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汗疱疹pompholyx / 蔡呈芳醫師

汗疱疹是氾指發於手掌(70%)、腳掌(10%)、或同時發於掌蹠(20%)(包括手指、腳趾側面)的急性溼疹水泡性濕疹,好發於20~40歲間,但異位性濕疹的小孩也不罕見。多數成因並不清楚,早期以為是汗水蓄積,但經分析,水泡成分似乎與汗腺並無關聯。常見汗疱疹好發於夏季,是十分常見的皮膚病,在手指兩側或足底邊緣突發出現1~2mm深層小水泡,但底部不紅,宛如西米露般,單一水泡約持續二至三周,而後自行乾涸,形成圈狀脫皮,癢感或刺激感才剛消失,又起新的水泡。如果水疱底部會紅,則稱為慢性水疱性(手部)濕疹。有時水泡形成較表淺,患者只覺手掌不斷呈現圈狀脫皮,並不覺得有水泡形成,也不覺得癢,臨床上特別稱為「乾性落屑性汗分泌異常症」。另外汗疱疹也會出現於指間,因接觸水性刺激性而引起,本質上是一種對磨疹。

部分汗疱疹是因接觸性過敏而形成,例如鎳、鈷、鉻、福馬林、水銀、鈷、染髮劑都有可能,甚至是對金屬骨內固定器過敏,病灶發於指尖,也可能延伸到前臂;另外細菌感染及黴菌〈香港腳、甲癬〉透過所謂「自體溼疹化反應」,也會誘發汗疱疹反應,尤其是T. mentagrophytes(35%),遠高於T. rubra的7%,E Flocossum及T violaceum引起者更少。換言之,即使手部並未感染黴菌,但仍可能因為香港腳而引起手部的汗疱疹。至於汗疱疹在足部發生時,往往與水泡型足癬不易區分,須作黴菌檢查才能確認。另外有些患者是因接觸刺激物而引起,典型發在指間。另外一種汗疱疹長於掌心,較少發於足底,水疱較大型,脫皮也明顯,原因不明,稱為真性汗疱疹(Pompholyx vera),相對於此,一般的汗疱疹就有人稱為疱疹樣濕疹(Eczema pompholiformis)。

汗疱疹的治療,以找病因為主,包括外用接觸性過敏(67.5%,尤其清潔劑中香料,0.1%測試)、口服過敏(6.7%,含碘藥物、食物)、刺激、感染(15.8%足癬 vs 5%)、磨擦、藥物、異位性體質、食物,另外出汗、抽煙 (48.3% vs 28%)、壓力(24.1%)、口服金屬(2.5mg硫酸鎳、1 mg 硫酸鈷,但貼膚陽性者只有1/4口服惡化)也有人提到,但有約15%是怎樣也找不出原因的。食物過敏者包括紅椒(paprika)、橘子汁、帶殼海鮮類,這些患者多數有特異性IgE存在。去除病因固然有幫助,如有報告愛滋病患使用抗病毒藥後汗皰疹改善的,但抽煙惡化者停止抽煙只有4成改善,而找不到原因者治療是令人沮喪的。

外用TCI類藥膏及強效的類固醇,是最常用的治療,嚴重時,則可能早期予以口服的類固醇40-60mg,有時會再合併免疫抑制劑。另一種治療方式,則是以收斂劑〈如鋁鹽、丙酮、高錳酸鉀或茶葉水〉浸泡,使水泡乾涸而消失。局部放射線治療也是有效的方式,但已罕被採用。至於局部照光療法,包括口服及外用光化學療法、UVA1、準分子光療則偶有使用。最近德國則有文獻使用低紫外線光療(UV<1 .5="" adiotherapy="" alitretinoin="" bexarotene="" botulinum="" ermodyne="" litretinoin="" nbsp="" p="" toxin="">
如同一切手部溼疹,保護患部對汗疱疹也有幫助,做家事時手部使用雙層手套,足部則在內側加穿一雙絲質或薄棉襪子,可避免磨擦。另外針對懷疑因為感染而引起者,也可以嘗試給予抗菌療法,但在國內健保體制下並無法给付。

沒有留言: