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是民間流行的一句口頭禪,那這話到底有什麼科學道理呢?
■蘿蔔的藥理作用
這裡指的蘿蔔,就是咱們通常所說的大白蘿蔔。先來看看這大白蘿蔔的藥理效用。蘿蔔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又名萊菔,其種子、鮮根、葉均可入藥。
蘿蔔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安五臟等功能。《本草經疏》中說:「萊菔根下氣消谷,去痰癖及溫中、補不足,寬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導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製麵毒,行風氣去邪熱氣,治肺痿吐血,肺熱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 梁‧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對蘿蔔的藥用便有記載:「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痰咳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頭痛、小便不利等症」。
好了,我們經常說藥食同源;換言之,就是我們吃的很多食物,都具有藥性,但大多數食物都是平性的。之所以稱之為藥,就是它的偏性很強,中醫為什麼被我們稱之為中醫,其理由是,中醫不只是中國的醫學,而是指陰陽中和的醫學。用藥,就是要用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出現的另一偏性: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比如人如果發熱,就要用寒涼的藥物,反之,則要用熱性藥物,這是普通的用藥原理。當然,具體問題還要具體的分析。
無論按摩刮痧也好,還是吃藥也好,都是要循經和入經的。蘿蔔: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這就告訴我們,蘿蔔與肺和胃相關的疾病有關,因此,這兩塊有病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蘿蔔。知道了蘿蔔的藥效,我們再來看看生薑的藥理。
■生薑的藥理作用
蘿蔔的性平微寒藥性剛好相反。生薑性味辛、微溫。功用: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其實知道了生薑的作用。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我們淋了雨,受了寒,老人要給我們煮薑糖水喝;為什麼我們在吃螃蟹這種大寒食物時,要蘸薑醋汁,都是因為薑本身是熱性的食物,吃薑的目的,是為了驅走人體內的寒涼,以求得人體的陰陽平衡。
為什麼生薑有這些作用呢?這是因為它含有薑辣素和揮發油,如薑油酮、薑油酚、薑油醇、......枸櫞醛等。因此我們在食用生薑時,常可感到芳香和辛辣;當口服時,生薑可對口腔及胃起刺激作用,促使消化腺液分泌增加,故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吃生薑後,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快,使全身產生溫熱感,故可發汗、散寒。
■真正的藥食同源,食物也是藥,藥也是食物
明白了兩種食物的藥性之後,我們現在就可以討論為什麼要:"冬吃蘿蔔夏吃薑"了。
「黃帝內經」強調四季養生,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凍,人體皮膚腠理處於收縮狀態,以保證身體的血液供應。而這個階段,人的戶外活動減少,室內活動增加,而且大多進食很多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等。這樣,容易讓人產生內熱,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吃一些蘿蔔,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因為蘿蔔:「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
而夏季的情況剛好相反,室外,驕陽似火,人體為了排除體內的熱量,皮膚腠理處於開放的狀態,熱量容易散失,再加上我們過食冷飲,體內就相對處於寒涼的狀態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吃一些薑,有助於暖胃,以達到身體陰陽平衡的目的。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流傳下來的古話,到了現代社會,已經越來越不起作用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空調和冰箱的使用,完全打亂了我們人體與四季正常的關係,很難讓我們做到天人合一了。
扶陽派大師李可談中醫養生。他說:"我來南方以後,看過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這個裡頭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如果從中醫的六淫來分類就是風、寒、暑、濕、燥、火,那麼我所看的病人陽虛寒濕證的十之有八九,而陰虛火熱證的百不見一二,一例都沒有遇到過"。李老先生說的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現在基本上沒有熱症的病人了,基本都是寒症的。換言之,就是現在冬天你也不用吃蘿蔔了,甚至冬夏都需要吃薑,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的人的體質都屬於寒涼,基本上都是寒涼引起的病。
其實冬吃蘿蔔夏吃薑,就是利用了這兩種食品的寒熱性,配合了季節的寒熱性,來進行陰陽調理,以真正做到,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這就是中醫理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