待商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