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尿有要緊嘸?
遇到「放尿加血」時,許多人都會覺得很可怕,懷疑是不是犯上什麼大病,會不會是癌症,如果發生在孩子身上,做父母的就更加擔心了!在門診經常遇到一些血尿的病例,而且男女老少都有,值得把它說清楚、講明白。
血尿有時候並不是病人自己發現的,而是經由體檢或健康檢查找出來的。現代的醫療儀器十分靈敏,大致上十西西的尿液(大約是一次驗尿的量)中,只要有幾顆紅血球就可以驗得出來,這時候問題遠遠低於病人能夠察覺的程度,若是肉眼能看見的血尿狀況,代表紅血球數已經成千上萬了。
血尿的症狀
說到血尿,當然外觀上大多呈現微紅色甚至鮮紅色,但是也有可能是茶色或褐色,主要視紅血球在尿中的時間長短決定顏色的差異。尿液在紅血球少時呈現無色或微紅,紅血球越多顏色越紅。如果血球跑進尿中沒多久,病人便上廁所「噓噓」,尿會是紅色的;如果血球跑進尿中,許久以後(半小時以上)病人才上廁所,尿便會轉為褐色或茶色─因為紅血球離開循環系統後,再也得不到氧氣,所以顏色自然就越來越「黑」了。除了顏色的變化以外,因為血液循環系統內的滲透壓、酸鹼度及物質濃度等條件,與尿液中的環境相差太大,使得原來很像甜甜圈的紅血球,跑進尿液後卻開始膨脹,變得越來越像籃球,撐不到半小時就有可能脹破,造成內部的血紅素(屬於蛋白質)散落滿地,混合在尿液當中,這時候若是驗尿,常常可以檢出大量蛋白質,這類的蛋白尿,並不表示患上腎臟病,可以不必擔心。
尿液本來就是身體內多餘的水分,及一些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原則上不含有任可血球。嚴格來說,只要有一顆紅血球就是血尿,但是實務上,泌尿系統的管路很長,任可一個部位都有可能「突槌」,例如人的睡眠品質不好或喝酒後,骨盆腔很容易充血,如果劇烈運動或連續爬樓梯,造成尿道的磨擦,就有可能引起血尿。所以驗尿時,如果出血「太輕微」(5/HPF以下:驗尿時每一顯微鏡高倍視野範圍內紅血球數為五個以下),可以暫時視同正常,這時候要參考病人的狀況,決定是否給藥治療,以及多久以後再複檢。
血尿是一種症狀、一個現象,它不是單獨一種特定的疾病,實際上有很多不同性質的疾病,都是以血尿為單一的早期表現。依照器官部位而言,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任何一個部位都可能出血。依照病變型態而言,發炎、結石、癌症、外傷、先天性異常等,都是常見的病因,何況光發炎就有許多種完全不同的形態,器官部位與病變型態排列組合起來,有幾十種可能的疾病,所以對泌尿科醫師來說,血尿是很具有挑戰性的考驗。
發生血尿的病人,常常擔心不斷地流失紅血球,會不會造成身體虛弱,甚至元氣大傷,尤其是看到檢驗報告時,發現尿中的紅血球可能數以百計,好像相當可觀。事實上正常人體的血液,每西西含有紅血球四百萬顆以上,就算血尿內的紅血球數以百計,也要很多天才會流失一西西的血液,而成年人體內約有五千西西以上的血液(視體重而定),所以一般的血尿狀況,並不致於影響健康。
萬一檢查出有血尿的狀況,要擔心的不是流失多少「量」的紅血球,而是什麼原因導致出血─「質」才是重點,譬如膀胱癌的出血與膀胱炎的出血,重要性便不可能相提並論。
為什麼會發生血尿
我們已經知道,血尿只是一種症狀、一個現象,它不是單獨一個特定的疾病,依照器官部位而言,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任何一個部位都可能出血。從病因去探究的話,有很多不同性質的疾病,都是以血尿為單一的早期表現,例如發炎、結石、癌症、外傷或先天性異常等。而且上述每一個項目,又可以細分為許多種可能的疾病,光就以發炎來說,病原可能是病毒、細菌、黴菌或寄生蟲,各有不同的檢查及治療方法,排列血與組合,單選加複選,就可有百種以上截然不同的可能疾病,但它們都有一項共同的早期表現:血尿。
不同的血尿病人當然有不同的病因,雖然是同一個病人,今天的血尿病因與上星期的、上個月的或去年的血尿病因,並不一定相同。譬如某甲去年曾經因為膀胱發炎產生血尿,今天再度因為血尿求診的話,當然不能比照去年的診斷來處理。每一件病例、每一次血尿,都是獨立的事件,診斷與治療的艱鉅可想而知。尚幸在不同年齡、性別、地域的族群間,血尿的發病原因大致上還是有些脈絡可循。
從病因去探討,外傷及先天性異常通常會有明顯與別不同的發病史,比較好診斷;而發炎、結石、及癌症則是成年人血尿最常見的病因。
2.發炎導致的血尿症狀
發炎(inflammation)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等於糜爛─本來好好的皮膚,因為感染而逐漸變紅、變腫、變熱、變疼,成為一坨爛肉。事實上這是比較嚴重的程度,有時候小規模的發炎不一定具備上述全套的四大變化,但是發炎的肌膚總會因為局部微細的破損及滲透壓的改變,而有紅血球和其他血液成分湧出,如果尿路上任何一個部位有發炎,就會有血球流入尿液中,這時可以用儀器驗出來,如果發炎的範圍太大、血球太多,就成了肉眼可辨的血尿。也可以這樣說:紅血球的量會與發炎的面積成正比,紅血球的數量越多表示發炎的範圍越大。經常有人質疑,驗尿報告單上明明只有紅血球沒有白血球(代表發炎的細胞),憑什麼說是發炎?原來當發炎面積大(紅血球多)、發炎程度低(白血球少)時,紅血球太多太厚會掩蓋少數的白血球,所以當驗尿報告單上明明只有紅血球卻沒有白血球時,還是不可以鐵口直斷病人沒有發炎。
發炎通常是外來生物入侵人體組織所致,例如病毒、細菌、黴菌、結核菌、寄生蟲等,有時候非生物也可以引起發炎,例如藥物過敏反應,化學品或毒物傷害,直接的外傷、燒傷或鈍挫傷,以及自身免疫失常等,都有可能引起發炎。讀者們看到這裡可能越來越迷糊,的確,血尿的診斷並非易事,光是發炎就目不暇給了。
有人可能會質疑,為什麼把尿路感染、發炎扯進來討論?我們知道血尿只是一個症狀,或者是一種現象,許多疾病有時只是單獨以血尿的面貌出現。尿路感染、發炎,可以算是某些特定疾病的診斷,它們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症狀表現,血尿正是其中最常見的狀況。
在臨床診斷上,最常遇到發炎所引起的血尿,在嬰幼兒領域有:小男生的包皮炎、小女生的尿道炎;在青少年階段有:男生的尿道炎、女生的膀胱炎,還有內科方面的腎絲小球腎炎等;在忙碌的中年人是腎盂腎炎;在銀髮族是男性前列腺炎、女性膀胱炎。
我們常說夏日「炎炎」,上述常見疾病也大多數好發於夏季,台灣地區地處亞熱帶,可以說全年都是夏日炎炎,所以發現血尿不必老是想著癌症,應該馬上請教專科醫師,事實上有近八成的個案,結果只是發炎啊!
3.結石導致的血尿症狀
前面講述血尿與尿路感染之間互相糾纏的關係,的確不容易弄得清楚,其實只要有個概念,大多數血尿是尿路感染造成的,這樣就可以了。
台灣位處低緯度地區,北迴歸線通過嘉義,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尿路結石的病例很多,血尿正是診斷尿路結石的重要佐證。許多人都知道,結石病人最常發生腰疼和血尿,但是不太瞭解確切的原因。其實腰疼和血尿,是結石堅硬的結構和粗糙的表面所造成的。
不管是什麼材質的結石,絕大多數是在腎臟的泌尿管線的源頭─腎盞(calyx)醞釀成型的,剛成型的結石很細小,就像胎兒依附子宮一般,粘貼在腎盞的壁上逐漸長大。長大成型的結石,有兩種可能發展:一、逐漸在原位長大,佔滿整個腎盞,成為腎結石;二、成長的過程中,在不確定的時機掉下來,沿腎盞、腎盂(pelvis)進入輸尿管(ureter),成為輸尿管結石。
在腎盞長大的腎結石,當然有可能不斷地膨脹、延伸,牽連多處腎盞,甚至往腎盂發展,最後成為佔滿整個腎臟排尿空間的鹿角狀腎結石(staghorn stone)。但是這樣的病例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腎結石佔滿一個腎盞後,就靜靜地維持這個地盤,不消失也不再擴大,對病人的健康好像沒有什麼妨礙,就這樣「和平共存」,常常一晃眼許多年,結石與病人都沒有什麼改變,我們稱之為沉默結石(silent stone)。這些結石雖然沉默,但畢竟仍是泌尿系統內不該有的異物,總是對尿流有妨礙,形成局部的死角地帶,會不定時引起發炎,只是發炎的規模很小,不一定能引起病人能自覺的症狀,但是如果這個時候驗尿,就會發現尿路感染,或單獨發生輕度血尿。
結石離開腎盞,往輸尿管方向移動時,常常會引發劇烈的疼痛,病人就很慘了。一般人以為結石越大越疼,事實上剛好相反,輸尿管結石是越小越疼,有些人發作時不但腰部痠疼得站不起來,甚至痛到地上打滾,有些婦女病患說,輸尿管結石引起的疼痛比生產還難受。然而引起如此疼痛的結石,常常在X光片上只有一小顆,甚至有近一半的這類病患,在X光片上竟然找不到結石。事實上當然有結石,只是體積太小了,在普通X光片上無法作有效判讀而已。
人體內臟的感覺神經並不發達,所有實心器官,例如肝臟、腎臟等,當器官的最外層包膜(capsule)被刺激、撐開、傷害時,人才會感覺疼痛;所有空心器官,例如小腸、輸尿管等,在管腔內壁受到刺激、傷害、阻塞障礙等,引發近似抽筋的痙攣,人才會感覺到一陣一陣難以承受的疼痛。結石在輸尿管內滑行,其粗糙的表面會刮傷輸尿管的內壁,所以微量或大量出血,造成血尿而結石;其堅硬的結構則造成阻塞,妨礙尿流,所以能引起輸尿管痙攣式的陣痛,甚至冒汗、不安、嘔吐。因此,腰疼加上血尿成為尿路結石診斷的最重要指標。
有些病人因體質關係,痙攣的程度不強,細小的結石(普通X光片照不出來)在輸尿管中移動,引起陣陣腰痠,與平日工作勞累的感覺差不多,所以不以為意,但是驗尿時,絕大多數可以驗出紅血球,甚至也有白血球。所以在血尿病患的評估思考上,不管病人有沒有感覺疼痛,當然先想發炎,其次是結石,倒不必直接聯想到癌症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